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右溪——甲骨文一点儿也不冷

2024-05-26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冷门理想主义汉语言

你见过用甲骨文讲述商朝故事吗?浙江95后女孩李右溪就做了这样的尝试。这个“最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将甲骨文与商朝故事结合,通过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一阵“甲骨文”热。

人物解读

角度一:兴趣决定选择。

李右溪对文字的热爱,就像甲骨文契刻于龟甲和兽骨,深深刻在成长轨迹中。考入浙江师范大学后,李右溪选择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生阶段学的是汉语言文字学。因为对文字的源头比较感兴趣,她选择了比较冷门的甲骨文方向,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

角度二:专业成就精彩。

要把冷僻、枯燥的甲骨文,做成人人喜欢的视频,没有那么容易。对内容的苛求,让李右溪扑在殷墟甲骨文数据库、《甲骨文词义论稿》《实用甲骨文字典》等平台和材料中挖掘选题。为求精准,她每次写脚本都会查阅相关论文、书籍,并在视频显眼处打上引用标注。她还很注意打磨脚本,灵活运用“爆梗”“段子”等将商朝的历史文化与当下热点相勾连。

角度三:理想主义另类传承:好奇之外多了份责任心。

视频爆火之后,李右溪的导师陈年福看到后,特意给她打来电话:“可以继续将短视频科普做下去,以后发布前我给你审稿。”陈年福是典型的甲骨文学者,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治学。与导师的穷经皓首不同,李右溪认为自己只是甲骨文爱好者,所做的也是理想主义的另类传承,“当初学甲骨文那份好奇心,到现在还没用完。如今又多了份责任心。”

运用示例:

古老和创意碰撞的浪漫,体现在现代艺术和设计中。比如北京奥运会千姿百态的运动造型,正是融入了甲骨文的元素;现在社交软件上大家斗图用的甲骨文表情包,萌感十足;95后女孩李右溪通过当知识博主的方式,把甲骨文带火。这些人类文明最初的文字,延续出跌宕起伏、璨若星河的中华文明,书写着中华儿女的生生不息。科技发展、文化跨界,为冷知识架起了一座座与大众沟通的桥梁。当冷门绝学走入大众视野,带动了公众了解甲骨文,进而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

(选摘自《光明日报》《新京报》等/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冷门理想主义汉语言
冷门继续
轻松掌握“冷门”文体
动物“冷知识”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一部理想主义长篇小说——评李保均《花农》
在八十年代的理想主义气质中*——评长篇小说《花农》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芳华》:事关理想主义的陨落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
理想主义长安马自达MAZD C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