生态文明背景下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4-06-01常文榕李圣楠乔翔
常文榕 李圣楠 乔翔
〔内容提要〕海洋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开发领域,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辽宁省是我国海洋大省,海洋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近年来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断上升,为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存在清洁能源替代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海洋污染等问题。为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辽宁省宜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强化政策支持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关键词〕生态文明;辽宁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注:本文系2021年辽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动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财税支持政策研究”(项目编号:L21BJY006)的阶段成果。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生态的保护与经济的发展并非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唯有先打好绿色发展的基础,才能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选择符合绿色低碳发展要求的方式成为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辽宁省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濒临黄海和渤海,西接河北省,东与朝鲜半岛隔江相望,是我国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环渤海经济圈及东北亚的重要组成部分。辽宁省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洋经济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基于此,本文首先探讨辽宁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现状,分析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总结得出对策建议。
二、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现状
(一)辽宁海洋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海洋经济绿色化不断发展
辽宁近年来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提升,主要海洋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重点船舶企业手持订单量增长17.9%,大连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启动建设,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个。辽宁海洋经济总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中海洋新兴产业持续发展,海洋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与此同时,辽宁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取得显著成效,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大幅提升,海岸线修复、海岛生态保护、退养还湿等项目持续开展,辽宁注重海洋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加快建设原生优质自然资源养护区。截至2023年9月30日,营口、锦州凌海、大连庄河3个国家重点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共完成海岸带整治修复2090.5公顷、海岸线整治修复16.3千米。此外,辽宁省还加大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对沿海工业、港口、船舶等污染源的监管,推行了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系列举措提升了辽宁海洋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稳定性。
(二)持续完善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环境
辽宁省不断完善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法律环境,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第一,以《海域使用管理法》《辽宁省海域使用管理办法》为依据,辽宁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加强养殖用海管理工作的通知》,针对规范市县养殖用海审批、推进养殖用海市场化配置、强化养殖用海执法等工作提出要求,切实促进沿海市县提高养殖用海管理水平。对养殖海域的管理、流转、使用等做出进一步明确规定,形成法规政策协同效應,使养殖用海管理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二,根据海岸线修复成果,综合考虑沿海各市“十三五”自然岸线保有率管控目标、自然岸线保有量现状、整治修复潜力等因素,辽宁省自然资源厅科学确定“十四五”保有率管控目标,并纳入各市国土空间规划。同时,严格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现有自然岸线监管工作的函》要求,逐段压实监管责任,开展动态监测,如果发现破坏自然岸线的行为,及时移交执法部门严肃查处并恢复岸线原貌。第三,在无居民海岛保护工作方面,辽宁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度无居民海岛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旨在更高效地保护海岛自然资源环境,推动海岛地区经济绿色低碳发展。上述法规从海域管理、海岸线修复以及无居民海岛保护方面为实现辽宁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三)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不断推进
助力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是辽宁省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任务,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可以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更好的条件,所以辽宁省也在不断推进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进程。第一,辽宁正在逐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将其视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技创新的作用不容忽视,数字化和绿色化之间的耦合趋于完善。第二,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辽宁利用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践行集约利用和高效利用的政策方针,广泛应用海洋产业绿色低碳循环生产方式,大力发展海上风电、海水淡化、海水冷却工程等绿色低碳产业,全面提升清洁资源的利用率,岛民生产生活用水、用电需求得到满足,沿海工业用水、冷却用水技术成熟可靠。通过发展海洋经济绿色低碳产业,助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使亲海亲水空间更加广阔,海洋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第三,辽宁省正重点推进区域海洋经济协调发展、推动“老字号”海洋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推动“原字号”海洋产业的深度发展、推动“新字号”海洋产业蓬勃发展、促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海洋经济开放合作在内的七项重点任务。辽宁省持续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将生态保护前置,推广绿色低碳海洋经济,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生态文明的背景下,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相对突出的问题。
(一)清洁能源未实现替代升级
老工业基地的能源结构转型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虽然清洁能源,例如风能、太阳能的发展对于降碳和能耗管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短期内,要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使用清洁能源仍然面临一些挑战,这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辽宁省第二产业的生产仍然占较大比重,能源消耗以煤为主。从2015年到2022年,各年规模以上工业的综合能源消耗量不断增加(如图1),由图1可知,辽宁省工业对煤炭能源仍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实现能源的替代升级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煤炭作为传统的能源来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硫化物、氨氧化物粉尘等,这些污染物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还会通过大气和河流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污染物会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破坏食物链,并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进而对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辽宁省仍面临节能降碳结构性调整的压力。
(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是由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科技进步和科学规划等多手段合力推进的,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推动辽宁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辽宁省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辽宁海洋经济的增长目前还主要依靠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的驱动,海洋资源利用水平低,科技含量不高,海洋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仍以粗放型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主要海洋产业仍为传统的海洋渔业、海洋盐业等,生产手段相对滞后,机械化程度不高,附加值低,经济收益低。其次,海洋科技创新涉及多个领域和部门,需要形成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而目辽宁省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的协同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最后,辽宁省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储备虽较好,但部分高水平人才因外部环境诱惑或其他原因而流失,这对辽宁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阻碍,影响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
(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向多个方向发展,使得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然而,长期积累的资源环境与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突出。近些年,辽宁省周边的海洋生态环境有所恶化,制约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首先,对黄、渤海不合理、超强度开发利用导致海洋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辽宁省沿海存在大量渔业养殖产业,养殖物包括海参、鲍鱼、对虾、贝类、海菜等。现代的海产养殖同陆地养殖业相似,为了保护养殖物健康成长,养殖户可能会对海水添加抗菌剂、抗生素等添加剂,危害了海洋生态环境。同时养殖户投入的大量饲料也不会都被养殖物吃掉,很大一部分会混在水中,随着海洋水体的整体流动而扩散,造成海水的富营养化及赤潮现象。其次,辽宁省陆源污染的威胁很大。辽宁省的许多城市和工业区都临海,一些重工业如钢铁、石油化工等产生的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就直接排入海洋,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石油烃、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四)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
尽管辽宁省拥有丰富的海洋产业基础及新兴的海洋科技产业,但其海洋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相较于其他发达地区,辽宁省的海洋产业分布及其经济密集度尚有改进空间。当前,辽宁海洋经济的主要支撑产业依然是海洋渔业、船舶制造和滨海旅游等传统产业。海洋渔业是辽宁省的传统海洋支柱产业,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辽宁省的远洋捕捞产量位居全国第四,表明辽宁省在远洋渔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实力和优势,并且海上产品加工技术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然而,像海洋电力、海洋生物医学等无污染的新兴产业在辽宁省发展相对缓慢,首个海上风电场项目于2020年11月25日建成达产,除海洋风能外,其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基本属于空白状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占全国比例低于2%,缺乏真正有影响力的领军企业,主要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品牌市场认知度不高,这导致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暴露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因而难以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制约着绿色低碳发展。
四、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海洋科技资金投入不足
海洋科技是推动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海洋科技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瓶颈。尽管辽宁省政府已经加大了对海洋科技的投入力度,但与国内其他沿海省份相比,辽宁省的海洋科技投入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首先,研发经费投入不足,与国内其他沿海省份相比,辽宁省对海洋科技的研发经费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一些海洋科研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资金支持。其次,政策支持不够,辽宁省政府对海洋科技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还不够充分,缺乏对海洋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而且海洋科技项目风险较高,这些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导致一些企业不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海洋科技领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海洋经济创新研究相对落后。最后,海洋科技的融资方式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但这两种融资方式都无法满足海洋科技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海洋科技项目风险较大,银行贷款和政府资助的门槛较高,使得很多优秀的海洋科技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
(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不足
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深入推进,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阶段都有着巨大的发挥空间,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需要辽宁切实推进海洋信息化建设工作,但在建设过程中往往受一些阻碍。第一,辽宁省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这可能导致无法及时获取和更新海洋环境数据,无法准确评估和预测海洋环境的变化,从而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第二,辽宁省颁布的《辽宁省水污染防治条例》中指出,要建立完善水环境质量、水污染物排放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建设水环境质量监测信息传输网络与大数据平台。然而该条例没有明确其如何具体应用到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上,使得信息化建设无法落到实处。最后,辽宁省的海洋生态保护信息化数据共享不足。目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涉及多个部门和领域,但各部门之间的数據共享不足,导致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这可能会影响数据的整合和利用,降低数据的使用价值。
(三)人们的低碳意识还比较薄弱
低碳意识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能源节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而辽宁省的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低碳的重要性。首先,一些涉海企业认为,从绿色低碳海洋经济的发展中获得利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因而缺乏绿色生产意识。为了经济利益,他们也不愿意主动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转型。企业绿色转型的动力和积极性受到其转型成本的制约。一方面,一些企业为了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存活,只能将短期利益作为自身发展的最大驱动力,从而忽略了环保的概念。另一方面,企业低碳转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也给企业推动低碳转型设置了障碍,所以很多涉海企业在权衡治污成本后,往往缺乏对绿色转型进行投资的动力。其次,一些公众认为,发展绿色低碳海洋经济是政府和企业的事,造成资源节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严重不足。最后,有的干部对绿色低碳发展认识不深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到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勇气不足、办法不多。
五、生态文明背景下推动辽宁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辽宁省的海洋产业结构主要由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组成,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整体海洋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首先,辽宁省要有效发挥自身优势,科学设计产业布局,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的产业结构,推动多元化發展。在保持传统海洋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辽宁应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其次,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促进海洋经济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最后,重视产业融合发展,辽宁省应推动海洋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例如,推动海洋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具有特色的海洋旅游产品,推动海洋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海洋产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二)推动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首先,辽宁省应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提升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环保标准。其次,辽宁省在海洋科技领域拥有丰富的教育和研究资源,这为其在海洋科技创新方面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应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加强海洋科学的基础研究,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气候变化对海洋的影响等领域,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推进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紧紧把握东北地区在开放新前沿的重大机遇,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全省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最后,要重视公司的创新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促进海洋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立,建设海洋科技成果交易和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在政策、资金、平台等多个方面创造出有利的发展条件,将海洋科技的优势转变成产业的发展优势。
(三)加强海洋生态保护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是保障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首先,要强化海洋生态监管,加强对海洋生态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海洋生态监测体系,做好评估工作,及时掌握海洋生态状况,对破坏海洋生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严格控制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推动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共进。其次,坚持统筹陆域海域污染同步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协同推进,体系建设与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加快推动建立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制度体系,促进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布局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最后,要提高公众的海洋生态保护意识,通过宣传教育、科普活动等方式,增强基层群众的降碳减碳意识,提高公众对海洋生态保护的认识,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海洋生态保护工作。加强海洋生态的保护,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促进海洋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