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
2024-05-29王惠东傅智轶
王惠东 傅智轶
上了年纪,出现腰痛难忍的情况可别大意。有时,可能是脊椎骨折找上了门。
认识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
75岁的廖阿姨和老伴平时很注重保养身体,一日三餐,早睡早起,生活十分规律。俩人平时身体健康,几乎没有什么老年常见基础疾病。然而前几天,廖阿姨突然出现了腰痛,而且越来越厉害,最近几天既起不了床,也坐不住,就连躺在床上翻身都很困难,一日三餐和大小便都只能由老伴照顾和服侍了。廖阿姨的儿子把她送到医院,脊柱外科医生给廖阿姨做了腰椎CT和磁共振检查,结果发现廖阿姨腰椎压缩性骨折和严重骨质疏松。
廖阿姨觉得很纳闷,她既没有受过伤,也不做重体力活,怎么会腰椎骨折呢?原来廖阿姨喜欢宅在家里看看书,做做家务,平时在户外活动的日子屈指可数。尤其秋冬季天气凉了,她呆在家里的日子就更多了。廖阿姨活动量小,平时食量也不大,而且她不爱吃荤菜,连牛奶也很少喝。
從接诊医生那里廖阿姨了解到,她虽然没什么基础疾病,但骨质疏松比较严重,骨头非常脆,所以即使没有明显的外伤和干重体力活,在日常生活和做家务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尤其是在胸腰椎等部位。
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传统的保守治疗需要患者在床上绝对卧床3个月,而如今局麻下即可进行的微创的椎体成形术已经成为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椎压缩骨折的主要治疗方式,术后6小时病人即可佩戴腰围下地活动。椎体成形术能快速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疼痛,加强椎体的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它的疗效和安全性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医生的帮助下,廖阿姨进行了微创的椎体成形手术,术后第二天就自己起床活动并可以出院了。
引起骨质疏松的因素有哪些
医生还告诉廖阿姨,骨质疏松通俗地讲就是原本坚硬的骨头变得又酥又脆,容易骨折了。骨组织由表层的骨皮质和内部的骨小梁构成。发生骨质疏松后,骨的皮质变薄,内部的骨小梁变细、变少了,结果导致骨的质量和强度逐渐降低。据调查统计,在我国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达6.6%,总人数高达6000~ 8000万,男女比率约1:(2~3),主要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及绝经后女性。
引起骨质疏松有很多的因素。首先,年龄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骼组织的再生能力逐渐下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风险也相应增加。其次,性别也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女性在更年期后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导致骨骼组织的流失速度加快,因此女性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症。除了年龄和性别,家族史是另一个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骨质疏松症,那么个体患病的风险也会增加。营养水平是影响骨代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钙、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摄入不足也会导致骨质流失。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吸烟和酗酒等。此外,长期使用激素、甲状腺素、抗抑郁药等药物或患有某些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脏疾病和肝病等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预防骨质疏松,掌握三要点
骨质疏松是导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来预防呢?
1.健康饮食
①多吃含钙丰富的食物:例如牛奶、豆腐、芝士、乳酪、酸奶等,以及叶菜类、鱼类、坚果和豆类等植物性食物。
②多摄入维生素D: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日晒和鱼肝油、蛋黄等食物的摄入来提高体内维生素D的水平,从而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强度的增加。
③控制糖分,少吃高盐高脂肪食物: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增加,使得钙的流失增加,高盐也会增加钙的流失,而高脂肪会减少身体对钙的吸收。
2.多运动锻炼
①多做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可提高心肺功能,促进骨质吸收和溶解的平衡,同时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②适当进行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方法。这种训练可以通过使用哑铃、杠铃或者其他重物进行。
③保持适当的体重:通过运动锻炼可以保持适当的体重,这也是增强和维持骨骼质量的有效方法。
3.坚持合理的生活方式
避免吸烟和过度饮酒,减少咖啡因的摄入,避免长时间的卧床。同时,还应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也会影响骨密度。
除了以上注意事项以外,还需要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可以预测骨折的风险,这有助于及早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不仅如此,骨密度检查还可以监测骨质的流失和生成的速度,这有助于了解骨代谢功能和骨骼健康状况。此外,骨密度检查还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监测治疗效果,从而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