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方有选;择,而后当
2024-05-30徐诚逸
何为青春?有人为了得到答案枯坐书斋,皓首穷经,他看到青春是奋斗,于是他坚信,奋斗便是青春最佳之底色。殊不知,这不是他的青春,而是被他人定义的干瘪的“青春”。
朱熹曾言:“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青春确实需要奋斗,可青春最宝贵的不是一腔奋进的热血,而是一身敢于质疑的胆量和一颗追根究底的心。世人对于青春有太多的定义,他们说,青春需要放肆自由,锐意进取;可他们也说,青春要沉着冷静,稳扎稳打……于是,无数青年便一味追寻世人口中的青春,可这只是他人的青春。李培根院士在一次开学典礼的2800余字的讲稿中出现了82次质疑,他阐明质疑何用,他劝勉质疑书本、权威,甚至是校长。于是,“当质疑的利剑高悬”,青春方显峥嵘。而对生于信息时代的我们,正当青春的我们,何为质疑?质疑不是愤世嫉俗,不是不加考证满口指责。质疑意味着思考,意味着对时代的探问和追溯。而这质疑加深着我们的思考,磨砺着我们的思想,完善着我们的人格,进而成为我们青春起航的人生之基。
人言青春是一种抉择。只有学会了质疑,才能做出真正独立自主的选择。康震说:“选择就是发自自我的主动行为,就是自我对对象的主观态度。”由此观之,那些盲从书本教条之人的青春绝非是他们自觉的选择;而只有当我们学会质疑,学会思考,方能为青春做出自己的抉择,铺设一层靓丽的底色。诚然,生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比起前人有了太多的选择,或许当做出自己的选择时,我们不禁思考——选择什么?是奋斗此生“拾取最大的麦穗”?还是选择朴素,平凡此生?只有当我们将自己的选择与时代相连,此时的选择方能找到正确的青春航向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而选择,绝非青春的终点。若将青春比作一次作画,那质疑当为色彩,选择应为画具,只有二者齐全并辅以担当作为过程,青春方为我们展现其重彩浓墨。“越是主动的选择对选择者来说越不容易,因为他要为这选择的后果负全部的责任。”当选择了自己的青春之路,你是否做好准备去独自面对这世间“不可承受之轻”?钱穆先生曾对后生予以“双肩担道义,只手著文章”之勉励。世之道义何其重,唯有双肩用尽全力方可担。而面对我们自己的选择,自己独有的青春,哪怕双肩稚嫩,也要用尽全力,又何怕泰山不移?习近平总书记说:“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当我们的选择与时代紧密相连,当我们的肩扛起时代之责,这或许就是青春,这或许才是青春。
当我们在纷繁世界学会质疑,学会选择,用双肩扛起责任……我们便创造了历史,青春的历史,我们的历史。
评点
如何让所选择的三个词“质疑、选择、担当”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本文就是一个佳例。“若将青春比作一次作画,那质疑当为色彩,选择应为画具,只有二者齐全并辅以担当作为过程,青春方为我们展现其重彩浓墨。”环环相扣,逻辑谨严,引证精当,理趣盎然。
(指导教师:江雪松/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