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潭市2次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

2024-05-31戴劲何宁游枭雄黄昕怡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湘潭市暴雪

戴劲 何宁 游枭雄 黄昕怡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分辨率为1°×1°的NECP再分析资料,采用天气学方法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21年12月26日和2022年2月22日2次暴雪过程進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2次暴雪过程均由500 hPa横槽转竖带动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湘潭,槽前西南暖湿气流发展,向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2次强降雪的水汽通道主要集中在700 hPa,低层的水汽供应不明显,冬季的水汽输送层明显比夏季要高,水汽辐合明显,湿层更深厚,更有利于强降雪的发生;强降雪发生时,垂直螺旋度正值区对应强的正涡度区,为强降雪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抬升作用;湿位涡分量绝对值与降雪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暴雪;垂直螺旋度;湿位涡;湘潭市

中图分类号:P458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3

近年来,湘潭冬半年出现暴雪过程的次数增多,由降雪引发的灾害对能源、交通的影响越来越严重。对于预报业务来说,要能准确预报出雨雪转化的时间、降雪量、积雪深度。针对雨雪冰冻过程,许多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姚蓉等[1-2]研究使用WRF模式对雨雪相态转化机制进行数值模拟,能较好地模拟降雪量级和强降雪落区;陈红专等[3]分析出青藏高原有明显的正涡度向东传播,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加强,是暴雪维持的主要原因之一,姚晨等[4]利用双偏振雷达识别降水粒子相态,这对预报员开展降雪短临预报具有一定意义。

湘潭地处湖南中部衡山山脉的小丘陵地带,降雪时常伴有雨和冰粒,降水相态复杂,给预报带来了较大难度,因此,选取2021年12月25—26日和2022年2月21—22日湘潭市2次暴雪天气过程,对2次典型个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找出其异同点,为预报员提高暴雪的预报准确率提供有利依据。

1 2次暴雪过程天气概况

2021年12月25日夜间开始湘潭转为雨夹雪或小雪天气,26日全市普降暴雪(简称“211226”过程),强降雪时段出现在26日白天,27日夜间转为雨夹雪,28日转为液态降雨,26日08:00—27日08:00,湘潭、湘乡和韶山最大积雪深度分别为12.0、13.0、12.0 cm,降雪量分别为16.2、17.1、19.7 mm。

2022年2月21日白天出现雨夹雪,22日02:00左右开始转纯雪,最强降雪时段出现在22日下午至晚上,全市出现大暴雪,局部特大暴雪(简称“220222”过程),23日白天减弱。22日02:00—23日02:00,湘潭、湘乡和韶山最大积雪深度分别为16.0、10.0、20.0 cm,降雪量分别为39.9、35.6、35.8 mm。

2 大气环流形势分析

“211226”过程2021年12月25日500 hPa高度平均场上(图1a),亚洲中高纬呈“两槽一脊”型,乌拉尔山与贝加尔湖之间有强大、稳定的高压脊,东北冷涡位于日本海,中心为504 dagpm,并伴有-48 ℃的冷中心,冷涡中心延伸出一横槽经过我国东北、内蒙古北部和俄罗斯东南部地区,冷涡槽后西北气流带动横槽分股转竖,使冷平流不断南下,低纬地区南支槽稳定维持,为我国南方地区的雨雪天气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中西伯利亚地区一直受1 062.5 hPa以上强大冷高压控制,700 hPa急流位于湘中一带,强冷空气不断渗透,造成近地层气温迅速下降,而中低层存在较强的逆温层,有利于冰晶在云中不断碰撞,有利于雨雪相态转换。

“220222”过程2022年2月21日(图1b)500 hPa欧亚中高纬呈“两脊一槽”型,贝湖以西有阻塞高压,东北地区东部海上有低涡存在,中心强度达513 gpm,与之配合的冷中心强度为-44 ℃。冷空气在极涡后部堆积,脊前涡后偏北气流引导冷空气经贝加尔湖南下,影响我国,低纬地区南支槽稳定维持。700 hPa湘中以北处于急流出口区,长沙站西南风速达到18 m/s,大量水汽聚集在湘中一带,850 hPa有一支强盛的偏北气流控制,造成了强的动力抬升作用,为强降雪提供了有利的背景条件。

2次暴雨过程的共同点:欧亚中高纬呈“两脊一槽”型,贝湖附近有强大的高压脊发展,冷涡槽后西北气流带动横槽转竖,700 hPa暖湿气流强盛,造成了强的动力抬升作用,导致湘潭强降雪的发生。

2次暴雨过程的不同点:“220222”的高压脊比“211

226”过程更强;700 hPa风场“220222”为西南风18 m/s,

“211226”过程长沙站风场为偏西风,最大为14 m/s;“211226”的冷空气强度比“220222”更强,前一次最大气压值为1 042.5 hPa,后一次过程为1 035 hPa。

3 物理量诊断分析

3.1 水汽条件

水汽是产生降雪的必要条件之一,而大量的水汽辐合可促使暴雪发展。分析2次降雪过程的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和比湿来看:“211226”过程水汽通量大值区位于600~700 hPa,中心最大值为8 g/(hPa·cm·s),本地处于大值区附近,为6 g/(hPa·cm·s)。从水汽通量散度来分析来看,本地700 hPa以下为水汽辐散区,500~

700 hPa为水汽辐合区,与700 hPa西南暖湿急流对应,最大值为-0.4×10-7/(hPa·cm2·s)。分析比湿剖面图来看(图略),26日08:00—27日02:00本地比湿垂直伸展至500 hPa,925~600 hPa比湿均在3 g/kg,700 hPa中心值为4.5 g/kg。

“220222”过程的水汽通量大值区位于700 hPa附近,本地上空最大值为10 g/(hPa·cm·s)。从水汽通量散度来看,本地925~500 hPa仅为水汽辐合区,其中心最大值为-1.4×10-7/(hPa·cm2·s),本地最大值为-0.6

×10-7/(hPa·cm2·s),分析比湿剖面图来看(图略),强降雪发生时段600 hPa比湿均在3 g/kg,最大值集中在700 hPa附近,为4.5 g/kg。

由此可見,2次强降雪的水汽发展,旺盛水汽通道主要集中在700 hPa,低层的水汽供应不明显,说明冬季水汽输送层明显比夏季要高。通过2次过程对比来看,“220222”过程比“211226”过程水汽输送强度更强、水汽辐合更明显、湿层更深厚,因此降雪量级更大。

3.2 动力条件

从湘潭2次降雪过程的涡度、垂直速度和垂直螺旋度沿112°E作剖面对比分析,“211226”过程850 hPa以下为负涡度区,850~600 hPa附近有正涡度区,

600 hPa以上负涡度最高伸展至300 hPa,有利于辐合抬升运动,湘潭上空整层为上升运动强中心区,强的上升运动由南向北发展,位于700~400 hPa,中心值为-0.2 Pa/s,上升运动强烈。从垂直螺旋度垂直剖面来看,湘潭地区低层和700~500 hPa垂直螺旋度为正值,与正涡度的区域和垂直速度上升区配合较好,动力抬升作用明显。

“220222”过程400 hPa以下为1个深厚的正涡度中

心,中心值为3×10-5 s-1,400 hPa以上又转为负涡度区,

正涡度强度明显强于负涡度强度,有利于强辐合抬升运动。在垂直速度图上,湘潭上空925 hPa以上为上升运动强中心区,中心值为-0.2 Pa/s,上升运动强烈,强上升区与正涡度区配合较好。从垂直螺旋度垂直剖面来看,湘潭上空400 hPa以下垂直螺旋度为正值,与深厚的正涡度区域和强的上升区域相对应,形成了强的动力抬升作用。

3.3 热力条件

决定降水相态的关键是温度,因此,中低层的热力条件是一个重要因素。从温度平流垂直剖面图来看(图2a),“211226”过程在700 hPa有明显的暖舌,表现为上下冷、中间暖的形势,850~600 hPa有明显的逆温层,850 hPa以下为冷平流。由于西南低空急流加强,在700 hPa出现了1个10×10-5 K/s的暖中心。

“220222”过程(图2b)暖平流明显比“211226”过程强,700、400 hPa处各出现一个暖平流中心,中心值分别为10×10-5 K/s和20×10-5 K/s,上层的暖平流强于下层,由于上下层平流的差异,600 hPa出现逆温层。暖平流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除了暖平流能产生上升运动,还有冷暖空气交汇产生的辐合上升运动,两者结合,“220222”降雪过程的降雪量级比前一次过程大。

4 湿位涡

MPV1正值表示垂直方向上有正涡度发展,并且表示水汽含量较大。从2次降雪过程的湿位涡来看,“211226”降雪过程MPV1为正值,12月26日08:00开

始MPV1值迅速增大,在14:00左右,700 hPa出现MPV1

大值中心,中心值为1.5 PVU,MPV1大值区与正涡度大值区较为一致,一直持续至26日夜间,与强降雪的时段配合较好,有一定的指示性作用。

从MPV2垂直剖面来看,26日900 hPa MPV2均为

负值,26日08:00,MPV2负值逐渐增大,并在26日14:00 800~700 hPa出现MPV2负值中心,为-1.0 PVU,负值的增大表示大气斜压性增强,代表冷暖空气在此强烈交汇,有利于强降雪的发生。

“220222”过程MPV1整层为正值,22日02:00开始

MPV1值迅速增大,预示着降雪量级增大,22日02:00

~14:00,700~800 hPa出现MPV1大值中心,中心值为2.5 PVU,比“211226”过程的值要强,且强中心维持的时间较前一次过程长。

从MPV2垂直剖面来看,22日900 hPa MPV2均为负值,22日02:00,MPV2负值逐渐增大,并在14:00左右800~700 hPa出现MPV2负值中心,为-2.0 PVU,表示“220222”过程比“211226”过程大气斜压性更强,冷暖空气交汇更剧烈,有利于更大量级强降雪的发生。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次强降雪期间,MPV1为正值,MPV2为负值,满足湿位涡守恒原理,有利于垂直涡度的发展,为强降雪的发生和发展提供了动力条件。随着MPV1、MPV2绝对值的增大,降雪量级也在增大,反映出降雪强度与湿位涡分量绝对值呈正相关关系。

5 结论

(1)在2次强降雪环流形势中,欧亚中高纬均呈“两脊一槽”型,贝湖附近有强大的高压脊发展,冷涡槽后西北气流带动横槽转竖,700 hPa暖湿气流强盛,形成了强的动力抬升作用,导致湘潭强降雪的发生。

(2)2次过程均水汽发展旺盛,水汽通道主要集中在700 hPa,低层的水汽供应不明显,说明冬季水汽输送层明显比夏季要高,水汽输送强度更强、湿层更深厚、水汽辐合更明显,降雪量级更大。垂直螺旋度正值区对应深厚的正涡度区和强的上升速度区,有利于暴雪区动力抬升作用的增强;中层暖平流增强有利于辐合上升运动的发展。

(3)在2次强降雪期间,MPV1为正值,MPV2为负值,满足湿位涡守恒原理,MPV1、MPV2绝对值增大,

降雪量级增大,反映出湿位涡分量绝对值与降雪强度呈正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 姚蓉,唐佳,唐明晖,等.“14·02”湖南三次雨雪过程对比分析[J].气象,2014,40(12):1500-1506.

[2] 姚蓉,叶成志,田莹,等.2011年初湖南暴雪过程的成因和数值模拟分析[J].气象,2012,38(7):848-857.

[3] 陈红专,叶成志,龙丽华.2011年1月湖南罕见持续性暴雪天气成因分析[J].暴雨灾害,2012,31(2):141-148.

[4] 姚晨,杨祖祥,朱月佳,等.2018年初安徽省两次罕见大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J].暴雨灾害,2018,37(5):401-409.

猜你喜欢

湘潭市暴雪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做大自然的“翻译官”
——浅谈写生的意义
湘潭市老年大学学员作品 展示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
西藏西南部暴雪天气分析
2015年11月5日乌兰察布市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日喀则“118”大到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西藏南部灾害性暴雪天气诊断分析
暴雪之后街头雪人秀
“突降暴雪快出动,彻夜清除保畅通”等十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