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不同版本“圆”单元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
2024-05-29刘婷于海杰吴广莹王世佳
刘婷 于海杰 吴广莹 王世佳
摘 要:圆是几何图形中既实用又完美的图形,在其简约的外形下,潜藏着无穷的数学奥秘。为更好地了解教材,掌握圆的相关知识,为圆的单元教学做准备,本文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对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圆”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三个版本教材在年级段编排设置、生活情境编排、概念呈现方式、数学文化编排和教材习题编排五个方面的异同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为本单元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4)04-0113-06
教材研究是确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和依据,也是教师备课的基础。教材研究,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也可影响教师对教学的实施。
圆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圆的学习与以往长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学习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是直线图形到曲线图形的过渡,无论是学习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一种跨越和挑战。
本文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为例,通过比较三个版本教材关于“圆”的单元教学内容,异中求同、同中存异,深入了解教材编排意图,更好地把握“圆”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起点,加深教师对“圆”的理解,为教师课堂组织教学奠定基础。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分析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是第三学段的教学内容,课标对本单元的教学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1 学段目标
会计算常见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初步形成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1.2 内容要求
1.认识圆和扇形,会用圆规画圆;认识圆周率;探索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图形认识与测量的过程中,进一步形成量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1.3 学业要求
会用圆规画圆,能描述圆和扇形的特征;知道圆的周长、半径和直径;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1.4 教学提示
1.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圆等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形成空间观念和推理意识。
2.圆的教学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圆的特点,加深对圆的理解;了解中国古代数学家的杰出贡献,传播数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这四个方面的表述都融入了核心素养,使得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有机融合(见表1)。
因此,在教材分析时应关注教材编排是否体现出核心素养理念,是否符合目标,以及是如何体现这些要求。
2 三版教材“圆”单元结构分析
对三个版本教材进行横向比较与梳理,分析三版教材结构,把握教材设计意图,丰富对“圆”的认识和理解,提出教学建议,为教学提供参考。以下是对三版教材“圆”单元结构的分析。
2.1 人教版“圆”单元结构分析
人教版“圆”单元教学内容分为五部分(见图1)。一是圆的认识,利用生活中的圆引入课题,设计多种方法画圆,包括用圆规画圆,理解圆的特征。二是圆的周长,从“给圆桌边缘箍上一圈铁皮”的生活情景入手,再通过测量多种圆形物品的周长和直径,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最后展现圆周率的产生,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三是圆的面积,同样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体验“化曲为直”的转化思想和“无限接近”的极限思想。四是扇形,以生活中的扇形为例,引导学生认识扇形及相关概念。五是整理和复习,设计如何确定圆形跑道的思考,并安排动手实践、合作学习等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
人教版教材通过生活情景和探究活动来让学生了解圆,在学习圆周长和面积的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积累学习图形的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圆面积公式的探究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学生在亲自动手,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极限”的思想。最后以整理与复习巩固知识,不仅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此外,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实践性的活动,体现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也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广泛性。
2.2 北师大版“圆”单元结构分析
北师大版“圆”单元内容分为六个部分(见图2)。一、二是圆的认识,通过套圈游戏认识圆,然后设计画圆和“车轮为什么是圆的”等多个探究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圆的特征,积累活动经验。三是欣赏与设计,通过欣赏图案、模仿图案和设计图案三个活动展开,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四是圆的周长,结合实例认识圆的周长,在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徑关系的过程中,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及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五是圆周率的历史,安排大量数学史和小组合作查找资料的活动,帮助学生增长数学的通识知识,建立对数学的整体意识。六是圆的面积,以“如何得到圆的面积”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
北师大版教材在圆的认识这一部分内容上安排了较全面的知识,拓宽了圆的特点,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在圆的认识之后,编排了欣赏与设计、圆的周长、圆周率的历史以及圆的面积等知识,不仅包含圆方方面面的知识点,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2.3 苏教版“圆”单元结构分析
苏教版“圆”内容分为四部分(见图3)。一是圆的认识,以生活中的圆导入,通过与之前图形比较,理解圆和扇形的基本特征。二是圆的周长,编排例题,直观形象地描述车轮的周长,比较车轮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再通过数学实验确认圆周长计算公式。三是圆的面积,以数小方格引入课题,通过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以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四是整理与复习,回顾圆的相关知识,归纳数学活动,积累探索学习的经验,提升数学思维水平。
苏教版教材从认识直线图形到认识曲线图形,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而且也可以给学生探索学习的方法注入一些新的内容,并使他们的空间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教材将圆的认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注重从生活现象中提取数学问题,并进行适当的抽象概括。教材重视不同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可以看出,三个版本教材对“圆”的内容编排基本是一致的,都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内容,以圆的认识到测量这条主线贯穿全单元,而对每一部分内容大致以情景-操作-发现-验证-归纳的链条展开(见图4)。
3 三版教材“圆”单元编排的差异
下面主要分析三个版教材“圆”单元的年级段编排设置、生活情境编排、概念呈现方式、数学文化编排和教材习題编排五个方面的差异,以便精准把握教材意图,确立教学目标,探索教学策略。
3.1 年级编排设置
从教材编排可以看出,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将“圆”编排在六年级上册,苏教版将此内容编排在五年级下册,但都安排在了第三学段(见表2)。
3.2 教材细节编排
三版教材在“圆”单元细节编排上有很大不同,各具特色。这里主要分析三版教材在生活情境、测量方法和知识结构编排的异同。
3.2.1 生活情境编排分析
三版教材都是从学生的生活环境出发来认识圆(见图5)。在具体编排上都以“生活圆到数学圆”的序列展开,但在具体生活情境编排中还是有差异的。如在情境中引入圆,人教版和苏教版关注在摩天轮、水滴、羽毛球拍等生活现象中抽取圆,而北师大版本教材则聚焦于在游戏“公平性”中导出圆。可以看出三个版本的教材都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3.2.2 测量方法编排分析
在探究圆的周长方面,三版教材都提供了绕线法和滚动法来测量圆周长,然后通过测量出的数据得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见图6)。苏教版还增加了在正方形中画最大的圆的活动,通过外切正方形和内接六边形,推理出圆的周长比直径的4倍小,比3倍大,学生在经历直观感知、动手操作、计算推理、验证结论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应用知识。
3.2.3 知识结构编排分析
三版教材“圆”内容大体一致,安排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等知识内容。但是三个版本教材的知识结构编排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以“圆的认识”为例来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
人教版从“生活中的圆”引出“数学中的圆”,以“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入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物品画圆,用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设计圆规画圆帮助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探究圆的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因素,学生在小组交流过程中进行思维的碰撞和融合,进一步理解圆的结构特征(见图7)。
北师大版从套圈游戏到画圆,在画圆中体会圆的特征,从而引出对圆、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以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大小和位置的影响因素。在“试一试”中又将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以车轮为什么是圆的?”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更加逼近圆的本质理解。设计折纸活动探索圆的轴对称性,在与其他平面图形对称性的比较中进一步体会圆对称性的特色(见图8)。
苏教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抽象出圆的图形,借助日常的学习用具画圆,初步感知圆与已学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结合用圆规画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通过操作、比较、推理、想象和探索掌握圆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扇形,知道弧和圆心角的含义,体会扇形与它所在的圆的关系(见图9)。
3.3 概念呈现方式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三版教材没有出示圆的具体定义,只是呈现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的概念,而三版教材对圆心、半径和直径概念的表述是有差异的(见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教版和苏教版都是以一段文字对圆心、半径和直径进行定义,北师大版则是以线段与字母结合的形式给出定义,北师大版的定义更简洁明了,而且与之前学习的线段知识进行结合,但是缺少了概括性。
3.4 数学文化编排
三版教材在学习过程中都加入了数学文化。通过“圆周率的历史”等数学史阅读,以及练习中大量和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厚重的历史和精彩的现实中感受数学文化价值(见图10)。人教版相比较于北师大版和苏教版的数学文化知识较少,而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所涉及的数学文化知识较多,在组织上是非常丰富的,知识全面具体。
3.5 教材习题编排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指出,加强对教材例题和习题的分析,注重发展学生素养,创新对例题和习题的使用,关注数学本质、学生的学习起点及通性共法。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都需要用练习来巩固、深化。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个版教材都或多或少编排了一些关联习题。对习题的比较研究,主要从习题排编数量、习题能力水平和习题问题情景三个方面入手。
3.5.1 习题安排数量分析
统计“圆”单元不同知识点的习题数量,将“圆”的知识大体分为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和综合性习题几个部分(见表4)。
由表4可知,人教版教材和江苏版教材关于“圆”单元的习题总量一样,共56道。北师大版教材习题总量较少,共43道。人教版教材在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单元综合性习题安排的习题数量基本相同。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不仅注重巩固基础知识,而且还重视单元综合性练习。人教版教材在圆的面积安排的习题数量较多,可见人教版教材将圆的面积视为本单元的重难点。北师大版教材在每个领域安排的习题数量比较均衡,苏教版教材在单元综合习题安排的数量较多,可以看出苏教版教材更加注重“圆”单元知识的综合性。
3.5.2 习题能力水平分析
本文将习题能力水平分为知道事实和简单技能、理解概念、运用规则、解决问题四个部分,下面以“圆的周长”内容为例分析统计(见表5)。
由表5可知,三版教材在知道事实和简单技能、理解概念和运用规则方面设计了较少的习题,而在解决问题方面设计了超过一半总数的习题,可见三版教材都十分注重问题解决策略的应用,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符合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四能”要求。
3.5.3 习题问题情景分析
本文将习题问题情境分为无问题情境、个人问题情境、社会问题情境、职业问题情境、科学问题情境几个部分,下面以综合单元习题为例分析统计(见表6)。
由表6可知,人教版和北師大版教材在综合单元习题中设计了大量的问题情境,并且问题情境的类型比较多样,有利于学生接触丰富多彩的生活,而苏教版的问题情境习题数量较少。三版教材单元综合习题设计了较多的社会问题情境习题,来引导学生更加关注社会中的问题,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 三版教材比较研究对教学的建议
每个版本教材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分析比较,总结以下几点教学建议。
4.1 实践活动引领,体现“做中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如在进行圆的面积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把圆分成若干等份的小扇形拼一拼,从而“化圆为方”,再通过观察、对比、推理得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圆的特征,探索圆的积计算公式,而且学生能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4.2 丰富数学思想,彰显数学价值
在“圆”单元中,蕴含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呈现将圆分成16份、32份、64份甚至更多份的情况,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图形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若分的份数无限增加,最后会是怎样的情况?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领悟和运用“极限”的数学方法,体会数学学习的魅力和内在价值。
4.3 联系现实生活,展现数学应用
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中,要利用好生活情景,用这些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探究。以圆的认识教学为例,可以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来提问,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去解决这个问题,以达到巩固知识、加深体验、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学生通过对生活问题的解决,也能更真实地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
4.4 关注数学文化,弘扬中华文化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中指出: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关注数学学科发展前沿与数学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学的价值绝不是枯燥的计算过程,而是历史的沉淀和结晶,它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教师应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尽可能了解圆的相关数学史料,以多样化的方式融入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精神,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5 总结
教材是师生开展教学的最重要资源,教材是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进行编写,虽然每个版本的教材内容基本一致,但是三个版本的教材安排结构和情景之间是存在较大差异的。通过对三个版本教材中“圆”单元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三个版本的教材各具特色,分析其特色、衡量其优劣,取长补短、灵活运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起点,加深对“圆”的理解,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秀全.小学数学教材例题的情境性和功能性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24(08):137-139.
〔2〕吴海艳,郭进喜.小学数学不同版本教材“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苏教版教材为例[J].广西教育,2023,5(01):43-46.
〔3〕陶彬,梁宇.小学数学不同版本教材“运算定律”习题难度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北师大版教材为例[J].广西教育,2023,11(01):47-50.
〔4〕李娜.数字数学教材对数学教学的影响[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22.
〔5〕晏金钰,吴永胜.数学史在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呈现研究——以苏教版和人教版的比较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10(24):129-133.
〔6〕蒋苏杰.我国小学“统计与概率”教材内容的分析与比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1,20(02):61-64.
〔7〕虢龙.小学数学活动及其教育功能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21,32(04):71-78.
〔8〕张香.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对比[J].考试周刊,2020,6(03):88-89.
〔9〕吴骏,徐锦野.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比较[J].教学与管理,2017,5(29):53-55.
〔10〕彭婷.综合实践活动在不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比较研究——以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15,17(01):154-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