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文明探源 厚植文化自信

2024-05-29孙文政,王冰,庄鸿雁

奋斗 2024年8期
关键词:农耕黑龙江抗战

文化遗产是前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文化成就、宝贵财富,也是我们要传递给后人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多年来,黑龙江省在历史文化遗存、遗迹、遗产的发掘保护和展示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文物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地域文明阐释研究传播工作等还有进一步研究的空间。我们应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支持历史和考古研究工作,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氛围。

加强农耕文明研究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 孙文政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在新石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农业,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史,对我国农耕文明的发展和世界农耕文明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加强黑龙江农耕文明研究,对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取得更多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要挖掘黑龙江农耕文化内涵。黑龙江很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都具有极其突出的研究价值。目前,大多遗址文化内涵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发掘。建议建立黑龙江农耕文化研究团队,设立研究项目,组建课题组,研究黑龙江农耕文化史,编写黑龙江农耕文明史;或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黑龙江农耕文明研究中心,组织学术研讨会,开展学术交流,深入挖掘黑龙江农耕文化内涵。同时,要加强黑龙江农耕文化遗址保护工作。黑龙江农耕文化遗址多属于新石器时代文化大遗址群,保护工作十分困难,有的遗址存在灭失风险。建议对黑龙江农耕文化遗址进行系统普查,建立遗址保护数据档案,完善健全遗址保护机制,强化遗址保护工作,留住历史文脉。

凤林古城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加大黑龙江省抗战遗址遗迹保护力度

■ 王冰

黑龙江省有一千余处各类抗战遗址遗迹,是研究黑龙江省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挖掘抗战文化内涵、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物质载体,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强化保护工作。一是对全省范围内的所有抗战遗址进行专题调研。摸清抗战遗址遗迹的家底,按照类型、价值、级别、保护状况等进行归类整理、建档登记,分类梳理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内涵及价值,为进一步实施抢救性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出台抗战文物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从认定、保护、利用、法律责任等方面加强对抗战文物的管理。同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建立统一的抗战文物保护与修复管理机制,强化文物部门的管理职能。三是尽快编制黑龙江省抗战文物保护规划。把抗战文物的保护纳入城乡建设发展规划中,推动抗战文物的保护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四是开展黑龙江省抗战文物资源数字信息平台建设。推动全省抗战文物资源实现动态化管理,资源共享。各抗战纪念馆、陈列馆都应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开展宣传,建立网站、数字博物馆等,让更多观众了解抗战遗址的相关信息,持续扩大影响力。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深化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

■ 庄鸿雁

小南山遗址出土的玉玦(资料图)

黑龙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黑龙江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间跨度15000年的饶河小南山、嫩江流域大量细石器文化遗址、大兴安岭以及黑龙江流域岩画的连续发现,都为黑龙江流域文明探源研究提供了丰富材料。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任重而道远,必须持续推进、不断深化。一方面,要整合研究力量,形成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中国学派。中国的近现代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始于傅斯年、凌纯声、金启琮等学者,兴于20 世纪80年代张碧波等学者。进入21世纪,一批新的研究成果相继问世,但还缺乏整体、系统的研究,留下许多空白。因此,要整合全省研究力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学科体系,培养一支理论水平与知识体系兼备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综合研究,增强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国际话语权。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属于“区域文化”研究范畴,要以长期在相对固定的自然区域(黑龙江流域)生活的人群和他们创造的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广阔的视野揭示黑龙江流域古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在东北亚区域文明史和亚美文化交流史上发生的作用,以及对人类文明做出的贡献,加深国际学术界对黑龙江流域文明的认知,增强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国际话语权。

(作者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黑龙江流域文明”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带头人)

猜你喜欢

农耕黑龙江抗战
农耕初体验
农耕旧事十二韵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立足农耕 特色强校
我们家的抗战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弃风博弈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