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土中国》素材拓展与运用

2024-05-26李兰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乡土中国先辈机长

得分点

让我先说明,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譬如在印度有些地方,丈夫死了,妻子得在葬礼里被别人用火烧死,这是礼。又好像在缅甸有些地方,一个人成年时,一定要去杀几个人头回来,才能完成为成年礼而举行的仪式。我们在旧小说里也常读到杀了人来祭旗,那是军礼。礼的内容在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这套方法并不是由每个人自行设计,或临时聚集了若干人加以规划的。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试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地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从每个人说,在他出生之前,已经有人替他准备下怎样去应付人生道路上所可能发生的问题了。他只要“学而时习之”就可以享受满足需要的愉快了。

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选摘自《乡土中国·礼治秩序》)

深度思考

角度一:视野的局限会导致认知的偏差。

或许很多同学在阅读到《乡土中国》的这一节之前,都没有意识到“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我们今天一说到“礼”,只会想到“彬彬有礼”“礼尚往来”“礼贤下士”等词语。所以说,我们很容易被自己的生活经验所局限,以为很多事情“向来如此”,但这个世界何其广阔,不同时间和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习俗又何其迥异,我们今天认为“天经地义”的事情,在过去看来可能就是“大逆不道”,在其他地方看来可能就是“匪夷所思”。故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不能被经验所局限,我们之所以要多阅读,多出去走走,为的就是开阔眼界,打破自己的思维藩篱,看到更多元的价值样态和生活样态。

素材对接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以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这是“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给香港无线电视女主持人陈贝儿的颁奖词。最初决定拍摄《无穷之路》,便是因为不满某些外媒恶意编造一些诋毁中国的负面报道。陈贝儿觉得,“作为一个媒体人,我真的不可以只看人家的报道就信以为真,而是真的要亲身去看、去听,用事实让对方心服口服。”“一定要把自己体会到的,真实地传达给观众,这是我的使命感,想让海内外知道真实的中国是如何模样。”

运用示例:这世界存在有太多的“偏见”,以及随之而来的“误判”。就好比,我们在看《乡土中国》之前会笼统地认为,“礼”就是美好的谦逊的代名词,而忽略掉“礼”可能存在的残忍野蛮的一面;就好比陈贝儿在谈起筹拍《无穷之路》的初衷时所说,外国人根本不相信中国人提前十年完成了全面脱贫的目标,他们靠直觉判断,中国人就是在说谎。我们想要消除偏见,还原真相,就得沉下心来踏踏实实地读书,就得打开门去诚诚恳恳地经历。只有我们打开了视野,才能有可能消除因盲区产生的误区,才有可能避免因怠惰产生的傲慢。

角度二:规范是为了教会我们承担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费孝通先生说:“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换句话说,也就是“行为规范”最终指向的是“便于人们进行合作,以完成满足大家需要的社会任务”。那么作为一个社会人,要想尽量避免矛盾冲突,更加高效地完成自己之于社会的责任和使命,就得遵循“行为规范”。而“行为规范”也就是为了教会我们如何能够更好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素材对接

“中国机长”刘传健在风挡玻璃破裂的情况下历时34分钟的成功备降,成了中国民航史上一次史诗级壮举。事后调查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36次致命的危机,但刘机长每一次操作都精准无误,完美避开了每一个错误。之后他还能清晰还原险情发生时的每一个动作。这是碰巧的幸运吗?一定不是。刘传健机长后来接受采访时说,机长组和乘务员组每次出航前都会进行日常的行为规范内训问答,然后同机组人员一起进餐,沟通航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每一个时段都精确到分钟,每一个环节都如行云流水。

运用示例: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所有的行为规范都是前人的经验,乃至于教训的总结。我们要用某些行为规范来要求自己,不该因为它是外界强加给我们的律令,而是因为它会告诉我们在特定的情境下我们该如何行动才是“合式”的,才是安全的,进而才能更好地履行我们的责任,担当起我们的使命。“中国机长”刘传健能在极端情况下依旧有条不紊地完成紧急迫降,靠的就是平常严格遵守飞行员的行为规范带来的职业能力,恰恰是他日日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帮助他把应急操作变成了本能反应。

角度三:我们不仅要敬畏传统,还要感激传统。

《乡土中国》中说“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那是因为我们托祖宗之福,一一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亦即传统可能不光在约束我们,其实也是在帮助我们。“传统”其实就是既定的行为规范,是先人们经过长期摸索沉淀下来的最恰当的行为方式。所以说,在没有理解传统的情形下盲目地反对和颠覆传统,往往会引出相应的“后果”——毕竟,传统是先辈们生活经验的结晶,我们理应对此保持敬畏。而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传统是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安全秘钥”,寄托了先辈对后代的爱护,是先辈跨越时空凝望我们的眼睛。

素材对接

中国人素来有在不同节气或节日配以不同美食的讲究。比方俗话说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三月三(农历),荠菜赛灵丹”等。还有俗语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传说北方人冬至讲究吃饺子,起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在冬天看见乡亲受冻饿之苦,不少人连耳朵都被冻烂了。于是他就叫弟子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再用面皮包裹捏成耳朵的样子,放下锅里煮熟,做成“驱寒矫耳汤”施舍给乡亲吃。乡亲们服食后,冻伤的耳朵就被治好了。

运用示例:对待传统,我们除了要了解、理解、敬畏之外,还应抱有一种感激之情。因为传统里的很多规矩是先辈们一代代经验的累积,甚至还包含有他们试错的教训。他们把嘱托变成一种规矩绵延下来,慢慢地就积淀成了所谓的“传统”。比如老祖宗传下来的“冬吃萝卜夏吃姜”,“三月三(农历),荠菜赛灵丹”,都凝聚着先辈们朴素的生活智慧,寄托着他们对子孙后代健康幸福的殷殷祝愿。

(编辑 :李跃)

猜你喜欢

乡土中国先辈机长
不忘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摩根机长与“幸运女神”
传承先辈精神 再造澧县辉煌
中国机长
中国机长:鹰击长空,扶摇直上九万里
川航出了“中国版萨利机长”
再思20世纪上半叶的乡村建设与改造
“乡土中国”的审视一种
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
“后乡土”视域下农村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