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轮明月
2024-05-30罗前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千余载前的李白,登临雄壮巍峨万丈山岳之巅,俯观茫茫无际之万里江流,指点秀丽山河,张口吟唱之间尽是盛唐之音。恍惚中,仿佛时时能看见,诗人衣袂飘飘,目光如电,在这方时空山河间永恒穿梭。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是吟诵着李白的诗长大的;无数顽童对于古人的想象,都是从对李白的好奇开始;青年志士对这片江山的热爱、对这民族复兴强盛如盛唐的信念,又哪里少得了李白的诗句,连同诗人的气魄和激情?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缠绵忧伤,绕住了离家游子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纯真自然,引发怀想幼年时光的会心一笑;“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的永不相弃,激发了少年对友情的如梦向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心满满,成为英雄豪杰冲天豪情的呐喊;“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的人生喟叹,使暮年壮士深深叹息时光的迅疾易逝。这些诗,化作涓涓细流,流淌过深沟峡谷,流淌过柔善心尖;这诗人,化作晨星,明亮在欲晓的东方,明亮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在大唐气象的感召下,诗人“十五好剑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一颗向往英雄豪侠的心如今依旧鲜活如初。是天府这一文化沃土的滋养,熏陶出诗人自幼的勤奋好学,成就了“铁杵磨成针”的千古佳话。雄伟的时代激荡着伟大的心灵,川蜀周边高峻的群山,并不能阻隔诗人对广阔世界的思慕,在“致君尧舜上”的信念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诗人“仰头大笑出门去”,挥手别川蜀,逐梦耀长安,永远地奔向了更为广阔的新天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是余光中先生对诗人的评价。诚然,“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诗人梦碎长安,困惑孤独蓬飘远,正是“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对啊,有美酒盈樽,游子胡为不归?金樽清酒斗十千,衔杯自能乐其中;举杯邀明月,对影便成三人舞,此情此景,莫使金樽空对月,人生岂能不尽欢!但,酒尽风嘶吼,诗人为何起彷惶?月迷津渡口,诗人何处将欲行?诗人岂不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人岂不知“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岂不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须知,笔毫浸透了酒,方能落纸开辟“同销万古愁”的精神空间;醉卧长安酒市,方能彰显“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谪仙风骨!
我们感恩李白,感恩这光焰万丈长的锦绣文章,感恩这鲜活自信的盛世大唐,更感恩这悠远绵长的华夏文脉。在这诗魂文骨中,代表的,不只是李白个人,也不只是千百年前与千百年后吟唱这诗词文章的文人墨客、青年学子。这代表的,是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母亲河,是那势拔五岳掩赤城的天姥山;是那三山五岳,是那五湖四海;是那黄鹤凌云仙音起,凤凰展翅越九州;是那魂牵梦绕的故土家乡,是那深深眷恋,与时光同在的梦回盛唐。
每当登高望远,黑夜降临之后,我们眼中,总会泛着粼粼的波痕,那是湿润的月光。头顶,是照耀过诗人,照耀着我们,照耀过辉煌盛唐每一寸土地,照耀着中华伟大复兴光荣梦想的,同一轮明月!
(指导老师:黄仁福/编辑:王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