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缓急相济,大象无形

2024-05-27古欣

药物与人 2024年3期
关键词:象牙大象

古欣,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管中药师,执业中药师。北京市第三批中药骨干人才。国医大师金世元教授再传弟子、著名中药专家李京生教授入室弟子。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与鉴定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2022年、2023年《药物与人》杂志优秀药学科普作者。

在地球的生命之书中,每一种生物都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共同编织出这个星球的多彩篇章。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我们却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现实—生態系统的破坏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减少。此时,采用科学方法将已逝个体制作成标本,就成为了保存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工作中一项至关重要的科学任务。在国家动物博物馆“‘兽护家园—濒危旗舰物种保护特展”上的这头小象(图1),就是典型的剥制动物标本。栩栩如生的它不仅是观览中的点缀,为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源,同时也为展示和科普贡献了宝贵的素材。本期就请随药师一道,了解大象的生存状况,探索其在人类文化和医学中的独特地位,领略生命的美丽与神奇,唤醒对生态系统保护的关注和行动。

一、象影浮生

“大象”是哺乳纲长鼻目象科动物的统称,它们身体庞大却性情温顺,智商仅次于海豚和灵长类动物。作为群居动物,大象族群形成了典型的母系社会结构,其一般由8至10头成员组成,以一头德高望重的母象为领袖。这个团队关系稳定,成员间相互依赖,并能通过各种声波传达情感,以鼻子、耳朵和尾巴向伙伴传递信息,共同觅食和抵御敌害。按地质史时期,曾经广泛地分布着多种象类,包括原齿象、猛犸象、剑齿象、古菱齿象、乳齿象等。但是,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繁盛一时的大象如今只残存下亚洲象和非洲象两类。

即便如此,在人们努力探索如何与大象相处时,极少部分欲壑难填的人类却在保护珍惜与和谐共生之间,毅然选择了屠杀牟利。“犀象玳瑁,荆人以富”,受人类偏好与象牙贸易的影响,长而粗的象牙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所以,大象与象牙不幸成为了一些不法商贩趋之若鹜的存在,致使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大幅减少或降低。大象数量变少容易理解,但象牙质量为什么会变低呢?这是因为:根据自然选择,恶劣的环境容易激发动物的自保能力,典型的如壁虎的断尾求生。原本,非洲象无论雌雄都长有象牙,而雄性亚洲象也长有象牙。现在,为了种族的延续,它们的象牙开始变得越来越短,甚至几乎完全不长。有统计数据显示:在南非,不长象牙的雌性非洲象的比例已从3%飙升至98%,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人类猎杀已取代了自然选择。

这种情况引起了各国领导人的重视,他们陆续签署了联盟公约,商讨有效途径,采取限制措施,并付诸行动,以实现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此基础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自1990年起明确禁止象牙贸易;亚洲象被列入濒危物种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中国境内现仅存300余头。2021年,一群在云南栖息的野生亚洲象的“北上南归”之旅引发了全民的观象热潮,展示了中国多年来在保护大象方面所做的努力。

对于非洲象则有一些例外,CITES附录Ⅱ对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和津巴布韦等地的大象种群做了特殊的说明。这意味着,以上地区的大象可以在有控制的、科学合理的条件下用于商业目的,包括皮张、毛发、皮革制品、活体动物贸易,以及非商业性质的狩猎纪念物贸易和象牙雕刻等。

二、森罗万“象”

根据考古发现和历史记载,中国和大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知您是否留意过,凭借晚会节目频繁“出圈”的河南卫视,其台标就像个扬起鼻子的大象。这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标志,而是象征着河南与大象之间深厚的渊源。相关研究学者认为,古代豫州(中国古代地理区域名,当今河南省大部分属豫州)以产象而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也认为河南省的简称“豫”字是一个人牵着大象的形象。再者,源出北京市延庆区的妫水河,相传也与大象有关。从春秋时期“妫”字(图2)的构型来讲,左侧是“女”,右侧是“象”,意味着正在驯化大象劳作的人。以上表明:在遥远的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开始驯养大象,并利用它们进行劳作。

关于象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研究虽然相对较少,但它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所体现。在传说中,我们可以找到如“虞舜服象”“象耕鸟耘”“巴蛇吞象”等故事;在艺术方面,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常见象纹、象鼻纹和象首纹等装饰;在古籍图卷中,《山海经》《国语》《析津志》《康熙南巡图》(图3)等也有关于大象的记载。这些珍贵的文献无不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古代人们通过朝贡、捕获、战争、索买等途径获得大象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大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被视为珍馐款待宾客;有的被驯为象辇服务皇室;还有的作为象兵参与战斗。后来,随着气候的变冷和持续百年的猎杀,大象种群逐渐消失,人们只能通过大象的骸骨来想象其生前的模样。于是就有了《韩非子·解老》中提到的“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继而引申出了“形象”“想象”等表示“朦胧、不确定”的词语,让“象”字从动物飞跃到思想、从具体转变到抽象,拓展了人类认知的空间,也体现了“象”思维的精髓。

三、极口“象”斯

祖国医学对于“象药”的初步认知可追溯到秦汉时期,随着经验的积累,到元明清时期,“象牙”“象骨”“象肉”“象胆”“象睛”“象皮”,“象尾毛”甚至“象粪”等皆可入药。如今,囿于药材来源的限制,“象药”的应用寥寥可数,仅“象牙”与“象皮”有据可查。

1.象牙

象牙屑为象科动物亚洲象或非洲象的干燥门齿碎屑,《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言其具有清热定惊、拔毒生肌的功效,《中华本草》载其来源为雕刻象牙时剩下的碎料,主治癫痫、惊风、骨蒸劳热、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痔漏。内服可研末;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磨汁涂。至唐代以来,象牙屑一直用于伤口和溃疡的治疗。现代研究表明,象牙屑可通过激活PI3K/Akt和JNK/ERKMAPK通路,促进伤口的愈合。再者,我们在饮片龙骨中也能发现象牙的存在,即各种象类门齿的化石(象牙化石),一般称为五花龙骨,又称五色龙骨,具有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的功效。

对于临床应用中以骨丝冒充象牙屑的情况,可通过水试法或显微鉴别加以区分。水试法:将两者分别撒入水中,象牙屑会迅速被水浸润,变成柔软半透明状,并沉入水中;而骨丝不能被水浸润,仍保持原来性状,浮于水面。显微鉴别:象牙屑结构中含有细微的牙小管而无骨单位,骨丝则恰好相反。

另外,象牙横截面上的特有纹路(图4)也是其主要的鉴别特征之一,这种纹理被称为“旋转引擎纹”或“Retziusline”,即横截面上出现的两组互相成菱形交切(>115°或<65°)、颜色略有深浅差异的弧形纹(有些类似旋转引擎状的纹理),而在纵断面上则呈现为直线。正如每个人的指纹都与众不同一样,每根象牙的纹路也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特性为象牙附加了独特的防伪功能,成为制作私人印章的理想材料。

2.象皮

象皮(图5)为象科动物亚洲象或非洲象去毛的干燥皮,多呈长方形或方形片状,大小不等,厚0.5~3 cm,外表面淡灰棕色或暗灰色,密布细小的颗粒状突起和疏松不等的皮肤皱褶,有时可见棕色长短不等的粗毛,内表面较粗糙,灰黄至灰棕色,有纤维状露出物。断面灰白色至黄棕色,半透明,表面颗粒凸凹较钝,质坚硬,味咸微腥。传统的炮制方法包括切制干燥(取象皮,用火除去杂质及毛,以水浸泡2~3天至七成透时,取出,刷净表面泥土、食盐。润透,再晒至4~5成干时,切厚片干燥)、烫制(将滑石粉置炒药锅内加热至轻松滑利状态,放入净象皮片,武火炒制,翻动炒至鼓起呈黄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和粉碎(将烫制后的象皮用药碾或研钵研成细粉)。随着炮制技术的进步,润药机、炒药机、超微粉碎机等现代化设备相继引入,解决了传统方法生产周期长、产量小、质量不稳定的情况,显著提升了产品的外观性状、质量及内在检测数据。

象皮的藥用价值在古籍中亦有论述—《医学入门》曰:“煎膏药,去腐生新,易于敛口。”《本草纲目》载:“治下疳,烧灰和油敷之。”《本草新编》称:“专能生肌长肉。”现如今,《上海市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8年版)》收录象皮的功效主治为敛疮,止血;外用于疮口久不愈合以及外伤出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象皮具有抗炎、镇痛、促进肉芽生长等作用。针对这一优越性,除了象皮粉,含象皮类生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也十分广泛,尤以出自张山雷《疡科纲要》中的象皮生肌膏应用最多。该药用象皮作为君药,配以当归、血余炭、生地、生石膏、炉甘石等制成,有生肌、敛疮、杀菌的功效,对于治疗大面积褥疮及创伤久不收口等症效果显著。

四、“象”敬如宾

大象只是地球上所有已知生命的一个缩影,它们曾经是远古信仰的图腾,是居于生物链之巅的霸主,是自然界的“巨人”。即便在时空交错之间有些我们并未与之谋面,但我们与它们却共享着同一片天空。

日月盈仄,星河流转,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逐步对野生动植物痛下杀手,一点点抹杀那些构成它们灵魂的碎片:驯兽师,限制它们的自由;开发商,蚕食它们的家园;贸易贩,买卖它们的器官;偷猎者,剥夺它们的生命……人类可能认为它们已经完全屈服于自己的需求之下—殊不知,它们与天地同生,与人类共存,用特殊的方式帮助人与自然对话。

中药资源主要取自野生动植物,这一延续了千年的智慧让人能够更接近自然,提升对自然的认知,同时能够帮助人类治愈各种疾病。这一逐渐靠近并融入的过程也加速了医学的发展,最终成为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核心思想—整体观念一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提倡资源的持续利用。正如《道德经》所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历代先贤始终不渝地在寻觅自然的奥义,尝试与天地沟通,力求实现人与自然的平衡。

探索永远不会停步,在2024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每年3月3日)到来之际,希望我们爱护野生动植物,用之有时,取之有道;带着尊重自然的态度、爱护生灵的心境,去享受一场发现生命的旅程,共同筑梦蓝色星球的未来。

猜你喜欢

象牙大象
寻找象牙参
一根象牙筷
粉色象牙梦
象牙长啊长
象牙长啊长
大象无形
认真的大象
象牙战争
大象
大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