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 “短板”导写
2024-05-30张月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是木桶理论,也称为短板效应。
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成功之人,擅长“扬长避短”,如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写作指导
文题由两则材料构成。第一则材料解释了“木桶理论”,其核心在于阐释“短板”对木桶盛水量的重要影响。“短板”可指我们生活中的技能缺陷、体能差异、思想局限等各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而“短板效应”则隐喻这些短处会制约我们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第二则材料肯定了“扬长避短”做法的有效性,并以“田忌赛马”为佐证。由此,可知本则材料的重心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扬长避短”的意义和方法措施。然而,从思辨性的角度考虑,有同学提出“避短”也是一种知难而退的怯懦,只能是权宜之计,“扬长”则需有度,也是正确的。
后面的写作指向。“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规定了文章的出发点,强调材料是“启示”的原点。学生可以由此及彼,由材料内蕴联系相关、相似或相对的现象,表达个人的感悟,思考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
“你的感悟与思考”,强调“我”的存在。考生应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出发理解题意,表达“我”从材料中获得的启示,写出“我”的个性思考和真情实感。
第三部分是具体“要求”。其中,“选准角度”是一个明确的提示,考生不必面面俱到,可选取某一方面的启示构思作文。
例文
度己之长
□一考生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人无完人,揆诸自身必然会发现短板。完美主义者因短板辗转反侧,密考伯主义者将短板视若无物。然窃以为,唯有敢于正视自身的短板,理顺短处的所在并利用之,方可使其超越自身,变为向上的跳板。
短板是人力所不及,为我们的能力拉低下限。“短板效应”强调短板作为关键“少数”对整体的制约性,却也为夸大短处的危害埋下隐患。需知,无论短板是作为“阿喀琉斯之踵”式的死穴,还是堤下蚁穴般的隐忧,其存在只是对我们本身极限的一种衡量标准,并不是“断章取义”的板上钉钉。因此,大可以平常心看待短板,将其看作指示而非标签。
短板的提示要求我们要“扬长避短”,摒弃“以卵击石”的不自量力。朝山谒水,叩史问经,听史铁生笔下地坛虫声幽鸣,无人觉察辘辘车声下掩藏的愤怒与怨怼、挣扎与重生。他面对似乎永在的命定局限,却要以不屈的挑战超越之。肉体的残缺决定他的身胚固着于大地,却使他的精神扬起,融入广旷的天空。面对短板的不可克服,那么就使生命的巨石转向,上升至别处的峰顶。
回视细斟,短板否定一方的可能,也为通向未来的选择划去了错误的答案。木桶并未因短板而失去盛水能力,短板也不会使人生就此停滞不前。“通过芦苇的摆动我们才能认识风,但风还是比芦苇更重要。”短板本身不具有意义,只有通过短板认识到诸多短处塑造的自己,才能使短板彻底发挥自己的价值。
然而,高曝光的网络社会似乎越来越难以忍受短板作为“瑕疵”的存在。快节奏飞旋的生活基调与无处不在的试探比较,让人们渴望融入群体,成为完美、无声、永不出错的平庸石头。即使处在人人皆有麦克风的时代,更多人宁成为众生暗哑里沉默的大多数,也不愿露出不甚体面却真实的本色。回避短板是无可奈何的权宜之计,却不能成为习以为常的理所当然。只有面对短板的不利,才能获得真实的美好。
探求短板的真谛,使个体深耕对本我的认知;析求短板到长板的飞越,使己身明悟迈步的方向,短板亦通向春山在望的煌煌终途。
评点
文章思路清晰,语言工整,引经据典。开篇简洁有力,直接从人之常情角度指出中心论点——唯有敢于正视自身的短板,理顺短处的所在并利用之,方可使其超越自身,变为向上的跳板。文章思想的深刻处体现在呼吁大家正视短板的价值而获得真实的美好,发人省醒,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的体察和广阔的视野。
(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