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力克“疼痛之王”
2024-05-29刘德安
如果你正在饱受“疼痛之王”——三叉神经痛的折磨,不妨试试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有两种方式
针灸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针刺三叉神经周围支,针刺部位是眶下孔、颏孔、眶上孔和后上齿槽孔,直接对三叉神经周围支进行良性刺激,若是同侧表现为麻胀、疼痛,即刻有显著的镇痛效果。针刺采用的手法是提插捻转强刺激。
另一种是常规针刺疗法:选取主穴是手三里、风池、翳风、下关、合谷,配穴是眼支增加攒竹、头维、太阳和阳白,上颌支和下颌支增加承浆、听会、太阳、迎香、四白、地仓和下关。一般要求手法力度偏重,或者是采用电针、电刺激。
六种具体治疗方法
1.毫针:根据中医辨证类型进行分型治疗,若是风寒夹痰、阻滞经络,选择外关、足三里、风池和丰隆穴位,风池进针要求针尖轻微向上斜刺,采用捻转法,使患者有额部放散的感受,其他穴位进行提插法,增强针感,从而提高温散效果。若是风热夹痰、阻滞经络,选择合谷、丰隆、曲池、商阳、少泽、关冲穴位,其中前三个穴位进行提插法,反复行针,增强针感,留针时间是30分钟,后三个穴位采用三棱针点刺微出血。在发作期每天一次,缓解期可两天一次,直至疼痛得到控制。若是肝郁化火、火气上逆,选择行间、液门、曲泉、侠溪穴位,给予提插捻转泻法,行针缓慢,逐渐增强针感,使其逐渐扩散至远处,间隔3~5分钟行针两次,留针30分钟。若是心烦善怒可加大陵穴,采取捻转泻法,若是胸胁胀闷可加上支沟穴,采取平补平泻法。若是气滞血瘀、病邪入络,选取肝俞、关元、足三里、膈腧、三阴交穴位,采用提插补法缓慢行针,得气之后留针30分钟。
2.头针:选择患侧头维、颞前线和顶颞后斜线下1/3,头维向下和向耳根方向各一针,采用抽气泻法,拔针后对针刺点进行按摩,力道逐渐加重,直至得气疼痛缓解为止。
3.梅花针:针刺点在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和其周围,采用梅花针进行叩击,疼痛部位进行强刺激,周围疼痛部位进行轻度或者中等叩击。
4.针挑:选择穴位翳风、下关和风池,第1支痛加攒竹、鱼腰、印堂和阳白,第2支痛加颧髂、四白、太阳和巨髂,第3支痛加人迎、承浆、地仓和颊车。一般主穴选取1个,配穴选择2~3个,局麻皮丘注射在穴位,采用三棱针进针,使其穿透皮肤并纵向将皮肤挑破,之后针尖向下将白色纤维挑断,直至将其全部挑完,之后敷料,一周一次。一个疗程是10次。
5.埋线:第1支痛的主穴是太阳透阳白,配穴是阳白透印堂,第2支痛的主穴是颧髎,配穴是迎香透四白,第3支痛的主穴是颊车,配穴是地仓透颊车。采用常规手术埋线方式。
6.放血:选择阿是、阳白、太阳、承浆、四白和上关,给予三棱针穿刺直至深层,两天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