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科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与思考

2024-05-31李秀云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2期
关键词:竞争能力科技创新

李秀云

摘 要:农业科研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发挥自身科技优势,通过科技平台满足人们对科学研究的需要,还能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让农民紧跟新时代发展趋势和掌握更先进的农业技术。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探讨了农业科研单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及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作用,分析了农业科研助力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思考,为农业科研单位指明方向的同时,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

关键词:科技创新;创新要素;竞争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4.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根据乡村发展实际情况和需求,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及制度文化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然后建设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生活富裕”的现代化乡村。在此情况下,对农业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农业科研工作开展的“孵化地”,农业科研单位必须清楚自身在战略实施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然后对现有和科技进行创新,并将科研成果积极转化至实践,从而在推广农业技术基础上,实现现代化乡村建设。

1 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带来的重大变化

我国地广物博,乡村地区除有景色宜人的田园风光、湿地、草场外,还有整齐划一的宅基地、建设用地等资源,为了将这些资源转化为资本,乡村振兴战略就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战略实施中,乡村振兴既能把握资源,又能释放资源,从而在吸引更多企业投资的同时,拓宽乡村发展前景,促进产业繁荣。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不能只依靠政府指令和阶段性扶持,而是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发展原则,沿着市场化道路,让乡村得到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既能充分挖掘乡村市场潜力,又能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平台,有效整合乡村振兴资源。

乡村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靠金钱方式进行蜻蜓点水式扶贫,而是要靠产业造血式方式解决问题,达到脱贫攻坚目的。而乡村振兴战略就能将多渠道资金和政策整合起来,能在锦上添花的同时,带动产业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能吸引更多的投资企业和优秀人才,让他们不再紧盯城市,而是将眼光投向乡村,在充分挖掘乡村潜力,引进智创、文创、农创的同时,为乡村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2 农业科研单位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地位

要想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由资源依赖型的增长模式转向科技引导型的速度,就要以科技力量为支撑,带领农业发展走向创新型道路。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中,农业科研单位占据着重要位置,它有责任为我国和地方农业发展提供服务,因此,必须主动将农业科技与生产实况相结合,然后利用自身优势,将科技成果创新和人才队伍培养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大局,从而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作出相应的贡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60%的主导品质和50%的主推技术源于农业科研单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农业科研单位不仅对提高农业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还对农民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主要包含产业、人才、文化等方面,这也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过程中,农业科研单位在产业、生态及人才振兴中都发挥着优势:在产业振兴中,农科单位能发挥自己所拥有的科技优势,使其科研成果和技术给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帮助;在生态振兴方面,农科单位可借助科技创新方式研发出众多优质品种和环保技术;在人才振兴中,农科单位可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支持力度,定期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这样一来,既能为加快农业生产模式转变速度提供帮助,又能为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和建设美丽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农村科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作用

3.1 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壮大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最重要的工作,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农业是最基础的部分,要想实现现代化农业,就要对产业进行创新,不断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弥补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基于此,农科单位就能为乡村产业振興提供科技支持,如准确抓住发展重点,以自身科技创新为推动力,在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的基础上,发挥引领作用。不仅如此,农科单位还可针对乡村产业发展特定需求,大力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等,充分发挥品种与技术融合优势支持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从而帮助经营组织打造出最具地方特色的乡村品牌。此外,在现代农业产业系统基础上,农科单位要以企业为依托,建立相应的农业综合试验站,并加强与涉农企业、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之间的深入交流,深度融合创新资源要素,在增强农村产业总体竞争力的同时,推动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使得农业科技创新和科研成果真正落地[1]。

3.2 为乡村人才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国家大力扶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各阶层的科研单位既要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又要引进外部复合型人才,鼓励年轻科技人员积极投身于专业学科高研班、开放实验室及专家座谈会等活动,在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的同时,锻造出一支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深入乡村服务。

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紧抓人才振兴,而农业科研单位就能为乡村人才振兴打下坚实的根基。例如,各农科单位通过采取“科技特派员”“三区人才”等方式给农村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将这些智力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原动力,并借助科技示范和服务中心等平台对新型农业经济主体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将培训结果运用于项目研究与实施,培养出更多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加工能手。此外,农科单位必须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及科研成果等优势对农民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让本地的农村人成为家乡发展致富的科技带头人。

3.3 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让人与自然实现和谐共生,而在这一目标实现中,农科单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例如,能对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技术进行大力推广,然后对绿色高效生产模式开展示范,并根据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行动积极推广秸秆焚烧、牲畜粪便处理等再回收利用技术,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要导向,引导农村产业逐渐转型,让乡村绿色生态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2]。

4 农业科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虽然国家对农业科技研究的投资总量不断增加,但投资项目较为分散,难以产生一批有影响的科研成果,再加上国内大部分的农业科研单位都是依靠财政资金进行科技研究,导致部分农业科研活动的“政府主导”现象较为突出。与此同时,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工作者在职称评审、考核等方面承受的压力较大,他们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项目设立、论文写作、申报等方面,促使很多研究成果仍停留在实验阶段,这不仅降低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还难以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此外,由于体制限制,农科单位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育与引进等方面的自主性不足,一些单位甚至出现条块分割,这既无法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对多专业和学科协同创新的实际需要,又难以强化各科研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

4.2 科技人才缺乏

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际情况来看,农科单位多是采用项目和示范基地进行培训和技术推广,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种方式是通过自上而下开展的,因此很多农村实用人才的文化水平难以提高,再加上科技人才缺乏,导致后期运营成本不断提高、合作难度逐渐加大、执行效果越来越低。不仅如此,一些农村考出去的大学生更愿意留在城市工作,而外面的高学历人才又难以引进,这就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3]。

4.3 参与振兴积极性不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专项措施,为了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农业科研单位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在实际执行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未合理利用科技和人力等方面优势,未对当地资源条件、人文特征、自然风貌、农业特点及现实情况开展全面考察和分析,造成相应措施缺乏一定的科学与针对性。此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农科单位投入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较少,这既限制了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的转化,又造成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工作难以全面开展。

5 农业科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思考

5.1 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收益

我国是农业大国,要想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快速实施,就要对农业产业结构开展深入改革,然后全面分析和综合考量农业发展实况、特点及问题,并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提高农村资源利用率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前提下,弥补农业产业发展中的“短板”[4]。

各农科单位要不断强化自身科技创新,尽全力将科技成果转移至农村,借助科技优势为农业产业改革与调整提供有力支撑。农业科研单位要正确抓住促进农村产业兴旺的突破口,借助科技创新的导向作用,对乡村产业发展与调整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关键技术等开展协助,然后鼓励农民采取多样化的经营模式,并通过试点示范发展当地特色农业,在推动乡村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的同时,还能提高农业种植业收益。

5.2 聚焦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

我国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乡村年轻劳动力和农业科技人才匮乏。为此,这就需要聚焦科技人才培养,组建一支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综合素质与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投身于各项工作[5]。

重视高技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鼓励有才能的年轻人积极投身于科技创新活动,如构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组织专业人员定期下乡深入农村,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种植与管理,给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健全科技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精准掌握乡村振兴实施要点,然后筛选出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素质的年轻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将其打造成具备丰富专业知识和技术,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科技人才。通过不同形式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人才支撑,如线上宣传、示范基地等。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设立相应的专项经费用于鼓励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积极参与科技推广和服务的人才,运用这种激励方式提高其工作積极性和创新能力。

5.3 重视技术推广,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我国反复强调农村现代化发展和科技创新,为了更快实现这一目标,就涌现了许多先进、高效及绿色农业技术,为提高农业种植效率与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为此,农业科研单位必须积极配合农业技术推广,构建高产、优质、低耗的农业生产系统和高转化率的农业生态体系,促使农业能得到高质量发展[6]。

农科单位要充分发挥自身所拥有的人才优势为农业科技推广打下根基,如鼓励拥有丰富实战经验、过硬技能的人才投身于农业技术推广,让其给农民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培训,引导农民一步步将农业技术运用于实际操作。

在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中,除了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力度,还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科技设备进行创新,然后让科研机构、高职院校、农机企业等开展合作,并与市、区、县等农机技术推广和新型农业经营机构进行深入交流,让科技研发、成果整合、试验示范等环节紧密相连。

农科单位要对农业发展实况开展全面了解,包括不同地区的种植需要,然后对此开展农药、种植、防控等方面的技术研究,使得农业实现绿色高效生产。通过科研讲座、广播和新媒体等宣传方式,让更多的农户了解生产技术和种植知识,促使农户能将技术和知识运用于实践。

5.4 加强各部门深度合作,提高参与积极性

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单凭一个部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为此,农科单位要加强与其他部门深度合作,鼓励所有部门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及技术推广过程,在促进乡村快速发展的同时,让科技研究成果得以转化[7]。为了提高各部门参与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与当地高校、科研机构、培养平台及企业等开展合作,借助协同合作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在培育体系构建中,要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同合作方式進行,督促各方在弥补自身不足的基础上,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2)除在财政上提供支持外,政府还要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如让高校负责给企业提供知识传输、培训指导等方面的帮助,让企业能在最短时间内全面掌握市场行情和供应需求。(3)农科单位要积极承担实用技术、成果推广等任务,对农业产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确保有关工作能规范、高效实施。同时,还要对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实际情况开展深入研究,并安排对农业产业有一定了解的部门和人才,按照当地具体情况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并将重点放在当地特色产业上,以达到产业繁荣目的。

6 结束语

乡村振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好中国的重要举措。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必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如持续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收益;聚焦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人才保障;重视技术推广,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各部门深度合作,提高参与积极性,在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科技、人才保障的同时,建设产业兴旺、宜居、生态富裕现代化乡村。

参考文献

[1] 张舜,韩荔,史春霞.农业科研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经,2023(16):39-41,44.

[2] 许咏.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策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3,40(8):23-28.

[3] 王劲松.农业机械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研究[J].河北农机,2023(13):55-57.

[4] 谢宇,胡长来.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J].广西农业机械化,2023(3):6-7,16.

[5] 陈诗.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能人培育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3.

[6] 陈世超,江芫,李锦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J].农业工程技术,2023,43(11):105-106.

[7] 王佳江,吴攸,徐世艳,等.农业科研单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20,39(6):21-23.

猜你喜欢

竞争能力科技创新
优化产业结构配置 提升综合竞争能力——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时代的春天砥砺奋进,全面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论以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烟草行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议提升地市党报竞争能力
要素投入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分析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试论建筑施工企业的风险控制及其竞争能力的培育
玉米品种竞争能力的评价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