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发声与沉默”导写

2024-05-30张达富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路德林语堂名言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林语堂

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马丁·路德·金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荀子》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发声与沉默”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发声与沉默”这一主题包含的是二元关系。材料中,林语堂认为有时沉默比发声更有效,沉默是一种无声的有力回击,而马丁·路德·金认为沉默是一种消极行为,沉默代表着逃避和怯懦,意味着麻木和冷漠。所以,面对黑暗与不公,我们应敢于发声。在这两则材料中二者是权衡关系,考生可以据此写作。“发声与沉默”也可以是互补关系,荀子认为选择“沉默”或“发声”,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恰当的沉默和合时的发声,才是智慧的体现。只要扣住“发声”和“沉默”这两个关键词,或辩证思考“发声”和“沉默”的关系,都是正确立意

考生可以站在材料的任何一个角度延伸思考,联系有关“沉默”与“发声”的素材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引用鲁迅的名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或者万州公交车事件中乘客选择沉默的悲剧。考生也可以解读“沉默”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突出“沉默”是一种为人宽容的处世哲学,是暗地里积攒力量有助快速成长的途径。也可以强调“发声”的重要性,与“沉默”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入阐述不适当的“沉默”的危害,指出“沉默”是对事实的亵渎、对真理的侮辱、对邪恶势力的妥协、对强权的屈服、对正义的戕害,从而指出“发声”是对自己、对社会、对时代负责的一种行为。当然,也可以全面把握三则材料,辩证地思考“沉默”和“发声”。

材料中三则名言是引发考生联想和思考的引子,形成一种开放格局,考生可在此基础上联想事例、引用名言、做分析、做取舍,有话可说,有理可辩。

参考立意:适时的沉默,是无声的回击;沉默不是金,应为正义发声;理性审势,不畏发声;以沉默修炼己身,以发声护卫良知。

例文

适时沉默,合时发声

□江苏南京市雨花台中学岱山校区 丁奕心

狄更斯曾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纵观古今,不论是面对民族危亡的大事,还是家长里短的小事,有人选择发声,慷慨赴义,也有人选择沉默,静观其变,这看似相反的两种行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呢?我认为,唯有辩证地看待,才是正确的做法。

华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名副其实的文明古国蕴育了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最为人们熟知的“和睦”,可算优秀传统之一。无论是家和万事兴,还是以和统天下,都体现了和睦的重要。家事国事天下事,其中难免有矛盾,有冲突,也必然会带来争执,我们需要发声,也要沉默。

林语堂说:“以声辩声,不如以无声辩声。以言辩言,不如以无言辩言。”有时候,无声的抗议比有声的争辩更有力量。在面对一些无理的争论时,我们不妨保持沉默,用沉默来表达我们的态度,而不是用更多的言辞去反驳对方。因为,在某些情况下,过多的言辞可能会激化矛盾,而沉默则能够化解纷争。

但是,沉默并不等于默许。在面对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时,我们需要发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正如马丁·路德·金所说:“我们这一代人终将感到悔恨,不仅因为坏人可憎的言行,更因为好人可怕的沉默。”此时沉默不是金子,而是隐形的杀人凶器。如果我们对一些不公正的事情保持沉默,那么,我们就是在默许这种不公正的存在,这不仅会让我们内心的良知受到谴责,也会让这种不公正的事情继续存在。勇敢地发声,为伸张正义,维护良善而发声,正义的曙光终会灿烂人间。

荀子言:“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沉默是一种对信念和价值的坚持,发声则是声张正义的壮举。我们需要辩证地理性地看待沉默与发声,既要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宽容大气,也要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勇果敢,学会沉默,敢于发声,塑造更好的自我,成就更好的时代。

评点

文章从发声与沉默两者之间的关系入手,开篇引用狄更斯的名言,与时代相联系,显得有高度。然后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阐述沉默与发声的辩证关系,“但是”一词的运用,自然将话题引向另一个方面,充满辩证法。并能联系自身实际点出学会沉默,敢于发声,成就美好的时代的观点,与开头相照应,结构完整严密。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路德林语堂名言
林语堂:幽默艺术与快乐人生
探访林语堂故里
1940年林语堂短暂的重庆之行
马丁·路德
HIS COUNTRY AND HISPEOPLE
名言
修辞手法在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演讲词的运用
名言趣画
马丁·路德与德意志启蒙文化
马丁.路德.金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