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党参的栽培技术研究
2024-05-31张红霞
张红霞
摘 要:党参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在中医药学中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止痛和抗炎等方面。近年来,随着对中草药全球性关注和需求的增加,党参的商业价值也越来越凸显。从党参栽培的历史和现状出发,阐述了党参作为重要中药材料的文化和经济价值,详细解析了党参从准备到收获的全过程,重点关注土壤准备、种子选择、播种时间、灌溉、肥料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不仅可以提高党参的产量和品质,还能对后续作物种植有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中药材;党参;种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7.53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
党参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来源为桔梗科植物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等的干燥根。因其丰富的药用成分和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中医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党参主要用于治疗气虚、食少、乏力和各种慢性疾病。在过去几十年间,由于人们对健康和养生的日益关注,党参的需求逐年上升,催生了大规模的商业化种植。然而,由于种植面积的快速扩张和管理水平的不一致,党参的产量和品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目前,市场上的党参品质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参在药用、保健、食品工业的应用。这主要是由于缺乏标准化和优化的栽培技术,以及不同的生长环境、土壤条件和管理措施导致的。因此,亟须科学、系统地研究党参栽培技术,以提高党参的产量和药用质量。
1 党参的栽培历史和现状
党参的栽培历史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起初主要在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种植,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医疗和保健需求。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和党参药用价值的逐渐凸显,使之在更广泛的地域得到种植和研究。以往农民主要依靠经验和传统的农业实践种植党参,如选取合适的土地、简单的施肥和灌溉等[1]。但传统方法往往效率低下,产量和质量也难以得到保证。
目前,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党参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栽培提供了有力支持。逐渐有了更为系统的栽培技术和管理方法,包括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后期加工等。
近年来,随着健康和养生观念的普及,以及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党参的需求呈现暴发式增长。这促使了党参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但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市场上党参的质量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还可能影响党参在医疗和科研中的应用。其次,不同产地由于环境、土壤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使得党参的质量也存在显著差异。这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混乱状态。为了应对这些问题,许多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正在进行党参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标准化工作,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2]。
2 党参栽培整体流程
2.1 准备阶段
2.1.1 土壤准备
对党参这种中药材来说,土壤是影响其生长、产量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土壤的pH值应在6~7之间,以保证党参能够有效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如果土壤酸碱度不合适,可通过施用石灰或硫酸进行调节。
其次,土壤的排水性要好。党参不耐水湿,过多的水分会导致根部腐烂,因此,土壤应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排水性。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可以考虑加入一些有机质,如腐熟的农家肥或者沼肥[3]。
最后,土壤的肥力也非常重要。由于党参需求营养较多,因此,在种植前应进行土壤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施用适量的磷肥、钾肥和氮肥。但过多的氮肥可能会促使植株过度生长,影响根部的发育和药用成分的积累。此外,考虑到土传病害的风险,推荐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这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实现,如使用熏蒸剂或生物方法,如施用含有天然抗菌成分的有机肥。
2.1.2 种子选择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不仅能保证植株的健康生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党参的产量和药用成分的含量。
首先,种子来源很重要,因此,应选择有良好声誉和专业认证的供应商或研究机构购买种子。以此确保种子具有较高的萌发率和优良的遗传特性。
其次,选择的种子应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包括耐病性和适应不同土壤与气候条件的能力。这不仅能降低栽培过程中的风险,还能减少因环境因素而导致的产量和质量波动。
再次,种子的贮藏和处理也非常关键。通常党参种子需要经过层积处理提高萌发率。层积是一种通过模拟自然冷冻和解冻过程激活种子内部生长机制的方法。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和湿度,以防止发霉或萌发。
最后,在实际种植前进行小规模的萌发测试。这样不仅可以验证种子品质,还能为后续的种植提供参考。一般来说,萌发率在85%以上的种子被认为是高质量的。
2.2 种植阶段
2.2.1 播种时间
播种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植株的生长周期、成熟时间,以及最终的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一般来说,党参适合在春季和秋季播种,但具体的最佳播种时间会受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温带和寒带地区,最佳的播种时间通常是春季,具体是在最后一场霜冻过后至土壤温度稳定升高之间。这样能确保党参在温暖的季节获得足够的生长时间,同时避免冷害。
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则更适合在秋季播种。因为在这些地区,春、夏季的高温和强烈阳光可能会对党参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除了季节因素,播种时间还应考虑土壤湿度和降水量。土壤应保持一定的湿度,以使种子能顺利萌发。过多的降水会导致土壤过湿,从而增加病虫害发生的风险。
2.2.2 灌溉管理
适当的水分供应不仅能促进植株的正常生长,还能影响药用成分的合成和积累。不合适的灌溉方式和时间可能导致各种问题,如根部腐烂、病虫害和药用成分含量的降低。在种植初期,即种子刚刚萌发后,需要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以促进幼苗生长。这可以通过微喷或滴灌系统实现,以确保水分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随着植株的生长发育,灌溉需求会发生变化。在生长季节,尤其是在气温较高或降水量不足的条件下,需要定期灌溉,以保持土壤湿度。但要避免过度灌溉,因为党参不耐水湿,土壤过湿可能导致根部腐烂、发生病虫害。灌溉的最佳时间通常是在早晨或傍晚,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损失。在灌溉时,应避免将水直接喷洒至植株上,以防止叶片相关病害的发生。在决定灌溉量和频率时,最好根据土壤湿度和植株需求进行灌溉。这通常需要借助土壤湿度计或其他测量工具,以便准确判断土壤的水分狀况。
2.3 生长阶段
2.3.1 肥料管理
党参对营养的需求并不是常态的,而是会根据其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幼苗阶段,需要重点供应含有高磷和高钾的肥料,以促进根系的快速发展和植株的早期生长。此时,应避免使用含氮量过高的肥料,过多的氮肥可能导致植株茎叶过度生长而影响根部的发育。进入中期生长阶段,党参对氮、磷、钾的需求将更加平衡。此时,可以考虑使用复合肥或通过施用不同类型的单质肥,满足植株的营养需求。肥料的施用量和比例应根据土壤测试的结果进行调整。在接近收获期的后期生长阶段,应减少氮肥的施用,以促进党参根部药用成分的积累。适量的钾肥可以提高植株对病虫害和逆境的抗性。除了常规的氮、磷、钾肥,微量元素,如钙、镁、硫也是党参正常生长所需的重要元素,缺乏这些微量元素可能会导致植株生长受限或出现营养性疾病。
2.3.2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的策略通常包括预防、早期发现、及时治疗3个方面。预防是最为有效的病虫害管理手段。包括种植病虫害抗性强的品种、定期进行土壤消毒、设计合理的排水系统等。通过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病虫害暴发的风险。早期发现病虫害是防治的关键。因此,种植过程中需要定期巡查田地,尤其是在气候湿润或温度适中的时期。一旦发现有病虫害迹象,应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针对已经出现的病虫害,除了使用化学农药,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例如,引进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或通过物理措施,如捕虫灯和黄板等减少害虫数量。在选择农药时,应优先考虑低毒或无毒的生物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过量使用化学农药不仅会对人和环境造成危害,还可能导致药品残留,影响党参的药用质量。此外,科学的灌溉和肥料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避免过度灌溉和过量施肥,这些都可能增加病虫害的风险。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合适的终止时间
党参需要经过特定的生长周期才能达到最佳的采收条件。这一周期不仅受到品种特性的影响,还与种植地的气候、土壤等环境因素有关。因此,了解、掌握特定品种和种植地环境下党参的生长规律非常重要。过早或过晚收获都可能导致党参药用价值下降,从而影响其商品价值。
党参的药用价值主要来源于其根部的一系列有效成分。这些成分在党参生长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积累规律。党参的药用成分在接近成熟阶段时会达到峰值。因此,合理确定终止时间不仅可以确保获得最高的产量,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用成分的含量。
3.2 用药和非用药方法
使用化学农药是一种快速、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方法。然而,在使用化學农药时需要非常谨慎。首先,农药的选择应侧重于低毒性、高效性,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其次,需要考虑农药对土壤、环境、人体的长期影响。过度或不当使用化学农药可能会导致药品残留,并对党参的药用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因此,用药防治应作为最后的手段,并且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
与化学农药相比,非用药方法通常更为环保、可持续。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农艺措施等。生物防治主要是指通过引入天敌昆虫或使用微生物制剂控制病虫害。物理防治则包括使用黄板、捕虫灯等以减少害虫数量。农艺措施,如合理的排水系统、适当的植株间距、定期翻土等,也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由于非用药方法通常不会产生药品残留,因此更有利于保证党参的药用质量。
3.3 环境因素的影响
党参对气候条件有特定的需求。一般而言,它更适应于温和、湿润的环境。过于极端的温度或湿度条件可能会导致生长缓慢,甚至出现病虫害。例如:持续高温和干燥条件可能会加速水分蒸发,导致植株出现水分不足的症状;而湿润和低温条件可能会引发各种霉菌病和病虫害。因此,对气候条件的监控和管理是确保党参健康生长的关键一环。
党参的生长还受到土壤质量的显著影响。理想的土壤应当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透气性,以及丰富的有机物和微量元素。不合适的土壤条件,如土壤过于酸性或碱性,排水性差,或者缺乏必要的养分,都可能对党参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土壤的选择和管理也是党参栽培不可忽视的因素。
3.4 收获期的影响
党参的药用价值主要取决于其内部生物活性成分的浓度。研究发现,这些成分的浓度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所不同,通常在接近成熟的阶段达到最高。因此,收获期应与党参药用成分浓度达到峰值的时期相吻合。不当的收获时间,无论过早或过晚,都会降低药用成分浓度,从而影响党参的药用价值和市场价格。
收获期也与党参栽培的经济效益和持续性密切相关。过早的收获可能会导致党参尺寸较小,产量低下,从而影响经济效益。过早或过晚收获都可能影响植株的再生能力或生长周期。因此,正确的收获期不仅能确保当前季度或年度的经济效益,还有助于实现党参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 栽培后的管理
4.1 土壤管理
党参生长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土壤养分,尤其是某些关键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因此,收获后应立即补充与更新土壤养分。有机肥料,如堆肥和绿肥能提供必需的氮、磷、钾等元素,而钙、硫和镁等微量元素也需要适当补充。这不仅有助于维持土壤结构的稳定性,还有利于促进后续作物的生长。
除了养分补充,土壤的物理结构和微生物生态系统也需要得到维护。轮作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它能够避免同一块土地长期种植同一种作物,从而减轻土传病虫害和养分不平衡的风险。此外,适当的灌溉和排水系统能够维护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性,从而减少土壤侵蚀和水浸的可能。
4.2 对后续作物的影响
党参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具有强烈的营养消耗能力。如果在党参种植区连续种植党参或其他高营养需求的作物,土壤可能会出现营养成分的枯竭的情况,导致土壤贫瘠。这种情况对后续作物非常不利,可能因缺乏必要的营养而生长不良。因此,在党参收获后,适当的土地轮作和土壤肥力恢复措施十分必要。
党参栽培也可能会带来特定的土传病虫害,如根腐病、线虫病等,这些病虫害在土壤中可能会有残留。如果不进行适当的病虫害防治和土壤消毒,后续种植的作物有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下一茬作物的产量降低和品质下降。因此,针对土传病虫害,应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在种植后茬作物之前彻底检查和处理土壤。
5 结束语
详细探讨了党参的栽培与管理要点,包括土壤准备、种子选择、播种时间、灌溉和肥料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栽培的技术要点,例如:确定适当的收获时间,用药和非用药方法的选择,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等。党参作为一种具有极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栽培技术不仅关系到药材质量,还会直接影响其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综合所有研究,建议在党参种植中更加注重土壤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以及栽培后的土壤恢复和对后茬作物的影响。只有通过全面、细致的管理,才能确保党参的高质量,同时为后茬作物提供更健康、可持续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晓静.党参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2, 40(23):37-39.
[2] 郭晓录,王富君,陈俊勇,等.党参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1994(9):27.
[3] 刘军,张军.浅析半干旱山区党参露头覆膜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J].农业机械,2023(1):57-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