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有效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提升思路
2024-05-29于龙辉
于龙辉
在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其生产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优化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玉米种植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产量、优化品质、降低环境风险的关键因素。基于此,本文将从玉米田间管理的有效策略入手,分析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提升思路,以期为玉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一、玉米田间管理的有效策略
1、土壤和营养管理
在玉米田间管理中,土壤和肥力管理是实现高产优质玉米种植的关键。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其通透性,有助于根系更好地扩展和吸收营养。此外,保证土壤的肥沃性是另一重要环节。种植前的耙压和夯实操作不仅能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还能维持适宜的水分状态,为玉米播种创造理想条件。在这一过程中,及时挖土起垄并控制保水时间至关重要,以确保土壤达到适宜的播种状态。
施肥策略的科学制定对提高土壤肥力和玉米产量有着直接影响。在施肥过程中,重点是对土壤中有害物质的控制,通过降低有害物质含量,促进玉米的高产。因此,增加农业肥料,尤其是腐熟的有机肥料,是提升土壤基本肥力的有效方法。在玉米种植中,施足基肥至关重要,特别是氮肥的有效应用。由于氮肥是一种速效肥料,且玉米在整个生育阶段均需吸收氮肥,因此在施肥策略中应重视氮肥的应用。同时,磷钾肥的使用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玉米苗期,对钾肥的吸收非常快速。需要注意,在玉米吐絮后,对钾的吸收通常会停止,因此施肥过程中应根据玉米的生长阶段和季节性需求,科学施用氮肥和基肥,以保證营养供应的及时性和充足性。
2、水分管理
玉米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抗旱能力,这一特性在干旱地区尤为重要,尤其是在高海拔干旱地区的种植条件下。在这些地区,抗旱工作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生长质量。干旱少雨等自然因素虽然不可避免,但通过有效的水分管理和抗旱措施,可以减轻这些因素对玉米生长的不利影响。因此,对于在干旱地区种植玉米的农业技术人员来说,制定和实施适当的水分管理策略是保障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在田间抗旱工作中,引水护苗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这不仅涉及灌溉系统的设计和实施,还包括对灌溉水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例如,在干旱季节,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以确保作物获得必要的水分,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此外,田间排涝技术的科学应用同样重要。在雨季或灌溉过量的情况下,适当的排涝措施可以防止水分过剩对作物根系的损害。
农业技术人员还需要深入了解田间综合性管理方法的特点,并有效地应用这些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合理安排灌溉计划、监控土壤水分状况以及适时调整灌溉策略。在玉米幼苗发育阶段,这些措施尤为关键,因为幼苗对水分的敏感性比成熟植株要高。通过实施综合性的水分管理方法,不仅可以保护玉米幼苗免受旱灾的影响,还可以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保持稳定的水分供应,从而促进玉米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3、种植技术优化
种植技术的优化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特别是在面对多变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时。有效的种植技术优化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品种选择、播种密度、播种时间及种植模式的调整。不同品种的玉米对环境的适应性各异,因此精确挑选能够在当地条件下最大限度发挥产量潜力的品种,是提升产量和质量的基础。同时,播种密度的优化也同样重要。过密或过疏的种植都会影响植株的生长,适当的播种密度能确保每株玉米都有足够的空间和资源进行健康生长,从而提高单产。播种时间的精确控制对玉米的生长周期有着直接影响。播种时间需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作物生长周期进行调整,确保玉米能在最适合的季节生长,从而避免极端天气对玉米作物的不利影响。
在实施种植技术优化时,还需要考虑到农业实践的可持续性。这意味着在追求产量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也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通过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优化的种植技术不仅能提升玉米的产量和质量,还能促进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性。因此,种植技术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农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科学地规划和调整种植策略,以实现玉米种植的最优化。
4、作物轮作与多样化
作物轮作与多样化是玉米种植中重要的田间管理策略,它们对于提高土壤健康、增加生物多样性以及促进作物生长具有显著效果。
通过实施作物轮作,可以有效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对特定作物的依赖,从而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轮作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化学性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这对于提升土壤肥力至关重要。例如,将玉米与豆科作物轮作,不仅可以利用豆科作物的固氮能力增加土壤氮素含量,还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来提高土壤健康。此外,轮作系统中的作物多样性还能增强土壤对水分和养分的保持能力,进一步优化作物的生长环境。
除了轮作,作物多样化也是一种有效的田间管理方法。多样化种植,如间作和套作,可以更好地利用田间空间,提高土地的综合产出。通过在同一块地里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可以实现养分循环和病虫害控制的协同效应。例如,在玉米田间种植覆盖作物或间作其他作物,不仅可以提供额外的营养物质,还可以作为天然的杂草抑制剂,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这种多样化种植方式还能提高作物对不利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减少因极端天气导致的产量损失风险。此外,作物多样化还能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为授粉者和其他有益生物提供栖息地,从而促进生态平衡。
5、防棒穗秃顶与增加粒重
防棒穗秃顶与增加粒重是玉米种植中的重要任务,涉及一系列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
①叶面施肥。它可以通过补充关键营养素来改善玉米的健康状况和增产效果。在吐丝期后,使用0.2%~0.3%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或1%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可以有效延缓叶片的衰老过程。这种做法不仅促进叶片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光能利用效率,还可以帮助植株更好地积累营养物质,最终促进籽粒的发育和增重。
②去雄去空株。这一做法主要是在雄穗未散粉时,通过隔行或株拔除雄穗,来减少植株对养分的消耗,并改变养分运转的方向。这样可以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状况,促进籽粒的健康发育,从而减少秃顶率。同时,去除那些没有雌穗的空株也同样重要。这一做法不仅可以节省植株对养分的消耗,还可以改善田间的光照和空气流通,为其他健康植株的生长创造更好的环境。
③人工辅助授粉。该做法也是减少秃顶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在雄穗传粉盛期,可以采用拉绳法进行人工辅助授粉。这种方法是通过拉动玉米植株,使花粉均匀落在雌穗花丝上。这一过程最好在晴天的上午9点至11点进行,因为这个时段花粉的活性最旺盛。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授粉效率,减少秃顶现象的发生。
二、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提升
1、早期识别与监测
早期识别与监测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应对多种可能侵害玉米的病害和虫害时。这些病虫害包括大、小叶斑病、锈病、病毒病以及地下害虫、玉米螟和蚜虫等。为了有效应对这些病害,实施先进的监测技术变得至关重要。遥感监测和无人机巡视是这些先进技术中的佼佼者,它们能够在广阔的田间范围内进行快速而精确的病虫害监测。通过高分辨率的图像捕捉和数据分析,这些技术可以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阶段就能准确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区域,从而为及时的干预提供窗口。
智能陷阱和环境监测设备的应用为病虫害的实时追踪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这些设备能够连续监测田间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作物生长状况,从而有助于预测和识别病虫害的发展趋势。智能陷阱可捕捉并分析害虫样本,为决策者提供关于害虫种类、数量和活动模式的实时数据。这些信息对于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控策略至关重要,特别是在综合病虫害管理(IPM)框架下。通过早期识别和精确监测,农业技术人员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应用防治措施,如选择适宜的生物防治方法或精确施用化学农药,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防治效率。
2、综合管理策略
综合管理策略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策略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的有机结合,旨在有效控制病虫害,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针对玉米螟的防治,可以采取多种措施以达到最佳效果。玉米螟幼虫是一种钻蛀性害虫,会在玉米的心叶、雄花、雌穗,甚至茎秆中造成严重的物理损害。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如使用25%灭幼脲3号悬浮剂600倍液或B.T乳剂,虽然效果显著,但长期依赖可能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结合使用白僵菌粉或青虫菌粉,这些生物防治制剂可以有效控制玉米螟的发展,同时减少对环境的负担。
蚜虫通常集中在心叶,造成叶片变黄、枯死和表面发霉。化学防治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等,可以有效控制蚜虫的发展。然而,仅仅依赖化学药剂不足以长期维持可持续的防治效果。因此,需要结合物理和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和微生物制剂,以实现更为全面和环境友好的防治效果。
锈病的防治也是综合管理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病害与高温高湿环境有关,因此防治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使用抗病品种可以提高植株的自然抵抗力。其次是加强田间管理,如中耕和肥水管理,以促进植株健康生长。一旦发生锈病,应及时清除和销毁生病植株,减少病害的扩散。化学药剂的使用,如苯醚甲环唑微乳剂等,应在必要时施用,并严格按照推荐剂量进行。在锈病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多次喷施,但应注意避免过度依赖化学药剂。
3、抗性品种的培育与应用
抗性品种的培育与应用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育种技术的发展使得培育具有天然抗性的玉米品种成为可能。这些抗性品种能够有效抵御常见的病虫害,如玉米螟、蚜虫和各种病原菌。通过选择具有天然抗性基因的玉米品种并通过传统育种方法进行杂交和选择,可以培育出能够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表现出优异抗病虫害性能的品种。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利用了玉米自身的遗传资源,通过提高其抗性能力,从根本上减少了对化学防治药剂的依赖,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CRISPR技术的应用,玉米的抗性培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CRISPR技术允许科学家精确地修改玉米的基因组,以增强其对特定病虫害的抗性。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育种的效率,还大幅缩短了新品种的培育周期。通过基因编辑,可以直接在玉米的DNA中引入或改造那些能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的基因,从而培育出更加强健的品种。此外,这种方法还为开发具有特定农艺性状的玉米品种提供了新途径,如增强抗旱性或提高营养价值。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不仅为玉米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也为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性带来了希望。
4、技术和知识推广
技术和知识的推广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占据了至關重要的地位。为了确保最新的防治技术和知识能够被广泛应用,加强对农民和技术人员的培训至关重要。这种培训不仅包括传授基本的病虫害识别和管理技能,还涉及教授如何运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方法。例如,教育农民如何应用综合病虫害管理策略,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的正确使用方法,将直接提高他们的作物管理能力。此外,培训还应该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农药和其他化学制剂,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防治效果。这种全面的培训不仅增强了农民的技术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农业的发展。
利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来推广病虫害防治知识也变得日益重要。移动应用、在线课程和其他数字学习平台为农民和技术人员提供了便捷的学习途径,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获取最新的病虫害管理信息和技术。例如,通过移动应用,农民可以实时获取关于病虫害发展、防治方法和天气变化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及时有效地管理病虫害至关重要。在线课程和研讨会等形式的远程教育为农民提供了灵活的学习时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使他们能够在不离开农场的情况下学习和应用新技术。
5、农业生态系统管理
农业生态系统管理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起着核心作用,特别是在强化生物多样性方面。生物多样性的增强不仅提升了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还能有效地通过自然方式控制病虫害。例如,维护自然捕食者,如瓢虫、蜘蛛和其他益虫的栖息地,可以自然抑制农田中的害虫数量。这些捕食者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通过捕食害虫来保持害虫种群的平衡。同时,这种生物防治方法相比于化学防治更为环保,有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授粉者,如蜜蜂和蝴蝶的保护也是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授粉者在农作物的生长和繁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护和提升这些授粉者的栖息地,不仅有助于作物的授粉和产量的提高,还有助于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多样性。通过种植多样化的作物和植被,例如花卉和草本植物,可以为这些授粉者提供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进而增强它们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增加农田的美观性和生态价值,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进一步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管理的核心在于通过模拟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方法强调了生态平衡和多样性的重要性,同时也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
总而言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技术的持续创新,玉米种植和管理方式将经历显著的变革。这些变化不仅能够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还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综合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环保理念,农业生产将迎来新的高效和环境友好型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者的角色也将逐渐转变为生态系统的守护者和创新的实践者,共同推动着农业向更加绿色、高效的未来发展。
(作者单位:118300辽宁省东港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