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

2024-05-29张欢

家庭科学·新健康 2024年3期

病理诊断是所有疾病治疗的基础,是一些肿瘤疾病的诊断“金标准”,只有通过诊断之后才能确定患者的疾病,也能根据诊断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带你了解儿童“软组织肿瘤”的病理诊断相关知识。

病理诊断发挥重要作用

病理诊断是部分肿瘤疾病的诊断“金标准”。肿瘤通常是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正常组织与细胞的调控,从而细胞异常生长形成新生物,在肿瘤疾病的治疗之前需要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

目前肿瘤疾病的诊断方法中常见的有:物理学检查,如触诊以及肉眼观察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B超、MRI检查以及CT检查等;内镜检查,包括气管镜、鼻咽镜、肠镜等检查方式;分子基因检查;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其中病理学检查在肿瘤诊断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但能明确肿瘤的性质,还能判断肿瘤的良恶性,能对组织学进行分类与分级,判断肿瘤累及范围、切缘是否干净、是否出现复发转移等情况。对于儿童软组织肿瘤来说,能为儿童的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应用于疾病预后判断当中,指导患儿的随访。

儿童软组织肿瘤具有特殊性

儿童软组织肿瘤是发生在儿童身上的疾病,起源于肌肉、血管、神经或脂肪等软组织当中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紧急、发展速度快,在发现时通常肿块较大,分期比较晚。对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只能进行术前穿刺活检,获取的标本也比较小,仅仅为头发丝一般大小,对于病理科医生来说要明确诊断具有较高的挑战性。

儿童软组织肿瘤有别于成人肿瘤,分化原始肿瘤比较多,有时单单从形态上明确诊断分类相对困难,因此需要在诊断过程中适当借助免疫组化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辅助性诊断。同时对于儿童来说,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状态下,身体组织也处于正常快速生长阶段,细胞分裂比较快,对于肿瘤细胞良恶性判断不同于成人肿瘤,因此儿童软组织肉瘤通常都与基因改变有一定关联。

病理诊断仍有一定局限性

病理诊断应用于儿童软组织肿瘤,需要结合儿童年龄、肿瘤部位、影像学检查、标本镜下检查以及免疫组化检查等才能确定最终判断。尽管病理诊断被称之为肿瘤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但并非万能的,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与其他科学一样并非绝对正确。病理诊断会受到医师因素、技术设备因素的影响,如医师经验不足、标本取材不当、技术设备不足等都会影响到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最终诊断产生不良影响。

另外,人类对于疾病认知水平也会影响到医生对疾病的诊断,但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将更加明确,病理诊断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