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的融合模式探究

2024-05-31晋祎一

新阅读 2024年4期
关键词:全民中华融合

晋祎一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赓续传承,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积累下诸多震烁古今的哲学思想、文学艺术、传统技艺等,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宝贵财富,更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瑰宝。然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交媒体的盛行,大量优秀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大众视野。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全民性文化活动,是连接传统文化与社会公众的重要桥梁。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贯通融合、相辅相成,既是普及文化知识、提升国民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延续灿烂华夏文明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倡导全民阅读、打造书香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的融合路径,为书香中国的建设和中华文化的赓续传承注入新活力。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融合的必要性

中华文化作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和消失的古老文明,蕴含丰富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念与道德规范,这些丰厚的历史积淀是新时代背景下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书香中国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民閱读中,大力开展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推动书香社会建设,增强民众的民族认同感。

第一,有助于传承中华文化。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孕育出的文化经典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历久弥新。其中,《论语》《诗经》等众多经典著作至今仍为后人所诵读、学习,不断滋养着世人的精神世界。然而,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数字阅读的兴起,民众的阅读方式发生明显转变,更倾向于阅读简单易懂的通俗读物,对于内容深奥、篇幅冗长的传统文化经典兴趣不强。加之西方文化的强势渗透,使得国内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表现出对传统经典的“漠视”。在此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嵌入全民阅读,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民阅读中的主导作用,构建传统文化全民阅读体系,通过读诗词、诵经典等全民阅读活动推广传统文化经典,一方面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传播至各个阶层,助力传统文化实现代代传承;另一方面能促进年轻一代读者的阅读和学习,使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时代活力。

第二,有助于建设书香社会。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这表明,阅读不仅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更是塑造国人民族品格、锤炼国人民族意志的重要方式。自文字诞生以来,中华民族的阅读传统从未断绝,尽管阅读的载体和形式几经革新,但民众的阅读习惯从未改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不仅能够重塑国人价值观念和民族品格,还能够通过个体对整个社会国家的思想文化、社会和谐、文明程度发挥积极推动作用,这是建设书香社会的第一要义。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民阅读,不仅可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识,而且可通过阅读推广、阅读分享等活动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阅读氛围,在全社会培养“读经典,品传统”的文明风尚,进而推动书香社会、书香中国的建设。

第三, 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在全球化时代,民族认同不仅有助于建立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进而促进社会凝聚力的形成,还可以增强民众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和学习,既可以加深民众对自身文化根源和民族特性的理解,也能激发社会成员的民族认同感、自豪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华文明历史发展的精华和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在此指引下,全国各地纷纷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通过选取传统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的书籍,搭建传统经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使大众既能够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能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产生情感共鸣。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融合的现状

自2014年起,全民阅读连续10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国家领导人讲话中也多次“引经据典”,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民本爱国的营养。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国式现代化新阶段,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全民阅读既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增强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从成果上看,我国已探索形成新型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助力书香社会建设。近年来,全国各地图书馆、高校纷纷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积极探索新型经典阅读推广模式,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提升公民素养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例如,南京市江宁图书馆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以传统文化为依托,开展“书香江宁·我们的节日”阅读推广活动、“阅江宁·悦传承”古籍主题阅读推广活动等;厦门市同安区图书馆自2015年开始便在阅读推广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先后推出“相约人文同安,探寻朱子文脉”“习国学六艺,做儒雅少年”等阅读推广活动,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全民阅读的创新典范。除此之外,哈尔滨市图书馆、太原市图书馆、兰州市图书馆等基于自身实际情况,推出诸多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阅读推广活动,通过系列讲座、展览、诵读等多元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的融合发展。与此同时,全国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努力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披沙拣金,自觉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开展一系列传统经典阅读推广活动,为深化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作出重要贡献。例如,辽宁大学古籍特藏中心通过古籍藏书参观、讲座和古诗词阅读体验活动等形式,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阅读推广的融合;曲阜师范大学通过举办文化经典阅读推广活动,探索深度阅读《诗经》的可行方式,以“回到经典”“经典精读”的方式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从不足上看,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的长期性、稳定性、创新性有待提升。随着数字阅读的兴起,民众的阅读方式和阅读场景正悄然变化,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需求也在不断转变,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纵观全国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诸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虽然组织策划完成一系列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核心的阅读推广活动,但多数围绕“二十四节气”或“传统节日”展开,一旦节日热度消退后,阅读推广活动便会停滞,难以持续性吸引读者,使得传统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另一方面,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缺乏创新性,制约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广泛传播。众所周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沉淀,为我们留下丰富的精神宝典。但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民众的生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明显变化,数字阅读平台、社交媒体的兴起为传统文化内容的阅读带来新途径。但由于部分公共文化机构所组织的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活动创新性不足,未结合数字资源、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数字平台发布阅读推广信息、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导致丰富的文化遗产难以被年轻一代所接受和喜爱。

● 中華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的融合模式

近年来,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我国已迈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这对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新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崇高的价值追求、共同的道德理想,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精神营养,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底气。对此,应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精髓,准确把握全民阅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积极探索二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的融合模式,进而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一,教育体系融合模式。学校不仅是全民阅读的重要场所,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平台。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要依托学校教育搭建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的融合平台。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特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政教育、文化教育、体育教育等各个环节。同时,结合学生学情实际积极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借助学习强国、慕课等平台将其推广至全国。比如,山东省实验中学专门成立传统文化工作室,推出《文言文中的文化史》《诗画山水:中国诗与中国画》等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另一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育人体系,各学科、各专业可基于自身育人目标,联合学校图书馆共同开展传统文化专题阅读推广活动、经典诵读以及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引领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传统文化、赓续经典文脉。比如,同济大学校图书馆先后举办“粉墨中国”“经典上海”“中华记忆”等传统文化立体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旨在引领广大师生共沐书香、重温经典。

第二,公共空间融合模式。一方面,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文化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全民阅读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也是提升国民素质、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机构。因此,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挖掘当地历史名人、地方志、民风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传统文化资源。在此基础上,常态化、持续性开展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经典展示展览、系列讲座以及主题读书沙龙等活动,吸引更多读者广泛参与到传统经典阅读中来。另一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明确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提出打造一批“小而美”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广场。由此可见,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正逐渐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前沿阵地,在推进全民阅读、弘扬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全国各地的社会组织、文化馆、城市书店、社区或乡村书房等文化机构可以联合起来搭建个性化、公益性读书类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开设非遗特色课程,组织传统文化展览、传统技艺表演等,以兼具较强趣味性、交互性的阅读方式吸引世界各地的读者,实现游客变“书客”的目标。

第三,数字化融合模式。随着数字科技的不断推进,民众的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深受智能设备与移动终端的影响,开始由纸质阅读向数字阅读转变,同时催生出微信读书、网易蜗牛等各类移动阅读软件。在此背景下,可以积极借助数字化阅读方式搭建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全民阅读之间的桥梁。一方面,数字阅读平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些平台能够提供包含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电子书籍、有声读物等,从经典文学作品到历史哲学著作,便利公众的获取和阅读。例如,四大名著、古诗词集等现已上架各大电子书平台,且通常附有现代诠释和专家解读,有利于读者深入理解这些古老的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社交媒体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彰显出巨大潜力。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可借助短视频、图文、直播等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将传统文化相关内容进行普及,激发民众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美学不仅是民族的精神遗产,更是现代社会中稀缺的精神食粮。全民阅读作为一种普及性的文化推广方式,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广阔平台。在教育体系融合模式、公共空间融合模式、数字化融合模式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将在全民阅读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系2024年度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校本科研课题“鹤壁非遗文化融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4-SKYB-050)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全民中华融合
全民·爱·阅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可持续全民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