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7~12岁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24-05-29李欣仪

当代音乐 2024年4期
关键词:弹奏节奏钢琴

[摘要]如今,随着各大培训机构的不断兴起,艺术培训已经成为当下家长的首选,其中学琴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钢琴教学也逐渐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良好的钢琴教学法会给学生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区别于填鸭式的教学方案,从学生本体出发,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对钢琴的兴趣热爱,在近几年备受关注。它迎合了时代的发展,是当下所推崇的模式,具有积极的研究价值。本研究首先基于启发式教学理论,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其在7~12岁儿童身上的应用模式、具体的操作方案,其次通过在教学上的实践研究,阐述其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通过分析总结,形成启发式教学的应用策略,并对未来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钢琴教学;钢琴演奏;7~12岁儿童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4)04-0134-03

[收稿日期]2023-10-2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扬州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启发式教学在7-12岁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应用探索”研究成果(XCX20231093))

[作者简介](李欣仪(1999— ),女,扬州大学硕士研究生。(扬州 225009))

“因材施教”是教育中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在钢琴教学过程中,面对个体差异的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至关重要。7~12岁儿童作为小学群体,具备一定的领悟能力,相对于幼儿更加成熟,加上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对于一些基本的节奏和音高逐渐开始形成了自己的认知。每个孩子的自身素质不同,对基本演奏法则的掌握有快有慢,想要取得积极的效果,教师必须将启发式教学作为引导,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动力,体会到探索问题的乐趣,鼓励其尝试创造,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氛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

一、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及教学特点

纵观我国的音乐教学,长期存在着填鸭式的不足,即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方面会使学生失去自我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的一味讲解、传授会泯灭学生的创造性、抑制其积极性,久而久之导致思想僵化。对于启发式教学,可以定义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由此启发学生学会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早在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便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观点,警示学生充分思考,重视启发的作用。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之间的区别就是启发式教学法在授课过程中体现的是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地位。

钢琴教学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认知能力,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注重知识、技能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强调调动学生深入挖掘问题并思考解决的能力。学生一旦好奇心被激发,便会自主探索,不断汲取知识。当遇到问题时,教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应是一个引路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其思维模式的建立,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推导出正确答案,启发学生充分领悟,用自己的思维将知识点掌握,而不是由教师强行灌输。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将启发式教学具体运用,包括提问式启发、举例式启发以及情景再现等方式,将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被迫”变为“自发”。

音乐是一门抽象的语言,每个人的理解各不相同。7~12岁儿童大体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对音乐的语言逻辑和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易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学琴过程中,数遍的练习必不可缺,但一味地强调技术重点很容易使孩子丧失兴趣,倍感枯燥乏味,并产生厌倦,造成思维固化。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有趣味性的引导,并且要站在学生角度,从根本出发,充分利用儿童身心发展的优势,结合实际,使用形象举例、故事讲解的方式将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出来,拓宽学生思路,将抽象的音乐概念具体化。不仅要会学,还要学会,以达到“教“与“学”相统一的目的。

二、启发式教学在7~12岁儿童中的实践应用

(一)教材的选择

7~12岁儿童多处于初学钢琴的阶段,针对此阶段儿童以及培训机构教学现状,了解到现市面上常见的搭配教材有《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拜厄钢琴基本教程》《钢琴基础教程1》等,以贴合此年龄段儿童钢琴教学。此次实践教学主要采取以上三本教材进行应用探究。

(二)具体应用及分析

区别于成人抽象的思维方式,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具体的特点,对于深奥的理论知识不易理解。对于儿童的授课,应采用较为亲切的方式,吸引孩子注意力。2笔者针对启发式教学的具体方案(提问法、举例法、情景再现法),结合儿童教学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展开了如下实践应用。

1.情境创设法:手型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7~12岁儿童普遍面临手型不标准的问题,即折指、掌关节凹陷、小指坍塌的案例十分常见。教师反复强调正确的手型只会让儿童觉得枯燥乏味,缺乏亲和力,不利于纠正。教师在课堂中可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开展教学,首先让学生手心朝上,手掌摊开,想象有两只圆滚滚的苹果落在手里,并将苹果握住,让学生体会握苹果时手掌空心的感觉。接着手心朝下,将小手放到琴键上,提醒学生苹果此刻还在手掌心里,弹奏过程中要保证苹果的完整性,无时无刻都在掌心。同时十个手指要指尖触键,像十个哨兵一样含有力量且站立规整,这样才能将苹果保护好。通过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正确手型的概念,通俗易懂,学生既可以做到手型规整,又能够更好地激发其学琴兴趣,为日后规范的演奏打下基础。

2.形象比喻法:节奏型启发式教学

曲目的弹奏是钢琴教学必不可缺的实践过程。通常在学习新乐曲时,学生很难将带有变化的节奏把握准确。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切分节奏型的掌握较为吃力,通俗的讲解无法快速让学生领悟节奏特征。

针对授课对象为9岁的学生时,教师可先借助搭配节奏组合的短语,如“倒车请注意”“小兔子乖乖”“啤酒饮料矿泉水”(见谱例1),使用具备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型特征的语句,作课前的热身,让学生通过朗读的方式,直观感受这些节奏的区别和特点。

教师可一边引导学生拍手跟读,一边进行节奏的讲解。

热身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使用叠词短语进行造句,如天上有“大大的太阳”,地上有“绿绿的青草”等(见谱例2)。教师可为学生做朗读示范,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感悟节奏特征,引入切分节奏,通过朗读的方式强调节奏的强弱规律。在朗读完毕后,提问学生对强弱拍规律的感受,结合学生的发言讲解切分节奏的特征,其重拍转移到中间这一改变,能够加强学生对切分节奏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了节奏,也激发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当学生对该节奏有了初步印象后,即可进一步带入乐曲进行弹奏。以《约翰·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第三册乐曲《我喜欢“节奏”》为例(见谱例3),曲目的重点是切分音符的弹奏,使用相同的朗诵方法,先让学生发挥想象,即兴创作短语叠词,随后由教师弹奏乐曲,配合节奏进行读谱,再带领学生进行分手练习。

结合朗读的特点,教师应提醒学生在演奏时将读谱中重拍的特点带入演奏。通过自己的努力,几遍下来学生会对切分的掌握有明显提高,整个学习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且在教师的鼓励下,大大提高了演奏自信。

曲目演奏和歌唱一样,充满抑扬顿挫,而节奏便是规范气息的准则。通过搭配短语的方式,启发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文字与节奏之间的关联,顺势带入音乐中,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对于节奏的掌握从理解、熟知再到实记,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了该节奏的特点。在愉悦的气氛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促使其节奏掌握得既快速又准确。

节奏具有抽象的概念,教师需要采取多样的方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案。通过短语的方式,将说话与演奏相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音乐思维,促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做到融会贯通,学得通透。

3.提问引导法:音乐情感启发式教学

在掌握音符和节奏型的基础上,教师在曲目教学中也应大胆地鼓励孩子进行音乐情感的表达。重视情感的教学1.85mm正符合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它是从人的本能出发,是人类表达情感、情绪的一种方式。在对音乐的理解上,7~12岁儿童对于乐曲的理解存在局限性,弹奏时缺乏内心歌唱。教师在讲解曲目时,鼓励学生的同时应使用比喻的方式,让学生便于理解音乐的表达,将抽象转为具体。

以《钢琴基础教程1》中的《士兵进行曲》为例,该曲是一首具备进行曲特征的乐曲,节奏规整,需要表现出士兵行走时的铿锵有力。而在最初的弹奏中学生往往表现得过于拖沓,缺乏内心歌唱,不能很好地把握乐曲形象。此时,教师可借助提问和场景想象的办法,启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的感知力。

在课堂最开始,教师可提问学生是否看过阅兵仪式,让学生用一两个词语形容军队方阵行走时的样貌,如“步伐整齐”“动作有力”,并让学生在教室现场模仿军队行走,调动学生情感,引入曲目教学。

接着分析谱面(见谱例4),四二拍,左右手八分音符使用较多,音符时值较短,让学生边读谱边发挥想象力,2脑海中想象士兵在规整地行走,步伐整齐划一,与刚才的行走相结合,单手弹奏控制好每个音的长短,做到清晰果断。

结束单手练习后,教师应侧面引导学生双手弹奏,把十个手指想象成小士兵,推动学生在音乐形象上做出刻画,弹奏短小的八分音符时要表现出士兵走路时步伐的有力,弹出来的音要短小且发力快速,模仿出短小有力的音色。同时将积极的情绪带入其中,使用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充分领悟弹奏要点。反复练习后,学生会对乐曲音乐形象的把握有很大的提高。

当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孩子想象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具体,敢于将脑海中的音乐形象加以表达,并合理地展现出来。若是将演奏技巧机械式地灌输给学生,则缺乏思考领悟的过程,之后仍会出现类似的演奏错误。通过启发式教学,教师充分发挥了引路人的作用,学生对于弹奏乐曲的感情有了提高,且在表现力上有了更加大胆的表达。

2在课堂的最后,往往需要完善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并举一反三,以加深课堂印象。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分别对于手型的掌握、节奏的理解和乐曲的感悟有了改善,在自我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兴趣和求知欲被激发,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始终扮演着点拨人的角色,在教学时应抓住问题关键,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性,而不是强行将知识灌输。教师应注重儿童身心全面发展,使其深度体会探索音乐的乐趣。

三、启发式教学的前景与展望

对于钢琴教学来说,理论实践缺一不可。不少学生因为兴趣开启学琴之旅,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的枯燥和学琴的辛苦,兴趣逐渐下降,对钢琴的热爱便随之褪去。针对学生现状,教师应变换教学思路,通过启发指引的方式让学生有长足的学习动力,不断地让学生挖掘音乐中有趣的点滴。启发式教学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激发学生兴趣,每当遇到新问题时,要让学生感知自主解决问题带来的充实,而不是在外界的压力下被困难击倒,导致最终放弃。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不断灌输的方式,在短期内能够快速地达到教学目的,但不利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惰性思维。音乐归根结底是情绪的表达,离不开个人情感,若是不加以自己的理解,演奏的作品将会是死板僵硬的。而教师的角色便是不断挖掘儿童的兴趣,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培养学生思维变换。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7~12岁儿童普遍好奇心浓厚,但也存在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懒惰等不足,启发式教学的实施关键在于使该年龄段的儿童对学琴兴趣更加浓厚,用区别于传统的教學方法激发学生弹琴兴趣,坚持一切从学生出发,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做出改善,拓宽教学思路。教师必须掌握基本教学原则,通过不断引导,总结经验,转化成实践的依据。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只有把握好启发式教学法的动态性原则,才能沉淀出启发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并加以改造和发展。2针对不同的学生,其教学的内在模式和规律还有待完善,需要教师灵活变通,将教学效果最优化,充分付诸实践,才能不断探索出合适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王小强.启发式教学在钢琴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研究,2016(2):138-139.

[2]郭新.启发式教学的反馈——以巴比特《三首钢琴曲》第一首的分析制图为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3(2):24-51;113.

[3]卢毅,刘玉芝.浅谈如何在早期钢琴学习中进行启发式教学[J.黄河之声,2017(1):43.

[4]吴倩霞.论儿童钢琴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法[J.时代教育,2015(19):275.

[5]都瑞.启发式教学新探[J.文教资料,2018(11):238-240.

[6]武敬芝.试谈启发式教学[J.考试周刊,2017(96):32.

[7]郑琨.启发式儿童音乐教学研究——以奥尔夫教学为例[D.甘肃:西北师范大学,2017.)

[8]苏日娜.论钢琴教学之八忌[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14(3):79-82.

[9]贾雨蒙.启发式教学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吉林:吉林艺术学院,2020.

[10]唐平.趣谈钢琴节奏的情感表现(下)[J.乐器,2004(4):31-33.

[11]辜爽.高师数码钢琴集体课中的节奏教学——以狭义节奏型中的弱起节奏、附点节奏为例[J.音乐时空,2014(7):154-155.)

(责任编辑:王肖茜)

猜你喜欢

弹奏节奏钢琴
花有自己的节奏
弹 奏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
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
YOUNG·节奏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