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2024-05-27韩金宏

商场现代化 2024年10期
关键词:现状与对策经济发展数字化

韩金宏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升级,数字化技术逐渐与多个行业进行融合,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多个行业领域实现了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强而有力地带动了诸多产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背景,本文在阐述数字经济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以零售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数字经济赋能零售行业发展的视觉,进一步分析经济发展的现状,并探索数字化赋能零售行业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探究数字化赋能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对策,以期可以将数字化技术的赋能作用、带动作用最大化显现出来。

关键词:数字化;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其已经融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基于此,把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进行有效结合,已经成为目前国家统筹推进并且大力发展的重要目标。数字化赋能已经成为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商业、产业、政府和社会等各个领域。数字化技术不仅为社会提供了更高效的生产和管理工具,还为创新和增长创造了新的机会。本文将探讨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应对这一趋势的策略。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阐释

1.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是指以数字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为核心,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数字经济包括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交易、数字化营销等各个方面,涵盖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政府、企业和个人生活能够产生深远影响。

2.赋能理论

赋能理论强调通过为个体或组织提供资源、技术、知识和支持,帮助其实现更好的绩效和发展。这个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赋能”或“能力赋予”,即赋予个体或组织能够自主行动和取得成功所需的条件和机会。赋能理论强调不仅要关注资源的分配,还要关注如何激发个体或组织的潜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目标和愿景。

3.分工理论

该理论强调社会分工对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根据分工理论的观点,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也可能导致社会中的阶级分化。分工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分工是以剥削工人为代价的,导致了财富的不平等分配。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分工导致了对工人的剥削,因为他们被迫出售自己的劳动力以谋生,而资本家则从这种交易中获取了剩余价值。基于这个背景,分工理论则主张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消除这种剥削和不平等,建立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其中生产资料为整个社会共有。

4.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分析企业的内部活动和如何在这些活动中创造价值。该理论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主要活动和支持活动两大类,主要活动包括从原材料采購到产品销售的一系列生产和营销过程,如生产、物流、营销和售后服务等;支持活动则包括企业内部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等支持性职能。价值链理论的核心思想在于企业可以通过深入了解和优化其内部活动,实现成本降低和产品差异化,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二、数字经济赋能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

1.数字经济助推了数字化产业的崛起

数字经济的崛起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强大动力。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AI)和物联网(IoT)等技术的发展,数字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增加,如“新基建”计划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数字化产业的发展。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超过45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超过一半。在此背景下,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双轮驱动,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成果显著,在2023年8月举办的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国数字经济相关信息得以发布。其中《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3》指出,中国的产业数字化发展速度较快,目前数字化产业比重由2007年的52.9%提升到2023年的81.7%,数字化产业在总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随着数字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数字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望引领经济发展。

2.助推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发展

中国的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的迅猛发展与数字经济的兴起密切相关。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和拼多多等的崛起,以及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支付工具的普及,极大地促进了在线交易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可知,202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了3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同时,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的国际站和京东国际等,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全球市场的通道。数字经济不仅使得信息流动更加高效,而且降低了交易成本,加强了国际贸易的互联互通。通过数字化平台,小微企业和个人卖家可以进入国际市场,这在推动中国的出口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表1数据显示,可知2018年至2022年,中国大宗电商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这充分说明了当前数字化技术助推了中国大宗电商市场的发展,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3.催生了移动支付和数字金融

移动支付和数字金融的发展是数字技术出现后最显著的成果之一。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发展上世界领先。在我国,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移动支付工具的普及率极高,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见图1)。据央行数据显示,2022年移动支付业务处理量已突破10046.84亿笔。

这一数据也助推了数字金融服务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从在线贷款到互联网保险,再到数字货币的试点,这些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了更多选择,使得消费者的支付方式得到了极大丰富。

4.促进了我国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

2022年中央财政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指出,加强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传统基础设施水平,是促进我国发展动能转变的新需求。近几年我国政府对于数字基础设施优化进行了多方规划,2022年发布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对于新型基础设施布局进行了要求。从中央到地方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着眼于未来的数字基础设施工程加速实施,在数字基础设施政策的有力支持下,截至2022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231万个,中国声明1.8万项5G标准必要专利族,全球占比近40%。

三、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数字鸿沟导致行业差距增大

随着数字化赋能的深入,中国经济的部分领域以及我国部分地区的经济获得了显著发展优势,但也导致数字鸿沟问题的出现,尤其是高科技与传统行业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例如,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与内陆及西部地区在数字化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差距使得后者在吸引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面临劣势。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中国东部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70%以上,而西部地区仅约60%,东部某些城市的数字经济增加值占比已超过一半,而西部地区这一比例不足三成。同时,如金融、信息技术等行业快速拥抱数字化转型,而传统制造、农业等领域由于资本、技术、人才等多方面限制,数字化进程缓慢,这不仅加剧了行业间的发展不平衡,也使得社会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一般而言,数字鸿沟的不断加深会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整体福祉的提升,对经济均衡发展构成挑战。

2.出现数据泄露等隐私问题

数字化经济虽然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便利和效率提升,但也伴随着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据统计,在2022年,中国网络安全事件频发,超过1亿用户的个人信息被非法交易。数据泄露事件不仅涉及普通民众,也牵涉多家大型互联网公司。例如,某知名企业的数亿用户数据在黑市上被非法售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事件凸显出在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之下,存在个人信息保护的薄弱环节。与欧洲的GDPR(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相比,中国的個人信息保护法(PIPL)于2021年出台,但在实践中,如何有效监管和执行仍存在不小挑战。从理论角度看,数据安全的隐患可以导致消费者信任危机,影响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影响了传统行业的部分就业

数字化转型在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也对传统行业的就业造成了冲击。以零售业为例,电商的崛起使得许多实体店营收下滑甚至倒闭,相应地,零售从业者也面临转岗或失业的压力。2022年,中国电商平台的市场交易规模达到了数十万亿元,同时,传统零售业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虽然数字经济创造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如网络营销、数据分析等岗位,但这些岗位往往要求较高的技能水平,对于那些技能转换能力较弱的传统行业工人来说,就业的门槛实际上提高了。根据就业再分配理论,经济转型期的结构性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减轻数字化对传统行业就业的负面影响,提供足够的再培训和就业服务,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4.监管立法难度加大

在数字化浪潮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发展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但同时也对现有的监管框架提出了新的挑战。数字经济的跨界融合、快速创新和普遍参与的特征,导致传统的监管体系难以适应新情况。以金融科技为例,它的发展突破了传统金融监管的边界,如互联网支付、P2P网贷等新兴业态的风险管理和法律责任划分问题尚未完全明晰。根据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络借贷平台问题频发,累计出现逾千起风险事件,反映出在快速发展中的监管滞后问题。此外,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算法歧视、市场垄断等新的监管挑战。根据监管沙盒理论,构建动态灵活的监管体系,通过实时监管试点,逐步完善立法,是应对数字经济监管挑战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中如何平衡创新与风险、自由与监管,确保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仍是中国乃至全球需要面对的问题。

5.给我国商品流通和供应链管理带来挑战

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在商品流通和供应链管理方面带来了一系列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商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都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问题。虽然数字技术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优化库存管理,但数字化带来的供应链数据的急剧增加和复杂化也使得供应链管理变得更加困难。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以便更好地预测需求、调整库存,并保持供应链的灵活性。在此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供应链更加全球化,但也带来了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全球性的突发事件,如疫情暴发、自然灾害等,可能对供应链造成严重影响。数字化时代的供应链更加紧密相连,一地的问题可能迅速扩散到全球范围,给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另外,数字化的推动导致了消费者对商品交付速度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期望。这对供应链的实时性和快速响应提出了更高要求。供应链需要更加灵活,能够迅速调整以满足市场的变化,而这对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电商的崛起改变了传统零售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电商平台对传统零售渠道构成了竞争压力。数字化的推动使得商品的流通更加多样化,企业需要在不同的销售渠道中找到平衡,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四、数字化赋能中国经济发展的对策

1.提升数字基建水平,促进经济数字化发展

中国在数字基建方面的投入一直是推动经济数字化的核心驱动力,而要进一步提升数字基建水平,应着重在完善5G网络布局、加强数据中心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扩大物联网应用、发展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领域发力。以5G为例,推动5G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可以助力中国零售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和精细管理。同时,我国应加大对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数据存储和处理的效率与安全,配套完善电力、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特别是政务云和行业云,这样不仅可以降低企业成本,还能提升各行各业在数据处理上的时效性和精准性,从而整体提高经济的数字化水平。为此,需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标准,通过财税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同时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形成良好的数字基建发展生态。

2.缩小地区差距,推动资源活化利用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依旧突出,为了缩小地区差距,数字化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手段。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建设跨地区数字化平台,充分提升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这样可以促进资源的活化利用,使得资源充分流通起来,从而有效促进这些地区的资源能够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例如,在发展的过程中,地区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直接销售,这种措施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活化农村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除此之外,数字技术还能帮助边远地区改善教育、医疗条件,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在线教育资源,尽可能提升教学水平,缩短城乡教育差距;当地卫生部门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服务来提升基层医疗水平。这些举措需政府牵头,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支持,激发市场活力,同时需要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吸引私营部门参与,共同推动资源的活化利用和地区差距的缩小。

3.充分利用多国免签,优化物流与供应链

在数字化经济背景下,国家开放多国免签政策为零售业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机遇。数字化经济的发展为零售业提供了丰富的创新工具和方式,同时多国免签政策为跨境零售提供了更便捷的条件。在后续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充分利用多国免签政策,使得零售商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本地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同时引进优质的国际商品。数字化平台的全球化特性使得零售商能够更容易打开新市场,吸引国际消费者。目前,社交电商的模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取得巨大成功,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商品推广和销售,可以形成线上线下的融合销售,拓展销售渠道。同时,在跨境零售中,高效的物流和供应链是关键要素。数字化技术可以用于实现全球供应链的透明化和协同,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交付速度。在数字化背景下,多国免签政策则为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通过结合数字化技术和跨境零售策略,零售业有望成为高端或优质商业的新增长点,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商机。

4.发挥数字经济优势,推动零售业服务业有效融合

零售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服务业则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两者的融合提供了新机遇。零售业可以通过采用智能化、网络化的生产方式,引入服务化理念,提供定制化產品和增值服务,如通过大数据分析用户需求,进行精准营销和智能制造,能够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服务业则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效率,如通过移动支付、在线预订等方式提供更加便捷的消费体验。此外,传统服务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如金融科技、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不仅拓展了服务边界,还提升了服务效率。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零售业和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和融合。这包括但不限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人才培养计划以及研发支持等。政府还应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促进产业链各环节的信息互通和协同。同时,通过构建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推动数据共享和应用创新,激发企业内生增长动力。例如,制定数据共享标准和规范,保障数据交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还需注意对传统产业工人进行再教育和技能培训,帮助他们适应新的产业要求,确保转型过程中的社会稳定。

5.确保数据安全,加强隐私保护

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日益成为需要重视的问题之一。这方面国家可以从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升技术防护能力、增强公众隐私意识等方面着手。首先,我国需要完善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数据处理的界限和规范,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并完善技术层面的保护措施,如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数据处理和存储的安全性。在社会上,各组织以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公众的隐私保护教育,提高他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除此之外,政府应牵头建立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安全协作机制,形成统一的应对策略,共同应对数据安全威胁。数字经济要想全方位赋能我国经济的发展,必须打消人们对于数字经济的疑虑,充分做好隐私保护以及数据安全工作。各方面加强人们对于数字技术的正确认识,充分促进数字技术更好地造福经济发展。

6.加强国际合作,促进行业发展

在全球化背景下,加强国际合作对于中国经济特别是数字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数字经济秩序。在此过程中,我国可以通过双边和多边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例如,参与国际数字经济项目,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共建数字丝绸之路,促进区域数字经济的共同发展。此外,中国还可以通过扩大开放吸引外资企业参与国内数字经济建设并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数字经济竞争。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有助于中国数字产品和服务的国际化,提升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中的影响力。除此之外,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许多行业还存在一定的发展短板,因此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应当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有效合作,充分引进最新技术,促进数字经济应用并服务于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

五、结语

本文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于数字化赋能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且基于目前数字化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指出,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当下,应当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利用好数字化技术,将数字化技术的优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进行有效融合,以优势带动短板的补足。同时当前我国在数字化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数据隐私容易泄露,传统行业的发展受到数字经济的影响以及监管立法难度增大等各种问题。基于此,我国应当因地制宜提升我国数字经济水平,推动我国数字化资源的活化利用,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助力我国经济整体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佚名.经济复苏的中坚力量——《2022中国数字经济企业发展报告》摘编[J].企业管理,2023(12):37-44.

[2]王钧挚,刘慧.市场情绪如何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J].金融与经济,2023(12):65-77.

[3]徐梅馨.长江经济带数字流通与经济韧性的协调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23(23):188-192.

[4]刘刚,董锦锦.数字化转型能否助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金融与经济,2023(12):53-64.

[5]余宁玲,王福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商业观察与展望[J].商场现代化,2023(23):80-82.

猜你喜欢

现状与对策经济发展数字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数字化制胜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