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主动意识 强化语文实践
2024-05-30王莉婷
王莉婷
一、教学背景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与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活动,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学生可将新旧知识相融合,形成知识的串联,并在脑海中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进入深度学习状态。这种学习态度上的转变,可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使学生意识到自身的成长与进步,进一步增强学生语文学习自信,推动学生主动意识的形成。
二、教学内容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本文讲述了诸葛亮与周瑜之间的故事,周瑜对诸葛亮的才华心生嫉妒,要求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最终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草船借箭》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涵盖的语文要素为“借助资料了解三国时代的一些历史背景,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
2.默读课文,借助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料与自己整理的资料内容,尝试理解课文,对课文主要讲述的故事进行总结,初步学习与掌握古典名著的阅读学习方法。同时,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总结哪些行为能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通篇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不同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与历史小说的兴趣,使学生能通过阅读学习课文,能完整地读完《三国演义》整本书。
四、教学重难点
1.感受故事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重点感受诸葛亮与周瑜的人物形象。
2.学习与掌握古典名著的阅读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教学开始前,为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组织学生观看微课视频,了解在三国时期,发生在东吴赤壁的一段历史故事。对此,教师可从网络上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截取精彩片段供学生学习,如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戏剧片《借东风》、电影《赤壁》等。在学生观看后,教师可让学生简要谈一谈自己的想法,说说通过观看影片了解到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让学生尝试用简短的话语进行概述。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教师可将小说《三国演义》与二十四史之一的《三国志》相对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念。在学生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后,教师可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结合课文内容提出如下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
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2.为什么要借箭?借箭的目的是什么?
3.他是怎样借箭的?借箭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想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欲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故事主要内容。语文阅读教学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营造学习氛围,通过创设真实、形象的教学情境,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引出课文主题,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阅读课文,理清层次
在课前预习活动中,教师已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解决课文中不认识的生字词。在教学中,教师可就学生预习成果进行检查,以“接龙”的方式,组织学生按顺序进行课文阅读,该方式既能检验学生是否认真进行预习,还能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在该环节,教师可运用激励教育法,对能完整、流利地阅读课文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在教学结束后,得到小红花最多的学生可获得教师准备的精美礼品,从而强化学生的主动意识。
在学生朗读完课文后,教师出示PPT,要求学生不仅要正确读出课件中的生字词,还要对词语的意思做出解释。
妒忌 都督 幔子 翎毛 水寨
呐喊 丞相 疑惑 擂鼓 弓弩手
在完成生字词的学习后,教师带领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解决课堂导入环节中的问题,并要求学生尝试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回答。
师:谁用草船向谁借箭?
生:诸葛亮用草船向曹操借箭,课文第7~8自然段写出了具体过程。
师:为什么要借箭?借箭的目的是什么?
生:周瑜以军情紧急为由要求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借箭的目的是为接下来打仗做准备。(该回答作为教学拓展延伸切入点,可引出赤壁之战的故事。)
师:他是怎样借箭的?借箭之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生:诸葛亮向鲁肃借了二十条船,每条船上布置好用青布幔子遮蓋的草把子,在大雾天乘船来到曹军的水寨,擂鼓让曹操误以为有敌袭,最终借得十万支箭。借箭之后又发生了借东风、赤壁之战等故事。(教师可询问学生是从哪些地方了解到这些故事的,掌握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梳理生字词,精读课文,帮助学生掌握故事的发展顺序,明确“草船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并通过问答的方式强化学生概括、分析、总结的能力。而应用激励性教育法,则能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实践探究,解读对话
在学生初步学习课文内容并有了基本了解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探究,解读课文对话。对此,教师可分三步进行,设计以下三种教学活动。
▲活动一:问题探究,感受人物
教师可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设计灵活多样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对话,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
1.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这里的帮忙是指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要对鲁肃保密?
2.周瑜对诸葛亮说:“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周瑜为什么要这样说?他这样做是出于什么心理?
3.诸葛亮对鲁肃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诸葛亮的这个计策是如何实施的呢?为什么诸葛亮如此笃定曹操不会出兵?
教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回到课文,阅读课文第4~8自然段,寻找问题的答案。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讨论交流中解决教师布置的问题。
1.这里的帮忙是指让鲁肃准备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多名军士,并将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用青布幔子遮挡,借助大雾伪装成军士,让曹操误以为东吴想要借助大雾出兵。诸葛亮对鲁肃保密的原因是,鲁肃作为周瑜的心腹,如果将计划告诉鲁肃,周瑜妒忌的心理一定不会让诸葛亮借箭成功。
2.周瑜善妒,对诸葛亮的计谋与才华有着极强的妒忌心,在文章第2自然段中能明显看出,周瑜想借商议军事的由头为难诸葛亮,并引导诸葛亮在帐中立下军令状,一旦诸葛亮完不成便能以此为由头借机处理掉诸葛亮。
3.诸葛亮计划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对每个人的性格有着深度的理解,曹操生性多疑,加之曹操的部队多是中原人,不善水战,大雾天气更不敢出兵应敌。诸葛亮是借助天时地利,加上自身才思敏捷才能成功借到箭。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对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此外,这样的实践活动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让他们在解读对话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二:角色互换,体验人生
角色互换活动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处理方式。教师可以设计各种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开展角色互换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各种富有挑战性的情境。
1.让学生扮演诸葛亮,面临周瑜的妒忌和压力,如何运用智慧化解危机,完成任务。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何在周瑜的质疑和妒忌下稳定自己的情绪,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为刘备谋取利益。
2.让学生扮演鲁肃,在诸葛亮和周瑜之间保持中立。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在两位将领之间,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保持公正和中立,既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要避免卷入两人的矛盾。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公正、客观的品质,以及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能力。
3.让学生扮演曹操,在大雾弥漫的夜晚,如何判断敌我,应对突发情况。在这个情境中,学生需要学会在恶劣的环境下,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确保战局稳定。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领导力。
(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互换,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处事方式,提高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角色扮演的活动也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他们在演绎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课文人物添加更多的生动细节。)
▲活动三:创意改编,展现才华
创意改编活动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再创作,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步骤:
1.改编剧本:教师让学生根據课文内容自选角度、自定角色,将课文中的故事进行改编。例如,学生可以尝试从诸葛亮、鲁肃、曹操等不同角色的视角出发,创作出各自心中的“草船借箭”故事。
2.表演展示:学生分组,将改编后的剧本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肢体动作、情感传递等方面,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沟通能力。
3.评价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对各组的表演进行评价,引导学生从剧本创意、表演技巧等方面进行评价。此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改编和表演过程中的得失进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创意改编活动,学生可以将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富有个性的作品。这样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与反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总结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信,推动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丰富多样的自主学习活动。
通过总结和反思,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概括和总结能力。同时,反思也可以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此外,分享感悟和体验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七里墩小学)
编辑:张俐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