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视域下的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育

2024-05-29王章林

王章林

(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江苏 南通 226300)

国学经典是教师传承中华文化、锻炼和塑造学生优秀人格的重要手段。国学经典教育以我国的优秀文化作品、文学产物为发力点,将中华传统美德与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教育活动中,对小学生实施更为完善的教学指导。在创新优化国学经典教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关注语文教学活动的德育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传承文化思想,落实全方位的文化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素材中的传统美德,感悟中华语言与文字中的独特美感,着力实现国学经典教育与德育的深度融合,构建更为完善的小学语文课堂德育融合教学机制。

一、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德育价值

(一)基于文化的德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指出,要深度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化学习能力与文化认知意识,对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深度优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小学生识文断字的基本语文技能,更要深度优化德育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主动传承本土文化资源。国学经典教育以本土的文化环境为切入点,将我国的语言文化、文字文化整合应用到语文课堂中,基于文化审美与语文学习的多元视角开展教学工作。在了解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同时,学生可以基于文化传承、文化认知的多元过程进行语文知识的探究学习,从而逐步发展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形成人文意识。小学语文教师在借由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实施德育的过程中,要关注教学活动中文化资源的呈现,利用文化元素实施德育,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完成文化传承任务,让德育的种子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扎根。

(二)基于情感的德育

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育人优势不仅体现在文化上和情感引导上,其呈现出的教育价值也极为出色。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语文教学活动时,要将中华优秀美德与文化转化为情感,围绕着爱国、和谐、包容等话题展开教学工作。如,在《示儿》中,让学生可以借助文本,感知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形成爱国之情;在《伯牙绝弦》中,让学生可以感受俞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情,了解知音文化。相较于文化素材,国学经典教育资源能以多元情感教育学生,在挖掘互动资源的同时,在感性的育人角度与学生进行互动。也正是因为有了情感上的交流,国学经典教育资源才能在德育活动中不断发挥价值。

二、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学会独立审美,培养自学意识

基于德育视角优化小学语文国学经典教育活动,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接受国学经典教育,形成在国学经典教育活动中挖掘语文知识、进行有效学习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实现德育的深度优化。但从既有的教学经验来看,国学经典教育大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文字之美、语言之美与画面之美无法呈现在课堂上,小学生难以结合文化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因此,在推动语文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尝试结合国学经典教育资源优化语文教学模式,挖掘文化资源与教学材料,创新小学语文教学课堂。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一诗的教学为例,古诗词作品从景色、感情与经历入手,描绘了夜晚儿童在草地里捕捉促织的场景,作者依靠文字将生动的画面呈现在了学生面前。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尝试结合古诗词作品的内容开展德育:《夜书所见》描绘了生动的景象,那么在中华古诗词作品中,是否还有这样具有“画面美”的文化作品?在引导学生搜集古诗词作品的同时,将中华优秀古诗词引入课堂,借由国学经典素材实施德育。如《夜书所见》《小儿垂钓》等,都是以文字描写场景,展现了文人墨客对于美的追求。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可以结合古诗词作品开展文化审美教学,引导学生配合古诗词作品展开书面创作活动,促使学生在审美、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以语言解读画面,以画面进行文字创作,感受国学经典素材中的美学元素,形成文化自豪感与审美追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优秀意识,优化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推动德育的落实。

(二)鉴赏文学资源,培养文化意识

针对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定位实施教育活动,教师要深度开发课程中的文化资源。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民族文化自豪感,使其形成传承文化、学习文化的优秀意识;另一方面,改变语文教学模式,在开发文学资源的同时创新语文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促使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学习。面对全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文学资源,感悟国学经典资源的文化魅力,培养学生出色的文化学习意识,让学生主动解读文本。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教学为例,文章虽为古文,却利用简短的篇幅表现了王戎的智慧。在完成文本阅读后,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着多元化文化资源开展交流活动。《王戎不取道旁李》取材于我国的文学名著《世说新语·雅量》,教师可结合相关文学资源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课堂上,选择《世说新语·雅量》中的相关故事进行展开,引导学生鉴赏文学资源。如“夏侯玄写信”的故事:夏侯玄靠在柱子上写信,当时天降大雨,突然一道闪电劈在了柱子上,左右吓得跌倒在地,唯有夏侯玄面不改色。在阅读文化故事的过程中,以文化解读角色身上的美好品质:面对突发情况仍能镇定自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中不被外界环境影响。我国的国学经典教育资源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思想,包含着对人物品格的赞颂、认可。学习经典国学文化,可以为学生树立成长的榜样,深度落实德育。教师要尝试以教材为切入点,以国学经典教育资源为要素,感知语文知识,开发人文课堂,让德育与文化教育同步推进。

(三)延伸教学范围,培养民族情感

基于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开展教学,除了对语文知识进行解读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将爱国、奉献、包容等美好品质融入教学中,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实现德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深度契合。同时,教师可尝试结合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范围,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与文化传承意识,推动德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有效融合。深度延伸教学范围,能让学生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感知民族情感,从而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铁杵成针》的教学为例,如果单纯从文化资源视角展开教学,学生无法体验到作品中的人文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文本资源拓展教学范围:将文本加工为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相传李白年幼时不爱学习,逃课到象耳山下玩耍,见到一老妇人在溪边摩擦铁杵制作绣花针,李白大受触动,完成了学业。在课堂上,呈现诗仙李白的故事:作为中华文坛上的千古一人,李白的诗词浪漫独特,将自然万物、侠士精神融入进自己的诗词作品中。李白的成功与他的性格、经历有着怎样的关系?提出问题后,围绕“诗仙的成长史”展开交流活动:天赋才华固然重要,但对于国家的热爱,面对困难的不羁性情,才是李白能成为诗仙的真正原因。教师可选择李白的山水诗、爱国诗展开教学,将课外的文化资源应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在鉴赏文化之美的同时进行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创造力与审美技能,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感。围绕着“中国文化”与“中国诗人”等关键词展开教学,发展学生的爱国之情,有助于教学的深度创新。

(四)汇总国学资源,实施主题德育

基于德育视角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除了强调德育与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契合外,也要关注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提炼、融合问题。将相同主题的文化资源整合应用到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文化意识与人文魅力,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教师要主动开发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围绕着相应的文化主题开展德育工作,感受德育活动中的精神内涵,为学生选定成长方向。教师对国学经典教育资源进行重新加工,结合多元化主题实施育人工作,有助于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创新应用。结合文化元素开展教学,教师要对国学经典教育资源进行汇总加工,对学生落实更为高效的教学,创新国学经典教育模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景阳冈》的教学为例,教师在主题德育活动中,结合角色特征与作者情感开展德育:部分学者认为,《水浒传》中的部分角色欺男霸女,打家劫舍,实在算不上好汉,也正因如此,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才会将部分角色一笔带过。但回顾我国文学名著《水浒传》,其中却对“武松”这一角色着墨甚多——作者利用十个章节来表现与武松有关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在完成文化背景解读任务后,教师将相应的学习材料呈现在语文课堂上,结合《水浒传》这一名著与课文《景阳冈》开展德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在景阳冈上,武松打翻老虎,威名远播;阳谷县内,面对恶人陷害,武松在报仇之后敢作敢当;刺配沧州,对屡次帮助自己的小官营知恩图报;飞云浦上,面对敌人的截杀面不改色。这样的武松是勇敢、忠诚、善良的代名词。在课外的延伸阅读活动中,可将《水浒传》中有关武松的章节提取出来,对人物进行系统化分析,从“成长”这一角度展开教学活动:学习武松身上的美好品格与奉献精神,感受武松的勇敢、忠诚与奉献。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国学经典教育资源是枯燥、乏味的,其切入点复杂,所包含的文化知识较为烦琐,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学习热情。在德育视角下,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兴趣发展特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素材实施教学,以此推动德育的落实。

(五)制作线上课件,推动深度德育

国学经典教育资源与现代教学技术深度结合可以实现德育的创新实施。对于小学生来说,由文字、故事构成的教学材料过于单一,感受学生语文情感与学习能力的独特表现,基于文化交流视角实施教学工作,才能让德育真正落实到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可尝试结合信息技术开发教学课件,推动线上教学的优化实施: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促使小学生形成爱国、忠诚的道德素养,不断完善小学语文德育渗透模式。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的教学为例,在解读教材内容后,教师可尝试结合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开展德育。教师将有关文化、传统的国学经典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如古诗词作品《元日》《田家元日》等,加工为教学课件,在线上环境中实施教学。在选定教学素材后,为学生下发文学作品读物,随后将其加工为线上教学课件,引导学生展开互动式学习。在线上视频中,教师要基于文化、民俗等多元视角实施德育。一方面,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解读春节中的驱赶年兽、盼望丰收、除祟等美好愿望,为学生预留探究的机会;另一方面,教师积极延伸教学范围,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对联与爆竹来源于我国“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火药,“年兽”这一形象,来自古人对神话中怪兽形象的化用。在开发线上课件的同时,教师要基于文化交流视角导入国学经典教育资源,让学生能在线上的学习中感悟民族智慧,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阅读、学习多元统一,才能实现有效的德育。

总之,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发挥出的教育价值不容忽视。教师要强调国学经典教育资源与文化知识之间的交互,发展学生的语文情感,从文化传承、语文审美、线上教学等角度开展教学,解读国学经典教育资源的文化魅力,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特征,深度育人,全面育人,创新国学经典教育资源应用方案,推动教学的全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