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养肝,也要因时而异
2024-05-29张昕
春季养肝正当时。如何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选择相应的养肝食物?听听中医专家怎么说。
早春多吃辛温食物
“早春是指立春到惊蛰之间的时间,这段时间的气候特点是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这一时节,人们容易感到精神倦怠,失眠,消化不良、胸闷等症状也随之出现,这与肝气不畅有关,因此,食疗的重点是疏肝理气。”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卢秉久说,肝气不舒的人日常可多吃春韭、香葱、生姜、蒜苗、香菜、薄荷、荆芥、苏叶等,这些食物性温、味辛,不仅有助肝脏疏泄,还能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同时,还可以吃一些佛手、金桔等气味芳香的水果,有助于疏肝理气。
另外,由于早春气温仍较低,人体的热量消耗依然较大,所以,还要保证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可适当吃一些瘦肉、鱼类、豆浆等食物。
仲春饮食宜增甘
早春过后,便是仲春时节(惊蛰到清明之间的时间)。此时气温进一步上升,万物复苏,肝气随万物升发而渐旺,并逐步偏于亢盛。根据中医理论,肝气过旺必然影响到脾胃功能的运行,即肝木克脾土,因此,中医典籍《千金要方》中告诉我们:春季饮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为什么酸甘会与肝、脾有联系呢?卢秉久讲解说,春季本是肝旺之时,如果吃太多酸味食物,会导致肝气收敛太过、肝气郁滞。肝郁而化火,从而会影响肝气生发、筋脉畅达,并损伤脾胃。相反,多吃些能入脾养胃、滋补和中的甘味食物,比如,山药、红枣、蜂蜜等,不但有助于气血生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肝苦急”所致的急躁易怒、脉络拘急不畅等不适症状。
暮春时节多吃绿叶菜
暮春时节是指清明到立夏这段时间,气候特点主要以温暖、潮湿为主,容易产生湿热、引动肝火,因此,食疗重点要放在“清肝火、平肝气、养肝阴”上。
中医认为,绿色入肝,因此,暮春时节多吃点绿叶蔬菜对清泻肝火有很好的作用。卢秉久推荐,在众多绿叶蔬菜中,茼蒿是应时之选。其味辛甘,性平,入脾、胃经,具有平补肝肾、消食开胃、平肝利肺、清血养心、利小便、宽中理气的功效。茼蒿的烹饪方法也非常多样化,清炒、涮火锅、凉拌都可以。除了茼蒿,日常还可以选择食用荠菜、小白菜、菠菜、菜心等绿叶菜来清泻肝火、滋阴平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