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生命和选择”导写
2024-05-26尹继东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让生命在建功立业中绽放光彩;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让生命在纯朴的田园生活中回归本真;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让生命在自由与抗争中表现出别样的光彩……这些都展现了生命的不同选择。也有许多平凡的人,在平凡的生活与工作的不同选择中,展现了各自生命的多彩。但回望现实,很多人被困束在紧张忙碌的生活中,或者身处困顿、遭受挫折,更有甚者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他们无法对人生作出最佳的选择,乃至放任自流,最终让生命失去了光彩。
作为高一学生的你,对此有何见闻、经历或思考和感悟呢?请结合以上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命题人通过对不同类的人作出不同选择的原因与结果的事例呈现,引导考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是人们主动选择而形成的。材料涉及两个关键词的理解:“生命”和“选择”。何为“生命”?“生命”既有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命,也有精神意义上的“生命”,即人存在的性质、意义、价值,它往往与精神内蕴、人格特征、灵魂尊严、价值追寻等内容相关联。何为“选择”,即从一群或一组中挑选,它意味着存在某种矛盾对立或者两难的处境,需要在其中作出权衡比较。“生命的选择”即意味着你所做的选择必须是基于对生命的思考。
因此,作文的重心在于对生命及其意义等作出审慎思考、对人生价值追求等作出比较权衡,进而写出“生命的选择”的过程、原因或者结果。
例文
暗处生长,终会馥郁传香
□江苏省泰兴中学 刘禹轩
秋意正浓,冷风不停地催促着我的脚步。踩着满地的银杏叶,我随人流快步走着。
游人涌入各个展厅,我流连其间,本想跟着大众一路向东,蓦地,一扇黑漆大门于半掩之中透出的神秘与沧桑将我吸引,我不由得向其走去。
偌大的展厅之中,人并不多,灯光聚于一展台之上。我轻靠近展台,台上是一柄鞘。
那是怎样的鞘啊!
它用黄杨木制成,色泽古朴典雅,表面细细地刻着或深或浅的祥云花纹;它内敛谦逊,细腻温和,似乎有隐约的木香传来。它不咄咄逼人,温文儒雅;它不露出锋芒,敦厚深沉,淡泊温和。鞘似位老者,端坐而谋。读着柜前的介绍方知,这是汉朝时期一柄木鞘的复制品。而一旁陈列的便是同一时期的、早已布满灰尘被腐蚀的原剑。
我望着剑与鞘,久久没有挪动。在我印象之中,鞘一直为剑而生,这是它一生的选择,它似乎并不重要。而剑,看那锋利的面庞,令人心生寒意,似一双无情之眼,逼出你心底的恐惧。它是沙场上的利器,沙场是它渴望的地方。它锋芒毕露,尽情展现自己闪耀胜利之光,这是剑一生的选择。我看着剑,忽然想,我自己的人生选择是什么?答为不知。像剑一样,锋芒毕露?我否定,剑虽锋利但离了鞘却敌不过岁月的侵蚀;像鞘一样,内敛含蓄?我否定,因为鞘虽重要但离了剑却也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木制品。
我忽知。剑,“十年磨一剑”,经历了淬火锤锻,千难万险;鞘,也经细细雕琢,最终出世。它们都于暗处生长,最终合作,而馥郁传香。
我应有剑之面,能生于忧患,建功立业,遇见虎豹豺狼,挺身而出;更应有鞘之面,在机不与吾时,韬光养晦,也能在普通日子里,安于平凡,享受静谧人生。鞘剑合一,应是我人生的最佳选择。
其实,选择诸多,走法不同,结果也不同。但是我相信,暗处生长,终会馥郁传香。我走出展厅,大步迈去。从此,我知道,我的人生应持剑拿鞘骑马而上!
评点
人生该何去何从?是建功立业还是安于平凡?这似乎是个亘古未休的话题。作者以参观鞘与剑为引,通过写鞘与剑的选择,认识到了人生的选择应该是“鞘剑合一”,既要有“剑之面,能生于忧患,建功立业”,又要有“鞘之面,在机不与吾时,韬光养晦,也能在普通日子,安于平凡,享受静谧人生”。文章思考的角度独到,以物喻理,启迪智慧,在巧妙的构思之中,完成了“生命的选择”的诠释。
(编辑: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