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林下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2024-05-31马仁发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贵州省经济效益

马仁发

摘 要:贵州省的独特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林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过去的几年里,林下种植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模式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介绍了贵州省的林下种植现状,阐述了林下种植模式引入高附加值农产品、改善农民生计、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的积极效应,探讨了林下种植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推动贵州省林下种植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贵州省;林下种植;经济效益;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F326.27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

林下种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模式,不仅能够提高林业生产效益的同时,还能够实现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为当地农民和社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深入探讨贵州省林下种植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其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通过对这一林业模式的调查和研究,可以全面了解林下种植在提高林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探讨林下种植如何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

1 贵州省林下种植模式的发展现状

1.1 区域位置条件及林下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条件为林下经济的可行性提供了坚实基础。贵州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这为发展绿色、可持续的林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贵州省地势复杂,山地占据大部分区域,形成了多样的气候和土壤类型。这为不同类型的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使得林下经济具备多样性和多产性。其次,贵州气候湿润,适宜植被生长,这为各类果树、草药等经济作物的培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种湿润的气候也为林下经济提供了水源保障,有助于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贵州省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林下经济的开发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资源,还能够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贵州省可以在森林覆盖的基础上进行林业生产,提高林地的利用效率,同时减缓林地的退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贵州省在其独特的区域位置条件下,林下经济发展具备良好的可行性。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实现林业生产的提升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1]。

1.2 贵州省林下种植经济的总体概况

贵州省的林下种植经济在产业发展状况上呈现出蓬勃态势。通过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的科学规划,林下种植业在该地区迅速发展,涵盖了茶叶、中草药、水果等多个领域。得益于贵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茶叶产业在林下种植中占据重要地位,茶叶品质独特,逐渐树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产业效益方面,贵州省的林下种植经济为农民增加了可观的收入,提升了林业产品的附加值。茶叶、中草药等高附加值农产品的种植,不仅改善了农民的生计水平,还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此外,通过林下经济的发展,当地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然而,贵州省林下种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不足、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以及缺乏全面统筹规划等方面。

第一,资金不足是制约林下种植发展的首要问题。由于一些农户资金状况相对较弱,缺乏投入导致技术更新、设备购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资不足,限制了产业的全面升级和规模的扩大。

第二,技术水平的提升是贵州省林下种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农户在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这影响了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升。因此,加强技术培训、引进现代林业科技成果,将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推动林下种植产业更科学、高效地运作。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体系,促进不同层面的协同合作,以推动林下种植在贵州省取得更为全面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3 贵州省林下种植模式的现状及分布

目前,贵州省的林下种植模式整体规模、产值情况、面积产值效率以及发展趋势可能随着时间和具体政策变化而有所不同。贵州省的林下种植模式在过去几年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随着农民对可持续农业模式的认知提高,林下种植作为一种多功能性的农业经营方式逐渐受到农民的欢迎。各类林下种植项目涌现。

然而,具体的产值情况也会受到市场需求、产业链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林下种植的单面积产值与具体的作物种植和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和技术支持可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值,如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合理的灌溉系统和病虫害防治措施。贵州省林下种植模式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扩大。

贵州省的林下种植模式多样,主要包括林菌模式、林药模式和林菜模式。这些模式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林下种植的菌类,尤其是香菇、松茸等食用菌,是贵州省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该模式在贵州的山区和丘陵地带广泛分布。农民通过在树木底下或林地中培育香菇等食用菌,实现了林下资源的有效利用。这种模式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增收机会,同时还有助于改善土地利用效率和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以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而闻名,林下种植中草药的模式在该地区逐渐兴起。农民在林地中培植药用植物,如何首乌、黄精等,以获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这一模式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也推动了中草药产业的繁荣。

林下种植蔬菜是另一种常见的模式,尤其是一些绿叶菜、蕨菜等。这种模式主要分布在贵州的丘陵和山地地区。通过在树木周围或林地中进行蔬菜种植,农民实现了土地的多层次利用,提高了土地的经济效益。

2 贵州省林下种植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1 增加農民收入

第一,林下种植模式在贵州省丰富了农民的经济来源,为其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这一模式的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在树木底下或林地中培育高附加值的产品,实现了对有限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通过林下种植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如食用菌和中草药,农民能够在相对较小的土地面积上获得更为可观的产量和销售收入。这些产品相对于传统农作物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因为它们往往受到市场的青睐,有更好的价格和市场前景,从而直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

第二,林下种植模式有效地拓宽了农民的经济渠道,使其不再完全依赖传统的单一农业产出。传统农业常常面临季节性、气候和市场波动等风险,而林下种植带来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有助于农民降低风险和提高经济韧性。这种多样性不仅使林业经济更加稳健,同时还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为稳健的基础。

第三,通过培育高附加值的产品,农民能够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获取更多的经济附加值。例如,从食用菌的种植到加工、销售环节,农民可以参与更多产业链的环节,从而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综合而言,林下种植模式的引入丰富了农民的经济来源途径,提高了其收入水平,为农民创造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农村经济更加多元化和稳健。

2.2 改善生态环境

林下种植模式在贵州省发挥了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改善了土地的生态环境。这一模式通过在林地中种植作物,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多功能化利用,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第一,林下种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在传统农业中,土地的单一利用方式容易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而林下种植模式通过在树木底下或林地中进行种植,有效利用了垂直空间,充分发挥了土地的多层次潜力,提高了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

第二,一些林下种植项目,尤其是药材种植,对土地的生态多样性具有促进作用。在这些项目中,农民通常选择种植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这有助于维护和促进土地上的生态平衡。药材植物往往具有根系发达、树冠开展的特点,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缓土壤侵蚀的速度,保护土地的生态环境[2]。

第三,林下种植对水土保持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由于在林下种植过程中,树木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缓水分流失,降低土壤被侵蚀的风险。贵州地势较为陡峭、容易发生水土流失,树木的种植有助于保护水土资源的稳定性。

2.3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的林下种植不仅为农民提供了经济收益,还在社会层面推动了可持续发展,为农村社区的抗风险能力提供了支持,减轻了农业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压力,同时通过培育绿色、有机的林产品,为当地林产品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提供了支持,进一步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通过不同类型的林下种植项目,农民能够在同一片土地上实现多种作物的种植,增加农业产值。因此,多元化农业经营方式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抗风险能力,使其更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气候波动。

同时,林下种植有助于减轻农业对自然资源造成的压力。相较于传统农业模式,林下种植更注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助于避免土地过度耕种、化肥农药过度使用等问题。通过保持土地的生态平衡和多样性,林下种植降低了对水资源和土壤的压力,有助于减缓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通过培育绿色、有机的农产品,贵州省的林下种植有望为当地林产品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提供支持。消费者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林下种植所生产的林产品更注重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质,为当地林产品增添了附加值,有助于建立起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提升了当地林业在市场上的地位。贵州省的林下种植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促进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多元化经营、资源保护和绿色产品推广等方式,为农村社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路径。

3 贵州省林下种植的可持续发展功能

3.1 经济可持续发展

贵州省林下种植的经济可持续性在多个方面体现。第一,林下种植模式引入了高附加值的林产品,特别是食用菌和中草药等。这些产品相对于传统农作物拥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因为它们通常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和追捧。通过培育这些高附加值林产品,贵州省的农民能够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收益,提高了他们的经济水平。未来可以进一步推动品种的升级和优化,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引入现代林业生产技术,提高林下种植的生产效益。通过应用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如智能林业、精准林业等,可以提高林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

第二,除了直接销售林产品,拓展林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加工,可以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包括林产品的深加工、包装、物流等环节,有望为林下种植提供更广泛的经济发展空间。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有助于整个产业链的稳定运作。

3.2 社会可持续发展

林下种植模式在贵州省有助于提升农村社区的社会可持续性,对农民的生计水平和社会层面的贫困问题产生积极影响。相较于传统林业单一木材生产,多元化的林业经营方式降低了农民对某一特定作物市场波动的敏感性,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抗风险能力。

林下种植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有助于缓解社会层面的贫困问题。通过提供农业就业机会和增加林产品附加值,林下种植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减少了农民的贫困率。这有助于建立更加稳定的社会结构,提高农村社区的整体生活水平。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重点关注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平衡。

除了经济发展,也需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和医疗资源的投入。建设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助于提升农村社区的整体生活质量,而投入教育和医疗资源则能够增强居民的社会福祉,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社也是未来的一个关键方向。通过合作社,农民能够更好地整合林业资源、共享技术、降低成本,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合作社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高林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还可以促使合作社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参与社区建设,为农村社区的整体发展贡献力量。

3.3 生态可持续发展

林下种植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通过改善土地的生态环境,减轻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问题,林下种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方向。林下种植通过在林地中种植作物,有效地减缓了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问题。树木的根系能够固定土壤,减缓水分流失,从而防止了土壤的流失现象,有助于维护土地的健康和生态平衡[3]。

未来可以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土地管理。引入生态友好型技术创新,如水资源智能利用、土壤改良技术等,有助于提高林业生产的生态效益。通过应用科技手段,可以实现更高效的林业生产,同时减少对土地的负面影响,从而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取得平衡。

为鼓励农民更为积极地参与生态保护,可以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农民通过采用生态友好的种植方式、保护植被、合理使用农药等方式,可以获得生态补偿金或其他激励措施。这样将有助于强化农民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此外,还应强调可持续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包括合理轮作、有机肥料的使用、植被恢复等措施,有助于减少林地的退化,并确保林地的长期生产力。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土地资源,可以实现林业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存。

4 结束语

贵州省的林下种植模式不仅在经济上为农民带来了实质性的收益,还在社会和生态效益上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相关部门应强调可持續发展的理念,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林产品品牌,将林下种植推向更为可持续的轨道。这将为贵州省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机会,也为整个社会提供更为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 周蔚.国家储备林建设中开展林下经济的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4):49-51.

[2] 莫引优,戴蒲英,曾艳梅,何彬元,刘湘岚.资源县林下经济可利用林地分析[J].广西林业科学,2023,52(5):651-656.

[3] 徐凡.贵州林下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评价[D].贵阳:贵州财经大学,2023.

猜你喜欢

可持续贵州省经济效益
贵州省种公牛站
造价人员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如何发挥积极作用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不动产登记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贵州省为例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园林绿化工程的经济效益初探
贵州省党代会开得最成功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贵州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