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短视频和书”导写

2024-05-30施佳颖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读书思想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短视频平台读书,诸如5分钟就能读完《红楼梦》的“高效率”短视频动辄获得百万高赞。有人对这一现象表示乐观,例如学者止庵就认为短视频平台降低了普通人接触文学的成本;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通过看短视频读书违背了阅读的本意,读者接受的是来自视频制作者的“二手”信息,缺少了思考的过程。

请以“短视频和书”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

写作指导

结合短视频的特点与传统阅读方式进行比较,我们便可以挖掘读书短视频盛行的原因:

1.“短视频”的“短”降低了时间成本,契合了忙碌生活的人们对于高效收获知识的需求;

2.“短视频”的“视频”突破了单一的文字形式,帮助我们理解作品;

3.“短视频”由他人解读的特点又减少了我们与文学作品的隔阂,经过他人筛选、消化过后的解说往往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为我们搭建起通往文学作品的桥梁;

4.“短视频”的大量涌现又进一步为我们提供了多元的角度,让我们得以从不同的视角解读同一部作品,丰富作品的内涵;

5.借助平台的算法逻辑,甚至可以精准推送关联的短视频,而弹幕、评论区等交互功能的存在也让阅读类短视频同时兼任社交功能,下沉了知识市场,加速知识传播……正如材料中学者止庵所说“短视频降低了普通人接触文学的成本”,它的种种优势让越来越多的人主动选择它,这些主观因素又和不断加速的时代背景、蓬勃发展的创作者群体与平台、物质丰富之后势必爆发的精神需求等等客观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促成了当今读书类短视频繁荣的现状。

但是短视频的这些特点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

1.“短”意味着有限的容量,无法深入探究名著的丰富内容与文字肌理;

2.“视频”提供了固化的形象,限制了读者想象与自我解读的空间;

3.他人解读的背后是他人的视野,这样局限的认知也会限制读者,特别是标签式的解读会形成读者对于名著的刻板印象;

4.短视频的大量解读中不乏反复的陈旧论调或互相矛盾的观点,搅乱着观看者、阅读者的思想;

5.平台算法为了提高用户黏性,刺激用户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将注意力从知识追求转移到娱乐性的追求上等。正如材料中有人反对的意见那样“违背了阅读的本意”。

材料中已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读者接受的是来自视频制作者的‘二手’信息,缺少了思考的过程”,短视频造成弊端的根本症结在于被让渡了的思考权与潜移默化之中被削弱的思考能力,而反观短视频能带来好处的基础也正在于面对短视频解读“二手”信息,读者仍然主动运用着筛选、判断、阅读、比较等一系列思维能力,所以只有我们充分发挥阅读能力,才能让短视频为我所用,避其弊端纳其好处。为传统阅读发声主动摒弃短视频的,分时段分阅读目的选取不同阅读媒介的,主动挖掘短视频潜力提升阅读能力的……这些都是不错的观点。

例文

让短视频成为新时代的书

□上海市曹杨二中" 王一安

在技术与时代一次次冲刷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给日常的传统文学方式带来进步与变革之时,书被高度浓缩至新颖的视频形式中,思想被容纳于一段段音乐节目之中,对其的质疑也随之到来——这样的形式变革,是否使人们乏于对思想的真正领悟?

摊开书本,沏上一壶茶,拿起一支笔在灯光下阅读书籍,让思维尽情奔驰于文字之中,于书中感受到精神与情感共鸣。这或许是人们对真正阅读的理解。从这一方面看,短视频化的书似乎与阅读的本质背道而驰了:“五分钟读完红楼梦”“二十分钟听完名著”“名师教你迅速看懂”……然而当我们对这样的现象进行反思的时候,也不得不看到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阅读”在现在这样受欢迎且被广泛接受?

全球化、实时信息技术与愈发紧密的世界关系网之下,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世界社会生产的秩序,更是建立于生产以上的社会样貌——上层建筑。当信息技术与日常时间的利用成了社会生产的问题,那么,碎片化的短视频、娱乐化的思想与消费化的流水线似的思想罐头变成了对时代之问题——“如何让旧事物适应现代社会”的最好答案。这样的速读名著视频,正印证着人们不断加速的社会生活、信息爆炸的冲击与当今互联网企业对我们碎片时间的价值索取。

但关于阅读的本意的问题,就出在短视频的形式上,它似乎不能让我们像书那样阅读它。让我们发出对短视频本质的追问吧。在短视频的内容思想都被剥离后,剩下的又是什么呢?厂商们、大企业们把短视频结合大数据,贴上各类的标签,精准投放至每个用户,用信息冲击的方式将各类相关内容给予用户,而用户也就通过时间和流量与短视频进行交换。这样的短视频,可以让人们满足现代化社会的需求,即使文化类内容,也需适应这样的模式,不再是纯粹的“修身养性”的阅读。虽然短视频化的书满足了人求知的欲望与需求,但这样的短视频终究不能逃离短视频的命运,不可避免地充当了一种商品的角色。

应当注意到的是,商品与知识并不矛盾,而“短视频化的书”的特异性就在于:当你用看短视频的态度去对待它时,它对你来说便成为一种短视频,即一种商品;但当你用审视书的眼光审视它时,我们得到的是一本真正的书,也就是“一块思想”,而非“一块思想罐头的商品”。我们要做的不是对于短视频加以排斥抵触,而是回归到“用读书的方式读书”。当我们在观看短视频时,也能像读书一样思考与延伸,也能像读书一样滋养品性之时,所谓“短视频的商品意涵”对我们来说就荡然无存了。

像看书那样去看“书”吧,即使它已经不再像旧时代的书那样传达信息,但我们仍可以用自己的态度,让短视频成为我们新时代的“书”。

评点

文章开篇精准定位到材料中的核心矛盾,即“新的阅读形式是否还能把握阅读的本意?”借助传统阅读凝练地阐述了“阅读的本意”之后,着手探究新的阅读形式繁荣的背后原因,并以此为切入口分析短视频读书与传统阅读的本质区别,跳过时长、影音配合、他人解读等表层的不同,直击视频形式背后的商品逻辑——视频的制作者考虑受众偏好不断压缩容量降低定位,视频的观看者抱着求知之外的浮躁、享受以消费者的姿态挑选着琳琅满目的视频,享受消费刹那的快感,背离了阅读真正的意义。最后提出做法,阅读是属于个体的经验,不能将无法感受阅读本意的弊端全然归结于短视频,应当“物物而不物于物”。阅读不局限于书的载体,用读“书”的态度去读“短视频”,“短视频”也能成为助益我们的阅读形式。

(编辑:于智博)

猜你喜欢

读书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郭初阳:读书真的太有意思了
思想与“剑”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