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光背后的身影

2024-05-31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米克菲茨杰拉德海明威

1.内容简介

普利策传记奖得主,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追忆20世纪美国文学传奇“伯乐”麦克斯·珀金斯的非凡生涯。

美国出版史上,鲜有比麦克斯·珀金斯更具传奇色彩、更像谜一般的人物。他发现了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等多位伟大的文学天才,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在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致力于寻找时代新声、培养年轻作者,单枪匹马挑战几代人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20世纪美国文学的一场革命,并渐渐改变了“编辑”这一职业的作用。菲茨杰拉德稱珀金斯为“我们共同的父亲”,海明威把《老人与海》题献给他以表达对他的敬意。他是作者们“矢志不渝的朋友”,与他们共渡写作的难关,给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和创造性的意见。作为文学编辑,珀金斯被认为是无法超越的,然而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著名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得主A.司各特·伯格凭借大量一手资料,引人入胜地再现了珀金斯非凡的一生。20世纪上半叶美国文学出版最炽热的中心和现场,编辑人与重要作家交往合作的细节内幕,《了不起的盖茨比》《太阳照常升起》《天使,望故乡》等等文学杰作诞生的始末,在伯格生动精彩、充满悬念的讲述中得以还原。本书是一位编辑大师扣人心弦的文学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肖像,“一部令人叹为观止的文化史力作”(《纽约时报·书评周刊》)。

2016年,根据此书改编的影片《天才捕手》上映,它由科林·费尔斯、裘德·洛、妮可·基德曼等主演,入围柏林电影节。

2.推荐理由

★“伯格的整个叙述是一流的——充满了幽默与情感。麦克斯会在第一时间出版它。”

——《新闻周刊》

★“一部令人愉快的传记,有大量文学圈内的秘闻轶事。对于写作者和编辑们来说,本书是一个蕴藏真知灼见的富矿。”

——《出版人周刊》

★“关于麦克斯·珀金斯我们所能读到的最全面的作品。非凡、生动的肖像。”

——《华盛顿邮报》

★“伯格将固执专一的热情投入到他心甘情愿的工作中……这一努力的结晶,是一部丰富全面但绝不令人感到乏味的大部头……本书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著名评论家乔纳森·亚德利

★“为这位召集起美国人最爱的文艺帮派的幕后英雄描绘了非凡、动人的画像。这个帮派是菲茨杰拉德、海明威、沃尔夫和他们的朋友们。”

——著名作家拉塞尔·贝克

3.经典书摘

真材实料

1946年3月一个下雨的傍晚,六点刚过,一位瘦长的灰发男子坐在他最爱去的丽兹酒吧,喝下最后一滴马提尼酒。几杯下肚,他觉得这点酒精已经足以让自己有勇气面对即将到来的考验,于是他结了账,站起身,穿上外衣,戴上帽子。一手提着装满材料的公文包,一手打着雨伞,他走出酒吧,大步迈进滂沱大雨中的曼哈顿中区。他一路向西,朝几个街区远的第43街一个沿街小屋走去。

此刻,三十位年轻男女正在屋里等他。他们是道布尔戴出版社总编辑肯尼思·D.麦考米克在纽约大学开设的一门图书出版进修课程的学生。他们都渴望在出版界求得立足之地,参加这个每周一次的讨论会正是为了多一些这样的机会。大多数上课的时候,总会有几个人迟到;但是今晚,麦考米克发现,每个学生都已经在六点整准时就座。麦考米克知道为什么。今晚讲座的主题是编辑图书,他已经说服当下美国最受尊敬、最有影响的图书编辑,来“就这个话题说几句”。

对于大众来说,麦克斯·珀金斯并不为人所知,但是在图书出版界,他可是个大人物,是一个偶像。因为他是一位完美的编辑。年轻的时候,他曾发现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等多位年轻的伟大天才,将自己一辈子的事业献给了他们,挑战上几代已经固定下来的文学品位,掀起了一场美国文学的革命。他只效力于一家出版社——查尔斯·斯克里伯纳出版社,工作了三十六年。在此期间,没有一家出版社的编辑能像他那样发现这么多才华横溢的作家,出版他们的作品。麦考米克班上的好几个学生都跟他说过,正是因为有珀金斯这么出色的榜样,他们才立志投身出版业。

麦考米克用手掌拍了拍面前的可折叠式课桌,让全班安静,然后以描述编辑的工作性质为开场白,开始这一系列课程的讲解。他说,编辑的工作,并不像过去那样主要局限在检查拼写和标点符号。确切地说,得知道要出版什么,怎样获得书稿,怎样才能促进它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总而言之,麦考米克说,麦克斯·珀金斯是无法超越的。他具有非常独到、极其敏锐的判断力,又以激发作者写出其最佳作品的能力而闻名。对他的作者们而言,他更像一个朋友,而不是什么苛刻的工头。他全方位地帮助他们。如果需要,他会帮助他们确定作品的结构;给书起标题,构思情节;他可以是心理分析师、失恋者的顾问、婚姻法律师、职业规划师,或者放款人。在他之前,几乎没有一个编辑对书稿做了那么多工作,然而他总是坚守自己的信条:“书属于作者。”

麦考米克认为,在某些方面,珀金斯好像不适合这个职业:他的拼写很差,标点乱用。至于阅读,连他自己都承认“慢得像头牛”。但是,他对待文学就像对待生死。他曾经写信给托马斯·沃尔夫说:“没有什么能比一本书更重要的了。”

因为珀金斯是他这个时代的卓越编辑,因为他的许多作者都是名人,也因为珀金斯本人有点古怪,于是坊间不断流传着他的许多传说,大部分都是有事实依据的。就以下这些事情,肯尼思·D.麦考米克班上人人都听过一种以上的说法:珀金斯如何发现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司各特的妻子泽尔达·菲茨杰拉德如何开着司各特的车载着这位编辑栽进长岛海峡;珀金斯如何说服斯克里伯纳出版社借给菲茨杰拉德成千上万块钱,将他从崩溃边缘拉了过来。据说珀金斯没有看过稿就答应欧内斯特·海明威出版他的第一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等到拿到稿子,又不得不为了保住他的工作而拼命处理其中粗俗的文字。还有一个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是珀金斯为了海明威的第二部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那些脏话而和极端保守的老板查尔斯·斯克里伯纳对抗。据说珀金斯随手把“屎”“尿”等词写在台历上,没注意到台历上的题头“今日事”。斯克里伯纳看到台历上写的这些字,对珀金斯说,如果连这些事情都需要提醒自己,那他可就麻烦了。

还有许多珀金斯的故事讲他如何对付托马斯·沃尔夫粗糙的文字和火爆的脾气。据说一米九八的大个子沃尔夫是身子抵着冰箱写他的小说《时间与河流》的,他把冰箱顶当写字台,每写完一页,读也不读就扔进一只木板箱。最后,据说是三个彪形大汉用手推车把满载稿子的箱子送到珀金斯跟前,他再把这堆一口气发泄出来的东西整理成书。麦考米克班上的人也都听说过麦克斯·珀金斯著名的帽子,那是一顶饱经风霜的浅顶软呢帽,无论在室内还是外出,他都成天戴着,临睡觉时才摘下来。

麦考米克正说着,这位传奇人物走进了43街的屋子。麦考米克一抬头,看见后门口弓身进来的高大身影,连忙打断自己沒说完的话,欢迎来客。学生们转过身,第一次见到了这位美国最卓越的编辑。

他现在六十一岁,身高一米七八,体重六十八公斤。手中拿的伞似乎没有发挥什么作用——他身上滴着水,帽子低垂盖着耳朵。珀金斯的脸色略泛红,这令他狭长脸庞上的特征显得柔和一些。他的脸以那只高挺的红鼻子为基准线,一直红到鼻尖,鼻尖和鼻翼的曲线像鸟喙。眼睛是浅蓝色的。沃尔夫曾写道,这双眼睛“充满了奇怪的、雾蒙蒙的光,仿佛能从中看到遥远的海上气象,是快速帆船上去中国数月的新英格兰水手的眼睛,好像有什么东西淹没其中”。

珀金斯脱下湿淋淋的雨衣,露出没有熨烫的三件套芝麻呢西装。然后两眼视线向上,摘下帽子,脑袋上金属灰色的头发直直地向后梳,额头中央露出V字发际线。麦克斯·珀金斯并不怎么在意自己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同样,在这个夜晚,他不在意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好像是一个从佛蒙特州到城里来谈生意的磨粉商人,穿着周日的衣服却淋着了雨。他走到教室前面,似乎有点不知所措,尤其是听到肯尼思·麦考米克这样介绍他:“美国编辑中的元老。”

珀金斯过去从未在这样的人群面前发言。他每年都会收到数十个邀请,但都拒绝了。首要的原因,是他有点耳聋,尽量避免面对人群。另外,他坚信,图书编辑不应该引人注目;他觉得,编辑的公众知名度可能会影响读者对作者的信任感,也会影响作者的自信心。而且,在麦考米克的邀请之前,珀金斯从未觉得讨论他的职业生涯有什么意义。作为出版界才能出众、受人爱戴的楷模,肯尼思·麦考米克本身也和珀金斯一样,坚持编辑自我隐形的职业操守,所以他的邀请很难拒绝。又或许珀金斯感觉到疲劳和悲哀已经大大消磨了他的寿命,他最好还是把他所知道的东西传授下去,趁一切还不太晚。

(来源:[美]A.司各特·伯格《天才的编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

4.精彩书评

文学传道者和他引领的文学时代

New Romantics

因为想看电影《天才捕手》买了这本书。我一直认为,读过原著再去看根据它改编的影视作品感受会更深刻。所以我选择先看原著,再看电影。

书的开头有一张珀金斯的照片。照片上珀金斯穿着整齐的西装,两手插在裤腰口袋,带着略显拘谨的微笑望向镜头。珀金斯的面容算不上英俊,但他身上的儒雅气质深深震撼了我。这种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多年积累后的自然流露。我甚至可以想象他和作者谈判时优雅的谈吐和翩翩的风度。但更为可贵的是他创新的精神和高贵的品格。

就如珀金斯第一位帮助其成名的作家菲茨杰拉德,刚开始编辑部都否定《人间天堂》,只有珀金斯坚定不移地推崇这部作品,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可以说,这是珀金斯革新走出的第一步。后来的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也是如此,珀金斯用他非同一般的决心和魄力促成了一部部作品的出版。这也让查尔斯·斯克里伯纳出版社日益呈现出新气象。如果没有珀金斯,斯克里伯纳出版社很有可能一直在传统作品中兜圈子,无法打破常规,也无法进行文学上的革新。可以说,斯克里伯纳引领了新一代的作家,并间接引领了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关于珀金斯和他的作者,有太多的话可以说。但我只说三个,也是最著名的三个——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欧内斯特·海明威和托马斯·沃尔夫。

对于菲茨杰拉德,珀金斯可谓仁至义尽。他不仅尽心尽力地为菲茨杰拉德的作品提出修改意见,还尽量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司各特崇尚奢华的生活,开销巨大,经常向珀金斯预支稿费,后来甚至向珀金斯本人借钱。但珀金斯都会满足他的要求,哪怕知道菲茨杰拉德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法还钱。珀金斯说,比起作者的作品,他更关心作者本人的情况,他希望他的作者都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进行创作。我觉得,这是一个编辑能做到的极致。这么不厌其烦地帮助解决作者的个人问题,换作是我,肯定早就不乐意干了。但珀金斯以他最大限度的宽容解决了这些问题。珀金斯所做的,已远远超出了一个编辑本该承担的责任。

既然谈到了菲茨杰拉德,我想就他这个人讲讲题外话。我认为菲茨杰拉德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他无法平衡创作与金钱之间的关系。他一方面想要写出严肃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又不想放手上流社会。他的堕落,很大程度上是虚荣造成的。他没法控制自己不去过奢华的生活,没法控制自己不酗酒。他的自控力太差。所以,为了钱,他可以放下身段为《星期六晚邮报》写一些不那么严肃的作品。从这方面来说,菲茨杰拉德不算是一个对自己有要求的作家。也难怪有那么多人鄙夷他。当然了,我们无法否认他的文学成就。只是可惜,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就因为沉迷于物质生活而浪费了大好年华。

接下来就是大名鼎鼎的海明威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海明威是经菲茨杰拉德推荐给珀金斯的,他们俩的交情着实惊讶到了我。海明威的作品也让珀金斯费了好一番工夫才争取到了出版的机会。同菲茨杰拉德一样,珀金斯也为海明威的作品提出了很多建议,但海明威自身超群的写作才能才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我从书中了解到,海明威的观察力十分惊人,一般人花十年才能掌握的技能,海明威花一年就能掌握。另外,我很佩服他前往西班牙亲历战争的勇气。不过,没有亲身的经历,海明威是写不出那么多杰出的作品的。我想,一个真正的作家就该像海明威这样,多去体验生活,多去见识,这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如果说菲茨杰拉德像珀金斯的侄子,海明威像珀金斯的老朋友,那托马斯·沃尔夫则像珀金斯的儿子。从他们相遇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生命就交织在了一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托马斯·沃尔夫(以下简称汤姆)第一次找到珀金斯时,就用他巨量的书稿震撼到了这位编辑。汤姆写作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加节制。他可以把所有的细节都写进书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根本停不下来”。面对这样一箱沉重的书稿,珀金斯并没有畏惧,而是以超人的耐心进行审阅。他发现汤姆有写作的天赋,并极力帮助这位新人出版此书。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与汤姆删改书稿,终于让这本书——《天使,望故乡》得以出版。《天使,望故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让珀金斯和汤姆成了最要好的朋友。然而,汤姆性格上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他虽是个两米高的大个子,内心却像小孩一样敏感脆弱。对于评论界的恶言,汤姆无法做到淡然。这也是他日后与珀金斯决裂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这个原因,汤姆好几年都陷于自我怀疑中走不出来,写作一度停滞。如果没有珀金斯始终如一的鼓励和支持,汤姆很有可能停止写作。在读与汤姆和珀金斯有关的篇章时,我无法理解珀金斯为何要纵容这样一个任性、鲁莽的作者。在我看来,汤姆的很多行为都是无理取闹。后来我明白了——汤姆的生命中注定要出现一个这样的角色,引领他走出黑暗,发挥自己的才能,让才华得以施展。珀金斯冷静理智,汤姆激情四射,他们是天生一对。可尽管这样,珀金斯还是没能留住汤姆。责任不在珀金斯,而在汤姆自己。若他不能自己解开心结,谁都没法劝他回心转意。

書到后半部分就开始变得悲凉了。先是托马斯·沃尔夫离世。我不太明白为何写到他的死时作者只是一笔带过,并没有多加描述。可我还是忍不住为珀金斯感到难过。一个没有充分发挥出才华的天才就这样离世了,更何况还是自己精心栽培出来的天才,这对珀金斯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后来,菲茨杰拉德也离世了。但珀金斯没有因为悲痛而停下工作的步伐,他继续挖掘新的作者,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鼓励他们写出优秀的作品。珀金斯的一生都献给了作者们和他们的作品。他是幕后的大师,是作品的加工者,是文学的传道人。没有他,很多优秀的作品可能一直都得不到出版的机会;没有他,很多平庸的作品也无法加工成优秀的作品;没有他,“迷惘的一代”很有可能不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珀金斯以他独到的眼光引领了一代伟大的作家,也因此,引领了一个文学时代。

最后,我想用书开头的一段引文来作结语:

于是他漂泊在冷漠的人群中,

成为暗影中的光,是一点明斑。

落上阴郁的景色,也是个精灵。

追求真理,却像“传道者”一样兴叹。

谨以此评,向这位传奇编辑致敬。

(来源:“豆瓣读书网”)

5.关于作者

A.司各特·伯格(A.Scott Berg),生于1949年,美国传记作家,普利策奖和美国国家图书奖得主。1971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著有《天才的编辑:麦克斯·珀金斯传》《高德温传》《林白传》等。

6.关于译者

彭伦,1999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系。曾在《文汇读书周报》担任记者,现为外国文学编辑。译有菲利普·罗斯作品《遗产》《凡人》等。

猜你喜欢

米克菲茨杰拉德海明威
星 空
海明威名言
认真
完美无缺的作品
海明威:《雨中的猫》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回归理性上汽斯柯达 柯米克综合油耗测试
干船坞中的美国“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菲茨杰拉德”号(DDG 62)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菲茨杰拉德
另一只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