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在辛苦后

2024-05-30王海祎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农忙谷粒刀刃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劳动让人“吃苦”。《插秧歌》描绘一家四口农忙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表现出农事的辛苦与繁忙;张秉贵晚上下班后,也会“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也有人说,劳动孕育着美。劳动时,人与环境融为一体、 自然和谐,既展示着劳作体态的优美,又使劳动者浑然忘我,获得了纯粹的审美体验……

劳动之“苦”与劳动之“美”之间似乎是矛盾的,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你结合社会生活和自己的人生体验加以阐述,写一篇议论文;或用自己的经历或见闻来展现你的思考,写一篇记叙文。

提起劳动,我就会想起那年的秋季。

在城市长大的孩子,很少有近距离接触农田的机会,恰好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将我们带入田地的怀抱。西风吹过,卷起天边的云彩,带着干燥的凉意,扫去沙沙作响的落叶,稻子早已成熟,垂下的头微微摇晃,一种谦卑而沉稳的感觉无声弥漫。

我们拿起镰刀,老师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割麦,回想不起具体的流程,只记得老师反复叮嘱我们不要割到了手。当脚下真实地踩到有几分湿软的土地时,我才有一种“要劳动了”的真实感。脑中翻涌起长辈讲过的农忙,诗文中的辛苦。一望无际的稻田,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我不免惶恐。

抬手,刀刃对准稻杆,微一用力,枯杆脆弱的防御被强行破开,一把稻子落入手中,仿若一抹金芒。我听见桔杆断裂时美妙的脆响,大片金光捧入怀中。汗水不知何时悄悄地爬上我的皮肤,浸透了衣服,一直弯着的腰酸软无力,握刀的手颤抖着,在稻海中破开一条路,早已干枯的叶擦过衣角,发出“咔嚓”的声响。刀刃摩擦过脆杆,我揽过一丛稻,稻穗低着头,任凭我们把它连杆割下。同学们都努力劳动着,滴下的汗水没入土中,我们终是捧来遍地金黄。

割完稻还要打谷。打谷机被摇起,旋转着带起一轮风,转轮速度加快,留下一圈残影。我看见一把稻被高高扬起,在碧蓝天色下停滞几秒,然后砸在带点凸起的转轮上,自此谷粒脱离生养它的茎杆,落入早已为它准备好的容器之中。我们亲手尝试时发现这并不比割麦容易,转轮一刻不停,大腿又酸又麻,隐隐有些抽筋。农忙的辛苦如同愈演愈烈的火焰,叫嚣着将我吞没。时至今日,我仍记得谷粒溅起划过脸颊的刺疼,劳动的辛苦让我如溺水般难受。

终于,最后一台打谷机吱吱呀呀地停下,我们把谷粒倒在一起,谷粒落下时,我仿佛看见了流淌的光华。身后是被整理干净的田地,在第二年的春季将焕发出新的生机。汗水滴落时刺痛眼睛,朦胧间我看见碧蓝天空下泛着金光的水波。仔细一看哪里有水,不过是大片的稻海泛成了眼前一片谷粒。

我们拥有了金灿灿的谷粒,这是在艰苦劳动后获得的,那些流过的汗水凝成梦中的颜色,去往桌上成为提供能量的主力。即使辛苦又如何,那种自然而纯粹的美好,总是会在辛苦后被人们铭记于心。

苦与美从不矛盾,辛苦后才会有美盛开。

评点:辽宁省鞍山八中 安慧

言之有物,清新隽永,以情动人,一气呵成。流淌在文字深处的是作者对“劳动”的深挚情感,细腻真切。篇首,以“想起那年的秋季”披文入情,回忆式的引语,带人走进作者铺叙的生活画卷;然后细腻地叙述了“研学活动”中学习收获稻谷的事件,字里行间饱含着真情实感;最后,“辛苦后才会有美盛开”融情于理,收束全文。全文温润如玉,字字生香。

言之有序,语言新颖,结构合理,卒章显志。“拿起镰刀”“抬手”“打谷”等一系列情节,以时间为序层层展开,线索明朗,有详有略,自然通达的细节描写颇具匠心,功底深厚。如“刀刃摩擦过脆杆,我揽过一丛稻,稻穗低着头,任凭我们把它连杆割下”,用语新颖别致,极富表现力,把真实的劳动场景呈现给读者。全文流畅自然,富有情趣,中心突出,独出机杼。

(指导教师:熊开杰/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农忙谷粒刀刃
怎样把力气用在刀刃儿上
——分清“主”和“次”
农忙
乡村的乐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忙托儿所(1949—1957)
食言者
智慧农机 让农忙不再忙
谷粒和沙粒
农忙
刀刃向内
食言者
任金黄谷粒丢失在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