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实施差异教学的案例设计与分析

2024-05-30李发志

新课程·上旬 2024年6期
关键词:泥石流火山滑坡

李发志

一、教材分析

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球内部或外部的各种因素而引起的一系列灾害性事件。这些灾害种类繁多,教材虽然没有明确总结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但通过对每种灾害的讲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共同点。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这些灾害并不局限于特定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其危害程度之大使得它们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由于突发性强,对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应对显得尤为重要。地震是由地壳内部的岩石断裂和相对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教材详细介绍了地震的震级,并解释了地震发生的原因。然后是火山,火山喷发是由地下岩浆的喷发导致的一种现象。在教材中,我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火山,以及火山喷发可能造成的灾害。滑坡和泥石流是地质灾害中的另外两种,虽然它们的诱发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的重力作用。由于两者分布的地区基本相同,教材将其放在一起进行讲述,以避免重复。最后,教材重点关注了这些地质灾害的危害。地震可能导致建筑物倒塌、地面破裂等严重后果;火山喷发可能带来熔岩流、火山灰降落等破坏性影响;而滑坡和泥石流则可能造成泥石混合物冲击等威胁。通过对这些危害的深入讲解,教材旨在增强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应对灾害的能力。地质灾害种类繁多,通过深入学习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这四种典型灾害,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和危害,为未来的防范和应对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学目标

★掌握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包括其起源、性质和对环境的影响,了解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以建立全面的灾害知识体系。

★分析自然地质条件,如地形、地质结构等,探究地质灾害多发地区的共同特点。

★鼓励学生主动获取地质灾害领域的最新信息,通过阅读文献、观看科普视频等途径拓展知识面;设计小组项目,要求学生协作解决实际地质灾害中的具体问题,从而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独立研究和合作探讨解决方案,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案例分析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具体地质灾害事件,形成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解决地质灾害中的具体问题,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引导他们展开探讨,培养创新思维和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概念、类型、危害、成因及防御措施;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归纳分析方法。

教学难点: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归纳地质灾害分析方法。

四、教学活动設计

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地质灾害案例分析,培养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2.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直观呈现地质灾害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问题解析: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地质灾害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表达:鼓励学生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培养其表达和沟通的能力。

五、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的案例和图片,生动形象地呈现地质灾害的各个方面。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促使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过程

第一步:视图导入

场景展示:某地连续下雨,在大雨的冲刷下山上的泥土开始大量向山下倾泻,被冲散的泥土像洪水猛兽般,瞬间就侵蚀了山下的良田,人类辛苦种植的作物瞬间被淹没。

利用多媒体展示令人震撼的地质灾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的灾害。这有助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提出问题:你们对地质灾害有什么了解和认识?把你知道的告诉同学们吧。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以及从报纸、电视了解到的信息:地质灾害分为很多类型,如常见的有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的生存造成不同程度的威胁。

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主题的独立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步:知识导入

概念讲解:同学们,你们知道地质灾害有哪些吗?

学生分享在预习环节中掌握的内容:常见的地质灾害有泥石流、滑坡、地震、火山喷发等。

教师详细讲解地质灾害的概念: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会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现有环境造成危害和损失的地质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成因。

生答: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分为两类:一类是人为因素,人类在生产活动中破坏了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植被地表在自然外力的影响下形成灾害;另外一类是没有人力干预,完全由自然外力形成的灾害。

教师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记忆这些基本概念。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展示具体的地质灾害案例,生动形象地呈现不同类型的灾害。这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学知识。

第三步:讨论与合作学习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在这个阶段,学生将有机会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来获取关于地质灾害的直观信息,为后续的讨论和学习提供一个视觉化的起点。

教师活动:发起讨论。

教师在此阶段的活动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

师提问:自然灾害该如何预防?哪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参与的?

学生在组内讨论后轮流汇报。

有人认为应该增加植被,这样能增强泥土的稳定性,减少水土流失。有人认为应该合理投放垃圾,同时加强区域卫生清理工作,不让垃圾流入河道、进入山林。

学生活动:

1.利用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分析汶川地震发生的原因。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学生将探讨汶川地震的成因,深化对地震的理解。

2.观看震级与烈度的动画。通过视觉化的方式,学生将更好地理解震级与烈度之间的关系。

3.共同分析一道例题,尝试将等值线用于地震问题的分析。这个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观察滑坡动画,思考滑坡的定义、形成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加深学生对滑坡现象的理解。

5.观察泥石流动画,思考泥石流的定义、形成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学生将在这个环节深入了解泥石流的特征。

[避震演习]

教师活动:

1.展示PPT——“地震知识可能拯救你的生命”。通过PPT展示,教师意在传达地震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2.观察地震防御的动画,并发出教室内避震演习信号。通过实际演练,教师将学生带入地震防御的实际操作中。

学生活动:教室内避震演习。

学生将在实际演练中体验避震的正确姿势和行为,从而提高对地震防御的实际应用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深入分析地质灾害案例、进行避震演习等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对地质灾害的认知和应对能力。通过实践和讨论,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地质灾害的复杂性,提高对防灾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课堂反馈:

1.说明火山的成因与构造。学生将在此阶段展示他们对火山成因及构造的理解。

2.说出火山的分类及在我国的分布。学生将分享对火山分类和分布的知识。

课堂小结:

学生结合板书自行总结本节课探讨的内容,巩固并理清所学知识。小结有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问题解析与拓展

提出深度问题: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地质灾害在某些地区更为多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拓宽视野:引导学生思考新的问题,如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等。通过这一步,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地质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学生总结与表达

个别或小组总结:要求学生个别或小组总结当天学到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为表达个人理解和认识做准备。

形式多样的表达:学生通过适当的形式表达对地质灾害的理解和认识,如写学习体会、制作海报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以上具体教学细节,教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地质灾害知识,培养其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激发他们探索防范地质灾害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灾害产生的原理、危害和防治措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科学探索精神。这样的教学理念旨在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为终身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这一学习框架下,学生被赋予了更多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自选学习目标。这种个性化的学习设置不仅使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激发了学生对知识深度探究的兴趣。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能够在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个人潜力,同时,创新思维与科学探索精神也得到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升。学生在自由选择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被鼓励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鍛炼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终身发展的观念贯穿整个教学设计。除了传授地质灾害的基础知识,课程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这样的课程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驱动力,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地质灾害领域的知识,还能够在学科之外形成更广泛的能力和素养。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地质灾害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还能够深入了解各种灾害的成因和防御措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本教材设计的核心目标。希望学生能够在未来面对地质灾害时理性应对并积极参与灾害防范工作,为社会安全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编辑:温雪莲

猜你喜欢

泥石流火山滑坡
滑坡推力隐式解与显式解对比分析——以河北某膨胀土滑坡为例
海底火山群
有趣的火山图
火山
泥石流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我是火山
浅谈公路滑坡治理
基于Fluent的滑坡入水过程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