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连大力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建议
2024-06-01路文会
路文会
〔内容提要〕低空经济作为新型交通产业,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通过提升空间维度、解锁空域资源,是智慧城市与智慧民航的有机融合点,同时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2024年以来中央围绕“低空”频频布局,从规范管理到定调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系列政策举措均显示出低空经济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低空经济方兴未艾,需要给予高度重视。2024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培育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为重点的低空经济产业”。当前深圳、上海、南京、杭州、宁波等多个城市正积极抢占产业高地。建议大连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制定低空产业发展规划,智慧赋能低空经济,建立低空经济“数字大脑”,积极打造“低空+消费”“低空+旅游”“低空+服务”,为新时代大连“两先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关键词〕低空经济;经济增长极;航空产业
一、大连积极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政策利好密集释放,低空经济迎来规模发展关键期和新一轮机遇窗口期
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扶持政策密集出台。2021年2月,“低空经济”概念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2023年10月,《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2023—2035年)》印发,明确提出抢抓航空动力变革机遇,加快培育航空产业新业态,鼓励珠三角等优势地区,设立低空经济示范区。《“十四五”通用航空发展专项规划》支持通航新兴消费扩容提质,以满足多样化新兴消费需求为目标,大力支持通用航空服务产品创新,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壮大航空人口规模,推动通用航空大众化发展。《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到要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加快培育海岛、邮轮、低空、沙漠等旅游业态,释放通用航空消费潜力。《通用航空短途运输管理暂行办法》和《通用航空企业短途运输旅客服务规范》也使短途运输及公务飞行业务更加规范。随着空域逐渐放开,通航消费市场不断规范,多项利好政策将支持通航消费持续发展(见表1)。
(二)国内低空经济产业快速扩张,释放巨大潜能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广泛、发展潜力巨大,将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根据国家低空经济融合创新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2022—2023)》预测,到“十四五”末,我国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到3万亿至5万亿元。截至2022年底,我国有低空经济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以及新三板挂牌公司共38家,其中开展无人机业务的有13家;38家公司低空经济相关业务营业收入总计为415.397亿元,比2021年增长7%左右。直升机、无人机、eVTOL是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见表2),根据中国民航局《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国无人机运营企业达到1.5万家,无人机注册数量为96万架。2022年底國内有140余家通用航空企业开展空中游览项目,开辟空中旅游航线90多条,年飞行起降12.9万架次,运载旅客32万余人,开展空中跳伞的通用机场已达20多个,年跳伞人数突破7万人,低空旅游、航空运动、通航休闲娱乐市场潜力开始显现。
(三)先进地区密集发力,纷纷入局抢占产业高地
深圳市发布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12月深圳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措施具体围绕引培低空经济链上企业、鼓励技术创新、扩大低空飞行应用场景、完善产业配套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二十项具体支持措施。上海市印发《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中提出“推动空天利用,突破倾转旋翼、复合翼、智能飞行等技术,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合肥市印发《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聚焦“空间保障、产业集聚、场景示范、设施建设”四大领域,计划在2024年基本建成骆岗低空融合飞行试验片区,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在科技研发、产业集聚、应用场景、标准规则、飞行保障等方面走在全球前列。芜湖市在2023年10月印发《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300家,低空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二、抢滩低空经济新蓝海,大连市培育低空经济的现实基础与短板
(一)现实基础
1.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政策环境方面,大连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培育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为重点的低空经济产业”。在《大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连市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大连市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发展工作方案》中均对加快发展高端无人飞行器、小型电动(新能源)飞机等航空器以及通信导航设备、起落装置等通用航空分系统和零部件制造有所论述。二是经济环境方面,大连致力于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根据《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1.3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93亿元,分别恢复至2019年的148%和175%。航运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集装箱吞吐量增速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全市海洋经济总产值4200亿元、增长9%以上。大连在旅游消费和海产品物流运输等方面均具有巨大市场需求。
2.大连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稳步推进
目前大连有三个民用航空机场,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大长山岛民用机场、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在建),2023年开通了大连—符拉迪沃斯托克、大连—羽田航线,全年空港吞吐量1613万人次、增长153%。目前长海县通用航空运输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并以传统作业为主,长海机场年起降约500架次,年旅客吞吐量约3000人。金州湾国际机场建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货邮150万吨、航班起降54万架次的使用需求。另外,根据2017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建设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的实施意见》,大连等26个城市成为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金普新区深入推进通用航空相关各项工作开展,成功取得空军设立通用航空临时起降点批复,并经辽宁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同意在大连航空产业区建设省级通用航空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2023年5月大连市通用航空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作为金普新区的全资国有企业注册成立。2023年10月大连通用航空发展建设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产业研究中心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成立了大连通航专家顾问团及大连通航驻北京招商办,标志着大连通航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3.低空经济多场景应用加速融合
“十四五”期间民航局明确将坚定推动公共运输航空和通用航空“两翼齐飞”的战略部署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这为通用航空产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无人机和通航在大连市救援、应急、巡检、警用等公共、特定场景均有所应用。在城市管理中,大连市生态环境局利用无人机巡航,通过无人机搭载高清摄像头,全方位、多角度对大气和水污染源、排污口、环境状况、环境应急、秸秆燃烧等场景进行实时、准确、全面的视频信息采集,同步获得地理、资源、环境等空间信息,构建了全天候、立体化的智慧环保感知系统。在文旅消费领域,金普新区、星海湾大桥,在重要节假日开展无人机表演。在消防救援领域、航空护林领域以及交通管制领域均有无人机的使用场景。目前长海县通用航空主要开展通航业务种类主要包括通航短途运输、医疗救护、航空护林、科学实验等。
4.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戰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壮大,软件信息、清洁能源、生命安全领域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升至13%和9.5%。依托高新区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生态科技创新城以及其他多个区域,形成了“一带一城多园区”的发展格局。以金普新区为核心区域,形成以集成电路、数字视听与数字家庭产品、新型元器件、应用电子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智能硬件、新型线路板、半导体材料、半导体设备等新兴领域加速发展。以打造全国重要的大型数据枢纽、全国知名的数字技术创新发展高地和全国领先的数字经济融合应用高地为定位,建设“大连数谷”,构建以云大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和工业互联网产业为主的创新及应用示范基地。打造航空产业集群,重点发展航空器组装、航空器维修、航空与零部件生产等产业。相关数据显示,当前大连有49家主营无人机的企业(其中有限责任公司46家),小微企业19家,拥有专利的6家。规模上,大连无人机注册资本100万元及以下的21家,100万元-500万元的13家,500万元-1000万元的7家,1000万元-3000万元的6家,3000万元-5000万元的1家,5000万元以上的1家。整体看规模较大的公司相对较少。
5.科技创新资源持续增强
大连市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力度进一步加强,英歌石科学城建设进入快车道,首批235个细分领域实验室确定入驻,先进光源大科学装置预研项目主体完工,辽宁滨海实验室、黄海实验室投入使用,水路交通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正式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增至5个,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大连高校和科研院所资源丰富,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建有“辽宁省空天飞行器前沿技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新型飞行器热防护联合研究中心”“大连市微纳卫星与先进推进技术重点实验室”,专业涵盖气动与推进、结构与材料、动力学与控制三个研究方向,逐步建成先进微纳卫星技术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先进航空与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其试验验证等创新实验技术平台,是国内航空航天科研创新基地和人才培养重要基地。
(二)短板
虽然大连产业基础雄厚,但是关键环节缺失。通用航空无大型制造企业,工业无人机领域、民用消费级无人机产业上还处于空白,整体发展层次和规模要远远落后于国内先进地区。研发制造基础薄弱,相关人才储备比较缺乏,空域开放、场景建设需加强。
三、国内先进省市低空经济产业经验借鉴
(一)出台低空产业政策规划,抢抓低空经济战略机遇
2023年12月,山东省工信厅出台《山东省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规划到2025年全省无人机全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培育10家左右产值过亿元龙头企业,培育100家左右“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宁波市在被列入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和入选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后,先后出台了《建设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实施方案》《促进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产业政策,并建立了通用航空产业统筹推进工作机制。深圳市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提出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直接投资、融资租赁等各种方式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此外,合肥、广州等地也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制定了相应行动计划和扶持政策。四川和北川围绕通航特色小镇产城融合发展定位,绘制小镇“航线图”、设置飞行“降落区”、全力打造“航空港”,科学编制通航产业园控详规,编制《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北川特色通航经验,通航+研发制造、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应急救援、物流运输的协同发展思路。
(二)建立低空智能感知平台,打造智慧城市“低空新基建”
山东省实施低空经济培育行动。支持低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对公共类无人机起降、停放、气象监测等服务设施,鼓励地方政府给予支持。青岛市崂山区联合云世纪科技共同打造全国较早以无人机飞行服务为核心的数字城市“全域低空智能感知网”,是山东省内首创、全国较早实现的无人机智能化应用全域覆盖典型案例,该项目是国内城市级、大规模、体系化低空智能应用与运营方面进行的重大创新与探索,崂山区由此实现全域低空智能化感知组网覆盖,打造国内智慧城市“低空新基建”的样板。宁波市加快推进低空智联网建设,依托中国联通技术支撑作用,汇聚联通在全国低空应用实践经验,融合“云大物智链安”能力,赋能低空经济发展。
(三)开拓低空应用场景创新,实现资源汇聚带动产业发展
青岛市依托智慧低空赋能数字城市建设,推动无人机与城市治理场景有机结合,建设全市“智慧低空”一体化共享平台和全自动无人机机场,构建全市低空自动感知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构筑上下协同、空地一体、智慧高效的创新型低空综合服务能力。在景区通过无人机进行智能监控、数据采集以及地面数据融合分析,成功在平台上完成拥堵信息数据的传递。此外还开发了电网巡检、高速巡检、工地巡检、城市管理、水库巡检、夜间巡查等多种应用场景。舟山市制定的发展通用航空方案中,舟山机场计划引进万丰通航钻石62型、国网通航华东分公司空客215和225、凌九霄通航塞斯纳172型等航空器进驻机场,用以开展飞行训练、短途飞行等业务。以舟山机场为基地开展飞行员培训,依托舟山机场精密和非精密地面导航设备开展飞行训练,运行岛际低空旅游航线,先期谋划开通杭州、温州、黄山、南昌等省内及省际的短途空中航线,助推构建浙江省内“1小时交通圈”。2020年10月,上海、南京、杭州等13个地区被中国民航局作为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推动海岛场景、城市场景、支线物流、高原环境运行和综合应用等五大场景应用实践。
四、大连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的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积极编制产业规划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尽快出台市级层面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和黄金窗口期,加强产业政策支持和引导,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由于低空经济涉及的空域管理、航空器准入、飞行管制等均涉及国家事权,要积极争取省級支持,协调解决低空飞行领域的空域划设、飞行活动监管等重大问题,进一步推进适合发展低空经济的低空空域开放,健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依托金普新区通用航空产业园,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低空经济龙头企业进入大连,为企业投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四是建议以长海县为先行试点,将长海县打造成全国通用航空的海岛县先行示范区、全国通用航空低空旅游示范基地,完善各岛临时起降点建设从而建立连接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等旅游目的地的低空旅游网。
(二)加强科技创新,打造低空基础网络
一是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学院研究团队,围绕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促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和工程化应用。二是智慧赋能低空经济,打造一体化城市智能感知、运行监控、智能预警、智能决策和联动调控平台,建立低空经济“数字大脑”,在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统筹下,打造低空飞行数字化管理服务系统,为开展低空飞行活动的单位或个人提供飞行申报、信息发布、飞行告警等低空飞行服务和协同运行服务。三是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强化新基建对于低空经济的支撑作用,统筹建设低空飞行器起降点、低空监视设施、无人机自动值守机库等低空飞行地面基础配套设施。四是推动港航领域低空经济“新基建”发展,加快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在港口航运中的应用,加快推动港口及辅助设施自动化建设。
(三)构建低空示范应用场景,做强产业生态圈
积极打造“低空+消费”“低空+旅游”“低空+服务”,推动低空经济与居民消费、旅游观光、城市管理等深度融合。一是在居民消费方面,借鉴上海市经验,推动低空空域开放,打造城市无人机航线,引入美团、顺丰、京东等物流头部企业,布局无人机物流配送支线,实现低空经济与居民消费深度融合。同时,鼓励国企或民资购买无人机、eVTOL,将无人机、eVTOL广泛应用到海产品的运输中,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二是在旅游观光方面,打造“低空+文旅”新业态,借鉴深圳经验,积极引进广州亿航、上海峰飞、时的科技等国内eVTOL企业,以长海县为试点,开发“大小长山一体游”“赏鲸观豚钓大鱼”“深海探奇游”“海防红色游”等低空精品旅游线路,推进通航联运体系与海岛旅游深度融合,提升低空旅游服务的体验感。另外开通长海—东港空中旅游航线,起降点设在大连国际邮轮母港码头,支持文旅部门开辟空中游览、高空跳伞等对景区的覆盖,建立连接景区、度假区、主题公园等旅游目的地的低空旅游网,进一步推动东北亚旅游目的地建设。三是在智慧城市管理方面,提升航空应急救援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通用航空服务多元化公益场景效能,在医疗救援、灾害救援、街道管理、交通执法、水质监测等领域开展无人机应用。
(作者单位:大连市发展改革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