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遗珍宝,银杏惠人间
2024-05-27潘瑞肖孙冬亢静
潘瑞肖 孙冬 亢静
众所周知,3月12日(1928年之前,植树节定在每年的清明节)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提醒大家保护环境、爱惜植物。环境-植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从地球诞生的最初到文明延续的现在,哪种植物对环境的贡献最大呢?答案是何暂且不论,但我想“银杏”当在备选之中。
国人对银杏始终怀有特殊的感情,并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在生活当中。2006年3月12日,“孑遗植物”特种邮票(图1)首发式在“中国银杏之乡”山东省郯城县举行。这套特种邮票共包含四枚,邮票图名分别是:银杏、水松、珙桐和鹅掌楸。其中,所展示的银杏为中国特有树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不仅是我国的国树,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乔木之一。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银杏是现存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中的一根独苗,即银杏科银杏属银杏种。它的存在不仅见证了地球生命的演变,也提醒我们保护这些自然遗产的重要性。现在,请跟随药师的步伐,走近银杏、了解银杏,探索独属于它的本草之福。
岁月流金:演变与生存之道
大约3亿年前,银杏首次在地球上亮相。又经过漫漫的1.3亿年,到了恐龙称霸的时代,“银杏家族”的发展也达到了鼎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化,银杏却逐渐步入衰败。1.4亿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地球气候干冷,作为裸子植物最古老的支系之一,银杏不得不面对生存的严峻考验。随着第四纪冰期的到来,一波又一波的寒潮犹如利刃一般,不断侵削着银杏残存的生长“地盘”。不幸中的万幸,我国山东、浙江、安徽、湖北一带受影响较小,作为“孤儿”的银杏才得以在这片土地上残存下来。
银杏历经千年磨难却依然傲然挺立的精神,让古人很早就喜欢上了这种充满历史厚重感的树木,心中对它不禁地滋生出一种敬仰之情。他们对银杏的命名充满了智慧与浪漫:在宋代初期,因其形似小杏且核色白如银而得名“银杏”;银杏叶的形状类似鸭掌,故而又有“鸭脚子”的别称。另外,银杏还有一个名字叫“公孙树”。这是因为:银杏树生长缓慢,寿命极长,果树在自然条件下需要二十多年才开始结果,四十年后方可大量结果(雌树结果,雄树不结果)。因此,一开始种下银杏树苗的人,最后食用银杏果的很可能是他的孙辈,故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古韵诗意:意象与情怀之篇
浙江天目山开山老殿下,海拔1040米左右处的悬崖峭壁上,屹立着一组野生古银杏树—被称为“五世同堂”的世界银杏之祖,它有着一万两千年以上的树龄,历尽沧桑,存续至今,依然魅力无穷,吸引文人墨客来此留下优美诗章。
北宋文坛巨擘欧阳修曾作《答梅宛陵圣俞见赠》一首,诗中借银杏来抒发知己之间的情谊,堪称佳作。宋诗的“开山祖师”梅尧臣对银杏也有一种偏爱之情,他曾触景生情赋诗一首:《依韵和齐少卿龙兴寺鸭脚树》。苏轼为了表达对银杏树的敬慕之情,也曾写到“一树擎天,圈圈点点文章”,将俊美高大挺拔的银杏树勾勒得出神入化。著名田园诗人杨万里很喜欢吃银杏果,于是便有了这首《银杏》:“深灰浅火略相遭, 小苦微甘韵最高。未必鸡头如鸭脚, 不妨银杏伴金桃。”
告别古代,中国现代作家郭沫若曾热情地赞美过银杏树,并写下“亭亭最是公孙树,挺立乾坤亿万年。云去云来随落拓,当头几见月中天”的文字。1942年,郭沫若在《新华日报》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了将银杏定为国树的倡议,文中写道:“自然界中已经是不能有你的存在了,但你依然挺立着,在太空中高唱着人间胜利的凯歌!你这东方的圣者,你是中国人文的有生命的纪念塔,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证人。你是只有中国才有呀!你是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呀!”
青叶化金:成长与蜕变之法
银杏这棵珍稀的古树,历经岁月的沉淀,结出极为珍贵的药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中收载有银杏两个药用部位:叶和种子。
(1)银杏叶:秋季叶尚绿时采收,及时干燥而得。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瘀血阻络,胸痹心痛,中风偏瘫,肺虚咳喘,高血脂症。以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制作而成的现代常用制剂(如银杏叶片、银杏叶胶囊、银杏叶滴丸等),在预防及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作用显著,销售量一直位居前列,是治疗老年常见病的“明星药”。现代研究表明,银杏叶提取物中含有大量黄酮类化合物,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障碍,对于冠心病、脑梗死等疾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同时能够调节患者的神经功能。
(2)银杏种子:也叫白果,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而得。关于白果的炮制方法,《万病回春》有“去壳,切碎、炒制”;《滇南本草》有“同糯米蒸”;《本草品汇精要》有“火煨去壳用”;《中国药典》收载的白果饮片则有白果仁和炒白果仁,用时捣碎。白果味甘、苦、涩;性平。具有敛肺定喘,止带缩尿的功效。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现代研究表明,白果含有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矿物质、氨基酸粗纤维及多种维生素等成分,具有降低血压、扩张血管、抗菌、平喘等药理作用。
叶落香传:文化与味觉之旅
自古以来,白果便是中华美食中不可或缺的珍品。2002年,白果被列入国家公布的“药食两用”中药名单,更凸显了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在众多以白果为主料的菜肴中,孔府御制名菜“诗礼银杏”独具特色,其历史地位甚至高于满汉全席。相传,孔子曾教导其子孔鲤学习诗书礼节,强调:“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一美谈后来成为孔府“诗礼世家”的典故。“诗礼银杏”取材于诗礼堂前的两株银杏树,每逢秋季,其果实硕大丰满,成为鲁菜-孔府宴中的名肴珍品。这道菜以清香味甜、柔韧筋道的特点著称,具有解酒、止咳的功效。“诗礼银杏”的制作方法如下:
【食材】白果750 g、蜂蜜50 g、桂花酱2.5 g、白糖250 g、猪油50 g。
【做法】①將白果去壳,用碱水泡一下去皮,入锅中用沸水稍焯,以去苦味,再入锅煮酥取出;②炒锅烧热下猪油35 g,加入白糖,炒制成银红色时,放入清水100 mL以及白糖、蜂蜜、桂花酱,并倒入白果,熬至汁浓,再淋上猪油15 g,盛浅汤盘中即成。
除了御制菜外,白果还可以用于日常菜肴的制作,如“白果炒虾仁”“盐焗白果”等。这些菜肴不仅保留了白果的营养价值,还赋予了其更多的美食享受。不仅如此,在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领略到中华美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慎用警语:禁忌与风险之项
银杏的裨益难更仆数,但在享受其美味和药用价值时,我们必须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人类经过长期对银杏的栽培及研究,选育出许多种子大、种仁品质好的优良品种用于生产干果,如大梅核、洞庭皇、卵果佛手、棉花果、无心银杏、小佛手等。有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白果(银杏种子)各个部位中均含有银杏酸,其平均毒性含量由高到低分别是:胚芽、外种皮、内种皮、胚乳。因此,在采摘和清洗白果时,我们应佩戴手套,防止因皮肤接触外种皮而引起发炎、发泡。如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冷水冲洗或使用炉甘石洗剂涂抹—切勿用热水清洗,因为皮肤遇热会使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加重炎症。如果过敏严重,建议立即就医。
采摘和清洗白果时需要注意,食用白果则更需谨慎。食用前,不但要去掉白果黄白色的外壳,还要去掉内层红褐色的薄皮以及中间的绿色胚芽。《本草蒙筌》中提到:“生食戟人喉,炒食味甘苦。”具体到食用量,《中国药典》明确指出:白果仁生食有毒,用量为5~10 g。另有文献资料显示:过量食用白果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症状,偶有末梢神经功能障碍。因此,我们在食用白果时,应注意方法和用量,避免生食和过量食用。
一旦不慎中毒,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①立即催吐,洗胃或导泻,洗胃可用温开水,导泻可用番泻叶;②口服鸡蛋清,保护胃黏膜,减少或阻止毒物继续通过胃黏膜吸收;③多喝浓度高的糖水、茶水,促进排尿,加快毒物排出;④用甘草15~30 g煮水服用或饮绿豆汤。
小小的银杏拥有大大的能量,集药用、食用与观赏为一身,不仅是文人墨客抒发情怀的寄托之物,更是治病救人的神奇良药;它穿越千年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同时也告诫我们:我虽美味,但不要贪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