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合的策略探究

2024-06-01王冰

山西教育·教学 2024年5期
关键词:正方体素养评价

王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这对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跨学科融合,数学教学实施单元教学整合势在必行。

一、全面解读教材,构建单元主题

解读教材是开展单元教学整合的必经之路,因此需要教师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全面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身心发展的特點,以便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是全面分析教材,包括教材所涵盖的知识点、主题、话题,各个单元之间的顺序特点、难易程度,以及单元之间的逻辑关系,甚至不同学段教材之间的一致性。教师可以以教学核心内容为线索,构建单元学习主题。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多边形》一课时,教师在课前要基于核心素养理念,全面分析小学阶段的十二本教材,对教材进行解析,会发现在后面三学期的学习中,会涉及正方体、长方体、圆、圆柱和圆锥等知识。基于这些知识在数学教学本质上的共性和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确定这一单元的主题为几何直观,并对这一单元主题进行整体的知识框架建构。(1)你了解哪些图形?(2)什么是几何图形?(3)几何图形有哪些特性?(4)如何测量这些图形?

通过这一单元框架的构建,教师明确了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对今后指导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最终实现数学推理能力的提高和量感的加强。

二、基于单元主题,制定课时任务

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一次教学任务就能实现的。在基于单元整合教学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大单元的教学实践逐渐提升能力和培养核心素养。教师应从单元重点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课时任务,使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相互连接、相互支持,形成一个整体。

例如,教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活中的多边形》时,教师基于之前确定的单元教学框架制定明确的课时计划,以体现教学实践的整体性和一致性。本单元的自然单元原计划共计三课时,分别涉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为了优化教学进程,对自然单元进行了重组,将其合并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围绕“你了解哪些图形?”“什么是几何图形?”“几何图形有哪些特性?”等问题进行学习和探究,以明确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都是由封闭面组成的几何图形。第二课时则着重讲解“如何测量几何图形的面积”。首先,指导学生在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方块中观察平行四边形位置,然后进行图形的拆解和补充,最终计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接下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探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计算其他几何图形的面积?”

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巧设问题驱动,激活学生经验

孔子提出“学思结合”的教学思想,尤其对数学这门特殊的学科,更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激活思维。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思考、探索和发现知识。在问题驱动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教师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有感而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通过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掌握解题方法。

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完美的图形》时,学生在单元整合目标的引领下认识了几何图形圆的基本知识点,这时,教师就此展开拓展:“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事物的形状是圆的吗?这些圆是如何形成的呢?圆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吗?”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继而组织学生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小组探讨并选举一人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就小组学习成果进行补充说明。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积极的“旁观者”,仅在必要的时候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传授知识。问题导学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促进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问题驱动的课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四、组织探究学习,调整学习方式

数学核心素养强调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传统的教学课堂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在单元教学整合中,运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导的学习方式,既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主动探究,又能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发现数学规律,掌握学习方法。

例如,教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卡片或硬纸,自己制作大小不一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从而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性质和特征的理解,获得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五、整合相关学科,促进知识迁移

数学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加强数学与传统文化的联系。由此,通过单元教学整合,教师要让学生在现实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加深其对数学性质的理解。

例如,三年级下册“对称”这一单元引入了我国的传统戏曲脸谱和剪纸艺术,教师可以就此拓展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出“你了解有哪些民俗节?”“现实生活中有哪些文化艺术?”“这些文化艺术与对称又有什么联系?”等问题,以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感,促进知识的迁移,同时引导学生课下搜集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数学课堂上,探讨了数学以外的知识,学生明白除了数学知识本身,还可以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以此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的认知,提升了他们多维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调整评价模式,构建评价体系

为了更准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改进和发展建议,作为单元整合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构建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体系。通常来讲,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被调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符合学生的心理预设。积极的、正面的评价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更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罗森塔尔效应”,加强对学生的正面评价,避免“微波效应”,防止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建立以教师评价为主,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相互渗透的评价体系,积极引导学生评价分析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改正和完善。在学生自评和小组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积极关注学生的评价状况,对学生评价的不足加以指导和点拨,真正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总之,小学数学单元教学整合策略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通过单元教学整合,学生可以将不同单元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构建数学的整体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深刻认识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数学的综合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最终实现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湖岛小学)

(责任编辑刘源)

猜你喜欢

正方体素养评价
给正方体涂色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多少个小正方体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数小正方体
拼正方体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