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取彼丹青,著我华章:跟着名画学素材(二)

2024-05-30杨睿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俘虏示例少女

《采花少女》

创作时间:公元1世纪

类别:壁画

收藏:意大利那布勒斯国立博物馆

素材链接:它表现的是一位正在采撷花朵的少女,其轻柔的样子如同舞姿般曼妙。人物的姿态是如此细腻而准确,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少女是如何在行进中扭转她的腰、头部和脖子。右肩的衣裙因为转身采花的动作而自然垂落,缓缓抬起的左腿和清风掀起的裙角无疑增加了画面的灵动感,使整个人物的身姿呈现出柔和而波折的曲线。

适用观点:姿态呈现优雅,心态塑造优雅。

运用示例:优雅是什么?很多人想到意大利名画《采花少女》那优雅的步态,想到杨丽萍孔雀舞那优雅的姿态,似乎优雅是一种普通人身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阳春白雪”。然而,不久之前,一个粉丝不足一万的博主,大方展示自己如何用假肢登上台阶,获得数百万的播放量以及满屏“优雅”的弹幕回复,让我们懂得,优雅的表象是姿态,而其滥觞是心态,是一种大方从容、自信面对人生一切不如意的态度。没有心态的优雅,是一种扭捏作态;有好心态的寻常举动,都会散发优雅的光。

《凯旋图》

创作时间:公元800年

类别:古代玛雅壁画

收藏:波南帕克地区

素材链接:在头领的长矛下,几个俘虏跪在地上,全身颤抖,他们的手指甲都已经被剥掉——这是玛雅对待俘虏的习俗。其中一个俘虏被吓得瘫倒在地,在他的脚下,已有一个俘虏被砍掉了脑袋,鲜血横流。这一列俘虏惊恐哀嚎的悲惨场景与上面部落首领们威风凛凛的模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画面的最下方是普通族人,他们高举着长矛、火把和各种图腾的标志物,为这血腥的胜利呐喊、助威。

适用观点:应该辨证看待战争与和平两者的内在联系。

运用示例:富兰克林曾说:“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但二者关系并非如此简单的二元对立。试着用目的手段分析两者,可以从更广阔的视域审视战争与和平的关系:为了战争而战争,是反社会的“人屠”;为了战争而和平,是野心家的妥协;为了和平而和平,是全人类的期许,但一味委曲求全毫无底线,则沦为“绥靖主义”。所以,战争是捍卫和平的手段,是底牌,拿之夸耀武德,正如古玛雅波南帕克人在《凯旋图》上将俘虏剥指甲、斩首,耀武扬威,然而《凯旋图》未竟,自己在更强大的神秘力量面前也随之陨落。人类几千年的战争史,如果沉淀下什么教训,那就是李白所言:“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

创作时间:公元547年

类别:马赛克镶嵌画

收藏:意大利拉文那圣威塔尔教堂

素材链接:在古罗马最辉煌的年代里,法律系统曾经是罗马文明中最宝贵的财富。但到了6世纪,这些刻板的法律早已变成了一锅大杂烩,充满了矛盾和过时的条文,反而导致司法体系混乱不堪,国家的权威一落千丈。查士丁尼组织人重新编纂法律时,遵循着法理学家乌尔比安关于法律要义的箴言:生而体面,与人无害,各得其所。在他的领导下,这个由十人组成的委员会夜以继日地精简整理连篇累牍的法条,并引入新的法条以修正法典中模糊不清的部分。公元529年4月8日,法律修订委员会提交了《查士丁尼法典》的草稿,这是东罗马帝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和连贯的法律。

适用观点:学会用法治精神明确行为边界。

运用示例:如果说法治社会是一幅马赛克镶嵌画,那么任何社会热点,都是画中的一颗石子,反映着法治之光的明灭。从事件中公权力是否跃出笼子,个体是选择求助法律还是用私刑快意恩仇,再到吃瓜群众们是依法置评还是人肉狂欢,法治的影子投射在事件的始终。作为个体,如何践行法治精神,因编著《查士丁尼法典》而熠熠青史的查士丁尼给了我们很好的思考坐标——生而体面,与人无害,各得其所。当我们想利用网络暴力去杀伐“不义”时,可以思考躲在屏幕后的暴论是否体面,是否伤害或干扰到他人。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说:极端的法律就是极端的不公。所以,唯有走出极端,才能拥抱法治。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俘虏示例少女
大还是小
一击即中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承认吧,这就是暑假在家的你
当这届90后老了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俘虏了一“位”自行车
我的少女心一击即中
狄斯雷利“俘虏”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