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全民阅读体系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2024-05-31乔欣
乔欣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这是自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第11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
● 重视阅读群体需求,提升基层阅读治理
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委员,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辛广伟带来了《关于切实保障农民工阅读等文化权益的提案》。他强调,一是加大以农民工为主体的职工书屋建设力度。有关部门应要求、指导农民工集中的企业为农民工设立职工书屋、阅读角等公共文化空间,配置相应的图书、报刊等读物,电脑、电视等电子文化设备;大型国企、民企等单位要带头实施。相关部门应将这些新建的书屋纳入统一指导与服务范围,在资金、设施与书目推荐等方面予以支持。二是为农民工提供免费流量等配套服务。为支持农民工使用手机等电子阅读,相关企业等单位应主动在农民工驻地、职工书屋等场所提供免费无线网流量服务。鼓励企业结合农民工需要,将书屋打造成多功能的文化活动站。相关电信运营商应主动为农民工手机阅读使用流量提供支持,通过政策优惠等方式提供一定的免费服务。三是为农民工提供利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指引。政府部门要主动为农民工编制、分发公共文化设施与服务使用指南。用工企业等单位要通过主动介绍、组织利用等方式,积极引导农民工了解与使用所在城市、街区的公共文化设施等服务。四是将为农民工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纳入对相关企业的考评范围。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将此内容纳入对相关企业的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评比指标体系,以督导推动相关单位切实落实该项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李石村“微光书苑”负责人李翠利认为,打造乡村图书馆运营人员的专业化培训课程体系,为相关人员提供运营培训与实操指导,提升乡村图书馆运营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引导高校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乡村图书馆人才,鼓励返乡大学生、退休干部、教师等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员从事乡村图书馆运营工作,并为他们提供工作经费、生活补贴、职业发展机会等。将农家书屋、乡村图书馆纳入公立图书馆总分馆制,落实工作经费。
● 推进书香社会建设,构建立体阅读体系
为促进全社会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风尚,加快书香社会建设进程,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提出《关于提升文化服务能级,加速推进“书香社会”建设的提案》。第一,做好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力量传递书香理念。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优势,积极创办阅读、导读、书评、书单类栏目节目,形成融媒传播矩阵,全媒体、全方位传递书香理念。培育更多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头部“大V”、文化精英等加入“全民阅读行动计划”,通过直播、短视频、音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广阅读,形成关键人群领读风尚。引导社会资源共建共享,支持鼓励更多教育机构、文化团体、企事业机构、社会组织等举办活动,提供公益性服务,大力开展阅读推广。第二,加快推动线上线下、实体阅读空间和数字阅读平台同步融合发展。引导实体书店转型升级、融合创新,探索建设城市文化会客厅,使书店成为集大众阅读、文化展览、学术研究、主题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消费新场景新平台,推动实体书店高质量发展。加大数字阅读高质量供给,加强互联网平台在优化配置阅读资源中的积极作用,政府采购服务,依托头部平台制作优质内容,开设免费阅读频道,有效提高数字阅读的触达率、便捷度。倡导机关单位高品质学习,将“学习型组织”建设和“全民阅读计划”紧密结合,大兴读书学习之风,为干部员工提供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阅读内容和培训课程。第三,结合“城市更新”,从规划伊始就将公共阅读空间纳入考虑,做到全民阅读硬件、软件“两手抓”。建强城乡阅读体系,结合“15分钟生活圈”理念,加快构建以公共图书馆、综合书城、主题(专业)书店、社区书店等为支撑的现代公共阅读空间。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将全民阅读与其他群众性精神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深入社区、校园、家庭开展沉浸式、立体化主题阅读活动,推进数字化技术为公共阅读提质,创新荐书形式和阅读方式。建立科学精准的全民阅读推广活动预算编制和使用监管体系,以“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为导向,让有限的资源能够更高效地转化为落地见效的具体项目。
● 实施优秀出版物输港工程,扩大内地出版物影响力
香港是中国国际化文化城市交流、互鉴、融合的窗口,出版业一直以来比较开放。内地优秀出版物成绩斐然,但内地优秀的出版物在香港落地,深入市民、走进青年人的甚少,有少数入港的出版物也多是单纯的简体印刷出售或赠阅,不符合香港本地人的阅读习惯,较难融入本地人的生活。针对内地出版物输港中存在的问题,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天地图书董事长吴静怡提出《关于实施内地优秀期刊、杂志、著作等出版物输港工程的提案》。一是建议在国家层面,指定具体部门或单位牵头负责实施内地优秀期刊、杂志、著作等出版物输港工程;制订内地优秀期刊、杂志、著作等出版物入港工程五年计划。二是遴选指定香港本地优秀出版企业,作为出版物输港工程与内地对接承办部门单位,具体负责工程实施。三是遴选内地优秀期刊、杂志特别是香港年轻人喜欢阅读的内容,厘清确定输港期刊、杂志目录名单。四是遴选确定茅盾文学奖、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红楼梦奖等国内重要文学奖获奖作品和其他优秀输港著作目录名单。五是按照香港本地阅读习惯,由指定的香港本地出版企业进行简繁体等内容版式转换,并投放香港本地市场销售或赠阅等。同时,可定期向香港中小学、大学、社区等图书馆捐赠图书。六是利用香港书展、庆“七一”回归、国庆节、圣诞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内地优秀期刊、杂志、著作等出版物展览、销售、赠阅等活动。七是结合内地优秀期刊、杂志、著作等出版物输港工程,推动内地与香港出版企业的合作交流,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播,利用出版物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海外。八是结合内地优秀期刊、杂志、著作等出版物输港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出版精品,积极搭建中国出版国际传播平台,推动国际交流合作,不断做大做强文化出版贸易,为文化强国建设做贡献。九是香港与台湾两地出版物风格、形式相似,两地读者阅读习惯接近,两地货物往来便利,实施内地优秀期刊、杂志、著作等出版物输港工程,有助于扩大和加强内地优秀出版物对台湾读者的影响。
● 财税杠杆持续发力,助力出版优质高效
2023年新出台的《关于延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 中央宣传部公告2023年第71号,简称“71号公告”)延续了〔2019〕16号文件新转制企业在转制注册之日起五年内享受免税优惠的规定,但是未单独强调原已转制企业可继续免征,意味着根据16号公告已享受完5年免税优惠的转制企业将不再享受此项税收优惠。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和委员就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朵云轩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旗提出《关于持续利用财税杠杆助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一是2023年整体图书零售规模增长乏力,据开卷数据统计,市场销售总码洋(图书定价总额)仅912亿元,平均零售折扣骤降至6.1折,零售实洋不足600亿元,税收体量较小,对财政大盘影响不大,但对出版产业发展至关重要,杠杆效应非常明显。鉴于图书是特殊商品,建议对所有完成改制的出版企业继续免征所得税,持续利用财税政策杠杆,为出版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支撑。二是出版企业要继续深化改革,加快融合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充分利用好政策红利,努力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不断实施高质量的重大文化工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更新、更大的贡献。
全國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辑陈天竺建议延续对转制出版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国家税务总局应充分考虑当前传统出版企业面临的网络媒体冲击和转型融合发展的巨大压力,以及所肩负的重大社会责任,在“十四五”期间延续对转制出版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给予税收政策转变的过渡期,支持传统出版企业顺利渡过转型融合发展的关键期和阵痛期。
●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新时代古籍保护
自2022年“古籍保护”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同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主要目标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古籍工作的总体要求;10月,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会同有关部门编制的《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正式发布,为我国15年内的古籍工作谋划路径、指明方向,从古籍工作角度进一步助推文化强国建设。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围绕当前古籍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古籍数字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馆长陈红彦,针对当前古籍工作存在的人才短缺问题,提出《关于提升古籍保护人才培养水平灵活用人机制的提案》。第一,学校教育阶段,借鉴国外古籍保护人才的培养方式,整合学科设置。目前古典文献学的教学分散在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三个学科之下,课程设置不能全面对接工作需求,需要有效整合统筹相关教学,在校期间的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文、理、美兼通,实践技能的培养前置,让古籍人才培养根据文物性、资料性、艺术性的全面需要进行,以便学生选择和介入工作时可以对全流程有所了解,快速进入角色;近年跨学科分析检测的方式辅助古籍鉴定的成功,弥补鉴定人员不足的同时,也成就了科技版本学的进步,这也佐证了整合课程,建立古籍保护学科的必要性。第二,建立稀缺人才的绿色通道,有效补充公藏单位和社会机构的人力资源。目前,一些充满热情,想投身古籍保护的青年,在完成学校教育后,受户籍和招聘渠道的限制,无法进入古籍工作领域,培养和使用的脱节,造成资源的浪费,建议对稀缺专业的毕业生在实习阶段经双向选择,择优直通入职,以期学有所用。第三,整合机制,让人尽其才。除公藏单位以外,民间藏书和民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古籍保护不可忽视的力量,鉴于古籍安全性的考虑,创新协作机制,让民间的技术能手和研发力量成为公藏相关保护修复机构的补充,现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员不足、机制不够灵活造成的困扰,提高修复效率,提升创新能力。第四,建立资格认证制度。为规范行业的发展,对修复人员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参照国外的修复者协会、联盟的模式,尝试对体制内外古籍修复者的灵活、有效管理,推动行业发展、行业自律也是整合力量的方式。第五,建立终身学习机制,保证在职人员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在新技术不断产生,更新速度快的今天,从业人员通过进修开展知识的查漏、补缺、更新显得非常必要。在高校、科研机构、公藏单位建立常设的基地,从业人员每年有一定课时要求,补齐个人或相关机构的短板,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以利提升古籍保护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及协同创新能力。
● 网络文学一键出海,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以AIGC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风起云涌,为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翻译出海作为早期的网文出海形态,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当前,中国网络文学全球化日益深入,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起了可以实现更加广泛链接的舞台。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吴义勤带来了《关于加速网络文学出海,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提案》。
吴义勤指出,可以推进AI翻译的产学研合作,加速拓展多语种市场。吴义勤提到,借助AI,网文的翻译效率提升近百倍,成本降低超九成。因此,要通过建立网络文学多语种语料库,增强AI对多语种的学习和适应能力,保障作品的语言风格、文化内涵和本地化适应性,以此提升整体内容的翻译质量,从而让不同母语的海外用户能通过阅读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截至目前,中国网络文学作品的翻译语种已超过20种,覆盖东南亚、北美、欧洲、非洲等地区,受到海外年轻人的追捧。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入落实两会精神,构建出高质量全民阅读体系,助推出版行业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