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四性”考查 让科学素养落地

2024-05-29石有山

中学生数理化·自主招生 2024年1期
关键词:四性拉力物体

石有山

202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物理试题的命题思想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依据课程标准,贴近高中物理学习实际,符合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和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试题注重深化基础,丰富问题情境,增强探究性,突出思维考查,旨在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

一、202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物理试题注重“四性”考查

202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物理试题全面体现了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旨在引導学生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夯实知识基础,发展学科核心素养。

1.深化基础性,坚持正确的育人方向。

例1 (第15题)无风时,雨滴受空气阻力的作用在地面附近会以恒定的速率竖直下落。一质量为m 的雨滴在地面附近以速率v 下落高度h 的过程中,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

A.0 B.mgh

C.1/2mv2-mgh D.1/2mv2+mgh

解析:雨滴在地面附近做匀速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mgh-W 阻=0,故雨滴克服空气阻力做的功W 阻=mgh。

答案:B

点评:本题考查雨滴在空气中匀速下落时所受阻力做的功的求解方法。本模型见于教材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复习与提高A 组第8题。应对策略:注重课后习题的变式,把握考题的题源。

2.加强综合性,更加注重人才的选拔。

例2 (第20题)一质量为1 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沿x 轴运动,出发点为x 轴零点,拉力做的功W 与物体坐标x 的关系如图1 所示。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 =10 m/s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x=1 m 时,拉力的功率为6 W

B.在x=4 m 时,物体的动能为2 J

C.从x=0运动到x=2 m,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8 J

D.从x=0运动到x=4 m 的过程中,物体的动量最大为2 kg·m/s

解析:拉力在水平方向上,拉力做的功W =Fx,因此W-x 图像的斜率表示拉力F。在物体运动的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得W -μmgx=1/2mv2,在x =1 m 时,拉力做的功W1=6 J,物体的速度v1 =2 m/s,拉力F1 =ΔW/Δx =6 N,因此拉力的功率P=Fv1=12 W,在x=4 m时,拉力做的功W4=18 J,物体的动能Ek=2 J,选项A错误,B正确。从x=0运动到x=2 m,物体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 摩=μmgx=8 J,选项C正确。根据W-x 图像可知,从x=0运动到x=2 m 的过程中F1=6 N,从x=2 m 运动到x=4 m 的过程中F2=3 N,因为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恒为f=4 N,所以物体在x=2 m 处的速度最大,且此时物体的速度v2=2 2 m/s,物体的最大动量pmax=mv2=2 2 kg·m/s,选项D错误。

答案:BC

点评:本题借助W-x 图像考查利用力的观点和能的观点、动量的观点解决物理问题,抓住拉力做的功W 与物体坐标x 的关系图像的斜率表示拉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应对策略:重视力学知识系统的构建,反复渗透解决力学问题的三个观点。

3.突出应用性,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例3 (第24题)将扁平的石子向水面快速抛出,石子可能会在水面上一跳一跳地飞向远方,俗称“打水漂”。要使石子从水面跳起产生“水漂”效果,石子接触水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面间的夹角不能大于θ。为了观察到“水漂”,一同学将一石子从距水面高度为h 处水平抛出,抛出速度的最小值为多少?(不计石子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的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点评:本题以“打水漂”运动为背景考查平抛运动规律,试题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真实情境,体现了“无情境不命题”的思想。应对策略:把实际问题去情境化,“将扁平的石子向水面快速抛出,石子接触水面时的速度方向与水面间的夹角不能大于θ”可以转化为已知平抛的高度,利用速度偏向角求初速度的问题。

4.展现创新性,发展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例4 (第22题)在“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实验中,所用器材如下:电池、电容器、电阻箱、定值电阻、小灯泡、多用电表、电流表、秒表、单刀双掷开关,以及导线若干。

(1)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测电池的电压。检测时,红表笔应该与电池的_____(填“正极”或“负极”)接触。

(2)某同学设计的实验电路如图2甲所示。先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R1,将单刀双掷开关S与“1”端相接,记录电流随时间的变化。电容器充电完成后,再将开关S与“2”端相接,相接后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情况可能是_____。

A.迅速变亮,然后亮度趋于稳定

B.亮度逐渐增大,然后趋于稳定

C.迅速变亮,然后亮度逐渐减小至熄灭

(3)将电阻箱的阻值调为R2(R2>R1),再次将开关S与“1”端相接,记录电流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两次得到的电流I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2乙中曲线所示,其中实线是电阻箱阻值为_____(填“R1”或“R2”)时的结果,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该次充电完成后电容器上的_____(填“电压”或“电荷量”)。

解析:(1)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检测电池的电压时,电流从红表笔流入,从黑表笔流出,因此红表笔应该与电池的正极接触。

(2)电容器充电完成后,开始时两极板储存的电荷量较多,电势差较大,将开关S 与“2”端相接,回路中立即形成电流,小灯泡迅速变亮,随着时间的积累,两极板储存的电荷量变少,电势差变小,流过小灯泡的电流减小,直至两极板储存的电荷量为零,无电流流过小灯泡,即小灯泡熄灭。

(3)开始充电时两极板不带电,两极板间的电势差为零,设电池内阻为r,则开始充电时有E=I(R +r),开始充电时实线表示的电流较小,故电路中的电阻较大,因此电阻箱接入电路的阻值为R2;根据充电过程中电流随时间的变化图线的物理意义可知,曲线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等于该次充电完成后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

答案:(1)正极 (2)C (3)R2 电荷量

点评:本题考查了多用电表的电流流向,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202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的两道实验题以两个新教材中增加的实验为背景,考查考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仪器的选择、基本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设计等。应对策略:注重新旧教材的变化,注重实验原理的学习,注重对不变装置变目的、不变目的变装置的深层次思考。

二、以四个备考依据为蓝本进行2024年复习备考

1.最基本的备考依据:物理课本。课本是纲,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放过。

如202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第16题考查的知识点,在课本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第四章第一节中就有详细的介绍。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既要注重主干知识的理解,也不能放过课本上出现的每一个细小知识点。

例5 (第16题)铯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级之间跃迁发射的光子具有稳定的频率,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为10-5 eV,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元电荷e=1.60×10-19 C)( )。

A.103 Hz B.106 Hz

C.109 Hz D.1012 Hz

解析:铯原子钟利用的两能级的能量差量级对应的能量ε=10-5 eV=10-5×1.60×10-19 J=1.60×10-24 J,根据光子能量的表达式ε=hν 可得,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ν=εh =1.60×10-24/6.63×10-34Hz=2.41×109 Hz,则跃迁发射的光子的频率量级为109 Hz。

答案:C

2.最高备考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202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总要求,充分发挥高考试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落实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命制突出了对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注重体现物理学科特色,注重问题情境设置,注重思维方法和学科素养的渗透。同学们在复习备考时,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

例6 (第21题)如图3所示,一封闭着理想气体的绝热汽缸置于水平地面上,用轻弹簧连接的两绝热活塞将汽缸分为f、g、h 三部分,活塞与汽缸壁间没有摩擦。初始时弹簧处于原长,三部分中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均相等。现通过电阻丝对f 中的气体缓慢加热,停止加热并达到稳定后( )。

A.h 中的气体内能增加

B.f 与g 中的气体温度相等

C.f 与h 中的气体温度相等

D.f 与h 中的气体压强相等

解析:当电阻丝对f 中的气体缓慢加热时,f 中的气体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f 中的气体压强增大,会缓慢推动左边活塞,则h 中的气体体积也被压缩,h 中的气体压强变大。弹簧被压缩,弹簧对右边活塞有弹力作用,缓慢向右推动右边活塞,故活塞对h 中的气体做正功,且是绝热过程。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h 中的气体内能增加,選项A 正确。未加热前,三部分中气体的温度、体积、压强均相等,当系统稳定时,活塞受力平衡,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对左边活塞进行受力分析得pfS=F弹+pgS,则pf >pg ,分别对f、g 中的气体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0V0/T0 =pfVf/Tf ,p0V0/T0 =pgVg/Tg ,又因弹簧被压缩,故Vf >Vg ,可得Tf>Tg ,选项B错误。稳定时弹簧保持平衡状态,选弹簧、两活塞及g 中的气体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可知,f 与h 中的气体压强相等,选项D 正确。在达到稳定的过程中,h 中的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f中的气体体积变大。对h 中的气体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0V0/T0 =phVh/Th ,又有pf =ph ,Vf >Vh ,可得Tf >Th ,选项C错误。

答案:AD

点评:本题涉及三部分气体的关联,要在分析每一部分气体状态参量变化的前提下,考虑三部分气体的关联性。合理应用整体法和隔离法,找到三部分气体压强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3.最重要的依据: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从2020年起,现有高考体系的考试大纲和说明不再修订,参考2019年版考试大纲和说明。从2023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考试的范围在扩大,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是同学们复习备考的范围。

例7 (第23题)一学生小组做“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实验。

(1)用实验室提供的螺旋测微器测量摆球直径。首先,调节螺旋测微器,拧动微调旋钮使测微螺杆和测砧相触时,发现固定刻度的横线与可动刻度上的零刻度线未对齐,如图4甲所示,该示数为_____mm;螺旋测微器在夹有摆球时的示数如图4乙所示,该示数为_____mm,则摆球的直径为_____mm。

(2)单摆实验的装置示意图如图5 所示,其中角度盘需要固定在杆上的确定点O 处,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摆角的大小。若将角度盘固定在O 点上方,则摆线在角度盘上所指的示数为5°时,实际摆角_____5°(填“大于”或“小于”)。

(3)某次实验所用单摆的摆线长度为81.50 cm,则摆长为_____cm。实验中观测到从摆球第1次经过最低点到第61次经过最低点的时间间隔为54.60 s,则此单摆的周期为_____s,该小组测得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_____m/s2。(结果均保留3 位有效数字,π2取9.870)

解析:(1)读数x1 =0.005 mm,读数x2=20.035 mm,摆球的直径x=x2-x1=20.030 mm。

(2)若将角度盘固定在O 点上方,则摆线和刻度盘的交点靠向内侧,实际摆角将大于5°。

(3)摆长L =l + x/2=81.50 cm +1.001 5 cm=82.5 cm。摆球第1次至第61次经过最低点为30 次全振动,单摆的周期T=54.60/30s=1.82 s,根据T =2π根号下(L/g)得g=4π2L/T2 ,解得g=9.83 m/s2。

答案:(1)0.005 20.035 20.030 (2)大于 (3)82.5 1.82 9.83

点评:本实验在旧教材中是选修实验,并不是重点,但是在新教材中是选择性必修第一册中的第二个必做实验。

4.最直接的依据:近几年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考试内容和试卷结构保持稳定,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方式基本保持不变。同学们要把近几年课改省份的高考试题,分类整理,熟练掌握试题涉及的物理模型,并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得复习备考有的放矢。

例8 (第25题)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两水平金属平板上下放置,间距固定,可从上板中央的小孔向两板间喷入大小不同、带电荷量不同、密度相同的小油滴。两板间不加电压时,油滴a、b 在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下竖直向下匀速运动,速率分别为v0、v0/4;两板间加上电压后(上板为正极),这两个油滴很快达到相同的速率v0/2,均竖直向下做匀速运动。油滴可视为球形,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与油滴半径、运动速率成正比,比例系数视为常数。不计空气浮力和油滴间的相互作用。

(1)求油滴a 和b 的质量之比。

(2)判断油滴a 和b 所带电荷的正负,并求油滴a 和b 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之比。

解析:(1)设油滴的半径为r,密度为ρ,

猜你喜欢

四性拉力物体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我们是怎样看到物体的
自不量力
人大工作要体现“四性”
一种民机四性指标论证辅助系统设计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新材料作文有效教学应把握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