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与文化消费: 畲银技艺发展创新策略
2024-05-29黄恩武金丹丹
黄恩武,金丹丹
( 1. 福建理工大学 设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8;2. 澳门城市大学 创新设计学院,澳门 999078 )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消费可满足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助于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在文化强国的背景下,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尤为重视。 2011 年5 月23 日,福建省福安市畲族银器制作技艺(以下简称“畲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 同年«福建省“十二五” 文化改革发展规划» 提出要对少数民族非遗加强挖掘。非遗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源、 拓展空间、 储蓄动能,并以其独特优势促进文化消费。 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消费二者相辅相成,文化消费可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也能促进文化的良性消费。
现阶段我国的文化消费由数量满足阶段进入了质量满足阶段,只有不断提高文化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匹配度,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 扩张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供需平衡。 畲银这一非遗的文化消费面临同样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文化消费观,剖析文化消费与非遗传承间的关系,分析文化消费视角下畲银技艺面临的困境,提出畲银技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
一、 消费文化、 文化消费与符号消费
20 世纪6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促使社会经济从物质消费转为文化消费,在此过程中,消费文化的发展揭示了当代人类社会的新本质与新形态[2]。 简言之,消费文化是消费社会中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形态,其核心是通过消费实践体现出的审美观念、 价值取向和行为习惯等。 因此,消费文化的本质是文化。
随着人类社会水平的提高,文化消费逐渐从物质消费中发展出来,形成一种独立的表现形式[2]。 当消费文化转化为文化消费,这也标志着消费时代的真正来临,文化消费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让人类社会回归人类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当文化成为了大众的消费品便是文化消费,表现为文化的商品化、 娱乐化和符号化,而消费文化表现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以文化的逻辑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3]。 文化消费是消费者为满足主体的精神需求而追求的一种活动,与物质消费一样都属于消费生活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一种消费行为。
当今社会,文化消费看重文化商品背后的符号价值,以追求符号价值为核心的消费,被称为符号消费。 符号消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文化差异性的消费,它是一种差异性消费。 后消费时代强调个性化,消费者通过消费特定商品的符号意义,来彰显自己的个性和差异化。 消费者选择某件商品,是希望通过该商品的符号价值来展现自我身份特质,达成“自我实现”。 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文化商品的符号意义成为消费的核心,消费者通过文化消费展示生活方式,表达对某种文化的认同。 符号消费理论揭示了文化消费的内在机理,文化消费和符号消费都强调用消费行为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和自我实现。 鲍德里亚谈到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时,指出消费社会中的消费品同时存在广度和深度,同时也强调“个性化” 是消费社会的突出特征[4]。
二、 文化消费为非遗传承提供内驱力
1. 符号消费给文化差异转化为文化资本创造条件
符号消费是将物品符号化之后的消费。 物品符号化程度在不同社会发展时期有所不同。 马克思认为,在经济欠发达时期,商品的使用功能和价值是满足人们生存和生理的基本需求,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消费和需求的主要特点。 在经济和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赋予商品独特的符号意义,有助于企业开拓市场。 符号消费也是一种差异性的消费,它提供了一个展现文化差异的平台,同时促进文化差异转化为文化资本[5]。 起初,非遗文化具有固定意义,当这一意义在消费时代中不断演化,需要承载一定文化内涵的时候,非遗文化就具备了消费和传播功能,将一定的符号特征传递给消费者。
文化产品如果没有特有的符号价值和独特性就会失去被资本化的可能。 将文化资源成功转化为文化资本的关键是从中提取有效的文化差异,并且提取出来的文化差异要能够体现产品的独特性。 畲银首饰、 装饰品和工艺品中的传统纹饰、图像等元素,赋予当代首饰、 装饰和包装等商品新的价值和功能,既满足了当代消费者的审美和需求,也传承了畲族文化符码。 将民族文化中的固有意义转化为当代文化需求,赋予其消费和传播功能,可以创造文化产品的独特符号特征。 这种商业化的符号塑造,为非遗文化打入市场创造了条件,推动了文化差异向文化资本的转化。
2. 非遗转化为文化资本给文化消费提供驱动力
非遗是指在机械、 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为了生活而创造出来的各类表演艺术、 传统手工艺和风俗习惯等文化遗产,由于当时语言种类单一,各少数民族或地区也拥有各自独特的语种,这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6]。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非遗逐渐被人们淡忘,加大非遗传播普及尤为重要。 文化消费具有文化传播与交流的功能,能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个人文化消费占比上升,这也为文化消费带来利好。
非遗中蕴含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符号,为文化发展提供原料,同时又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差异性消费。 非遗是各民族独特文化形态的具体表现,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当今社会,许多非遗面临消亡的命运,但其稀缺性和经济价值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其具有成为文化资本的可能[5]。 Throsby 认为,文化资本分为无形和有形的文化资本,非遗文化中则包含了这两种文化资本。 文化价值的不断积累最终形成文化资本,即文化价值转化为可交易的商品和服务,使非遗同时具有广义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传承与发展非遗文化能使这两种价值得以永续保存,并实现增值[7]。 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能够激活文化创造力,满足民众对于文化产品创新价值的追求,推动非遗资源的市场开发。 但是,这种开发需要遵循其原生态和自然发展的原则,注意传承与发展中的伦理问题,挖掘区域独特文化,制定符合不同非遗类别的发展策略。
三、 文化消费视角下的畲银技艺
1. 畲银技艺发展现状
畲银技艺是畲族非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现代化的创新程度有着极强的代表性。 畲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林仕元及其子林伟星将畲银技艺的“操、 凿、 起、 解、 披” 5 种工艺技法、 30多道手工工序以及“平雕、 浮雕、 圆雕、 镂空雕” 4 种雕刻工艺以“活态传承” 形式应用于现代银饰创新设计中,获得了显著成果[8]。 畲银技艺传承了明清银器工艺传统,并且工艺造型在现代也发展得更复杂精妙,在国内外深受赞誉。
如今,文化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新热点,成为扩大内需的新亮点,畲银技艺的独特性使它有区别于其他银饰的“个性”,引发大众的差异性消费。 而在文化消费带来新机遇的同时,畲银技艺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2. 畲银技艺面临的困境
审美取向出现汉化现象。 从根本上说,消费者消费的并不是物本身,而是物的意象,消费者不是把物当作物来消费,而是把物当作符号来消费。 畲银工艺持续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汉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太多时尚元素被加入其中,使畲银逐渐失去其独有的民族文化内涵,开始被新潮、 时尚、 功利等元素所代替[8]。 许多银饰制造商过于迎合潮流在设计过程中淡化了畲银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特色,致使畲银丢失了民族审美意蕴与文化深度。 这样一来,畲银的差异性文化价值和符号价值逐渐丧失,畲银趋同于其他银饰,难以满足人们的个性化追求,在市场中也将逐渐失去竞争力,畲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也将难以为继。
传统工艺传承后继力不足。 学习畲银技艺需要耐心、 毅力和强健体魄,打造一件银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收益却不多,这挫伤了年轻人学习畲银技艺的热情。 此外,畲族年轻人对本民族文化缺乏自信,加上当今社会谋生手段多样,越来越多的畲族后代不愿从事畲银技艺这一古老行业,畲银技艺的传承出现后继乏力现象。
机械化生产的普及对畲银技艺带来了巨大冲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市场上银饰的需求量扩大,手工银饰生产量已无法满足人们需求。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许多银饰制造商开始引入机器进行标准化、 批量化生产,产量快速提高,成本有所降低[9]。 这一做法消解了畲银本身的民族文化内涵,使民族工艺品沦为了机械模式生产下的普通商品。 民族工艺品凝聚了制作者的审美品格和民族情感,这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 此外,消费不仅受制于生产力、 市场等客观因素,也深受消费文化和理念的影响。 消费者购买畲银产品更看重的是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传统。 而机械化生产出来的畲银产品丧失了文化属性和社会价值,终将被冷落。
产品研发缺乏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的灵魂在于原创性,创新发展是激发非遗融入当代社会的关键之举,只有创新发展才能使非遗重新焕发鲜活的生命力[10]。 畲银产业发展,必须以创新为灵魂,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保留民族特色,融入现代元素,使产品既能满足当代消费需求,也能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有些龙头企业研发出了不少精美产品,但更多的是银雕产品,对银饰本身的创新比较薄弱,大多停留在模仿、 加工和复制层面,缺乏原创性[8]。 福建省畲族银器技艺传承人林伟星指出,创新不仅需要较高的技艺和设计能力,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金。
Sheth 等在1991 年提出基于认知价值、 审美价值、 情感价值、 发展价值以及社会价值的消费价值模型,来解释影响消费者做出选择的因素[11]。 在这5 种价值中,影响人们选择的首要因素是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 由此可见,只有当畲银体现出其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时,才能吸引消费者进行文化消费,这有助于实现畲银产品的社会价值,促进畲银非遗保护工作良性发展。
四、 文化消费视角下畲银传承与发展策略
1. 深化畲银的民族文化内涵
传承畲银技艺不应局限于 “量”,应以“质” 取胜。 要深入挖掘畲族传统文化内涵,鼓励传承者汲取艺术精髓、 坚守本民族文化特质。在当下消费者注重文化认同的环境下,畲银产业要着眼自身独特文化资源,提取图腾符号、 民族设计元素等文化因子,将它们融入畲银产品设计中,从而提高产品的文化识别度。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表明,只有发自内心对本民族文化自信,才能促进畲银的健康传承与创新[12]。 文化自觉则需要进一步认识、 了解本民族文化,承担传承责任[13]。加强畲银文化认同感,展示畲银的民族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要过度迎合主流审美,而是实现畲银文化价值的提升。 畲银从业者也应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身文化理解,呈现畲银文化的独特性。 否则,畲银会逐渐丧失民族文化基因,产品越来越同质化,难以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也会削弱畲族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可以开展畲族传统文化研究,挖掘民族文化精髓。 1) 组织文化工作者深入畲族地区,对畲族的历史、 服饰、 生产方式、 习俗等进行田野调查和整理; 收集和研究畲族传统文学、 音乐、 舞蹈等艺术成果; 探索畲银中图腾符号、 祭祀用具等文化意义; 将畲族元素融入到创新设计中。 比如: 设计有关畲族传说、 故事的银饰套系; 在银饰纹样中使用畲族图腾、 服饰元素等; 借鉴畲族建筑风格、 家具布局等特色; 运用畲族语言命名; 开发富有故事性的畲银文化产品; 开发以畲族节日为主题的银饰; 打造反映畲族生活场景的银器套装等。 2) 培育文化传承人才。 在高校设置畲族文化相关专业; 资助传承人学习设计知识,进行融合创新; 设立畲银技艺传承基金。 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将畲银技艺传承与发展落到实处。
2. 构建畲银文创产品体系
形式单一的工艺品很难吸引年轻一代的眼球,而文创产品却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利用“文化+” 的模式,将畲银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使其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叠加,激发文化创造力,提升文化消费水平。 这既可以有效延续和传播畲银文化,也可以培育传承后备力量。 例如,可以开发集数字技术、 交互体验与畲银技艺为一体的文创产品; 结合年轻人的消费喜好,跨界融合二次元、 游戏和动漫等元素,以拓展畲银技艺艺术表现空间。 在获得文化和审美上的新体验后,年轻人自然会对传统承畲银技艺产生兴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丰富产品类别,满足不同需求。 开发含文化符号意义的日用银饰; 设计寓意吉祥的珠宝饰品; 推出结合当代设计的时尚饰品。 2)推出数字科技、 交互体验等创新文创作品,与美食、 服装等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 3)融入新兴商业模式。 与文化旅游、 文创园区等进行合作; 运用线上直播等方式进行文化传播; 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4)传播畲族文化理念。 通过网络媒体、手机媒体、 数字媒体等新媒体进行文化传播; 举办富有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 培育业务扎实的文化传播人才。 通过以上这些措施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独特魅力,拓展消费空间,传播畲族文化,培育传承力量。
3. 提升畲银技艺的文化价值
畲银是畲族民俗文化的视觉载体,它具有标志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凝聚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 机械化生产为制造畲银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也会削弱畲银的文化价值,进而导致畲银丧失符号价值。 坚持手工制作,传承古法工艺,控制机械化生产占比,传播畲银手工技艺的文化价值、 突显其民族文化内涵优势,提高畲银技艺的核心竞争力,自觉抵御机械化的冲击,势在必行。
在当今机器代工普及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制作出来的畲银更具稀缺性和独特性。 因此要保留银饰的手工制作,坚持精工细作。 即保留传统的手工制作方法,将 “操、 凿、 起、 解、 披”等技艺,传授给年轻一代,实行高标准、 精细化生产。 只在部分简单工序中适当使用机器辅助,保留畲银手工核心工艺。 手工匠心制作能突出畲银及其锻造技艺的文化符号,凸显畲银的差异性和文化价值,赋予产品更多的附加值,为畲银文化价值赋能。
4. 加强畲银品牌塑造
具有“共识性” 的商品难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 需求。 品牌塑造可以有效解决创新力不足的问题。 塑造畲银产品品牌关键在于理解畲银文化属性,明确品牌定位,构建富有特色和识别度的视觉品牌系统,创造独特的品牌命名、 标识。 品牌塑造可以激发设计师的灵感,为畲银设计的风格化和差异化提供更多可能。 同时,树立品牌效应能增强畲银技艺的影响力,有效促进畲银文化传播。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构建视觉识别体系,运用具有畲族文化元素的图形、 色彩、 字体等,设计出独特的品牌视觉识别系统来增强识别度。 2)选取富有民族特色、吸睛易记的语言命名,如采用畲族语言词汇组合等。 3)讲好品牌故事,讲述畲银工艺的来历、设计理念等。 4)做好具有畲族风格特色的产品包装、 店面装修、 展厅设计等工作,营造沉浸式的文化场景。 举办品牌发布会,展示最新产品,传播品牌文化内涵。 通过塑造整体品牌效应,加强畲银产品的个性化与差异化定位,把品牌基因烙在每件作品中,使其保持经久不衰的竞争力。
在品牌塑造过程中,精准分析目标用户,找准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诉求点,打造富有温度的品牌形象,提升用户体验,利用多渠道销售网络维系好与消费者的关系,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 进而实现畲银文化品牌传播、 销售网络建设、 消费者关系管理三者的有机结合,提高畲银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畲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畲银文化消费的繁荣发展。
5. 完善畲银的支持体系
完善的支持体系能全面促进畲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支持力度,将畲银产业纳入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创建行业信息数据库和展示交流平台。 开展产学研合作,鼓励畲银企业与高校的深度合作,共建开放共享的技术研发中心和培训基地。 此外,推动行业协会建设与发展,制定服务和质量标准规范,加强内部交流和自律,促进畲银产业良性发展。 最后,保护传统技艺,建立畲银技艺数据库,培养非遗传承人。 通过以上举措传承文化精髓,为畲银发展赋能。
五、 结语
畲银技艺蕴含丰富的文化符号价值,是可贵的文化资源。 畲银技艺面临着传统文化价值难以转化为文化经济的问题,传承发展陷入困境。 然而,后消费时代的到来为畲银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个性化文化消费的崛起,重新唤起大众对畲银这一独特非遗文化的重视。 推动畲银的创新发展,必须坚持以文化消费者需求为导向,整合畲族文化资源,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尝试开放式的创新,实现多领域的跨界融合。 此外,深度发掘畲族文化精髓,运用文化资本思维,以文化消费的力量滋养畲银技艺,使其既具文化经济价值,又充满非遗文化的生命力,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