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命运的礼物”升格指导
2024-05-26韩莹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奧地利著名传记作家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所指的事件是:玛丽·安托瓦内特进入巴黎,成为王后,她的美貌和气质倾倒了这座城市,民众的欢呼簇拥让车队无法前行。她身为王后却沉迷享乐,拥有权柄但无所作为,更干扰朝政,误国误民。20年后,她被民众送上断头台。
而作为即将走进高三的学子,此刻的你,经历过十几年的人生,正走在起伏不平的青春路上,面对不可预知的命运,你如何看待“命运的礼物”呢?或许你收到过,或许你正在收,又或许你将收到……你考虑过“礼物的价格”吗?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写作指导
材料第一部分引用茨威格的名言,并介绍了名言背后的故事: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王后,却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最终魂断巴黎。这是一个反面材料,警示我们要认识到欲戴其冠,必承其重。材料第二部分,明确写作者的身份——即将走进高三的学子,写作任务——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三个“或许”引出了“命运的礼物”三种状况:已然、实然、将然,启人深思,礼物背后有价格,必将为之付出代价。材料中“命运的礼物”,于即将进入高三的学生,可以是美好的青春年华,是短暂的成功,还可以是一份真挚的友情,也可能是挫败困境置人于死地而后生。这些礼物的价格,可能是为之付出的努力,也可能要有所取舍放弃,甚至关涉尊严、道德。在考虑命运的礼物之价格后,或珍惜善用,或审慎取舍,或直面接纳,或勇于抗争。
原文呈现
以奋斗迎接命运的礼物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谭颖妍
茨威格在小说《断头王后》中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诚哉斯言,如果我们只欣喜于得到礼物的快乐,却不能与礼物的价值相配,那么这份礼物很快就会逝去。在只争朝夕的新时代,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青年学生,我们应珍惜安定的学习环境,不忘时代的殷殷嘱托。(开篇破题,观点与题目中的核心概念关联不明显。)
新时代青年应以自强之力托起民族命运。忆往昔,文天祥面对敌军宁死不屈,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为了可爱的中国”,冲锋陷阵,击退外强入侵,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如今,青年战士用身躯抵挡外敌,“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这铮铮誓言捍卫我们生活着的和平环境。面对这命运的馈赠,吾辈青年更应向他们学习,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为中华大地谋划崭新蓝图,托举起民族命运,这正是我们赋予礼物的价格。(分论点一与核心概念关联不紧密,缺乏阐述过渡,前两则素材分析不充分,似与观点游离。)
新时代青年应明青春之志,成为家国脊梁。中国核武器事业奠基人和开拓者邓稼先,他的一生没有犹疑,没有矛盾纠结,在马革裹尸的战场,在浩渺无边的荒漠戈壁,以全部的心血与力量研制中国的“争气弹”,为中华打造国防重器,抵御时代风浪。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田野,面对困难,没有退缩,面对获得的成就没有骄傲,以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解决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拮据的生活未能让其嗟怨,落后的科研条件未能让其迷茫,他以拳拳的报国心,研制出国产大飞机。正是无数仁人志士的努力,才创造出如今安定的生活环境。面对命运的馈赠,吾辈青年何不向他们学习,树凌云之志,融小我于大我,以青春之我成为家国之脊梁,这正是我们赋予礼物的价格。(分论点二与分论点一重合,论证逻辑与题目的逻辑不符,我们应如何给付礼物的价格,而不是我们获得的礼物,是何人馈赠,从何而来。)
新时代青年应以拼搏之心面对命运的挑战。有时候命运的礼物不一定光鲜美好,但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改变自己的命运。请看盲人女孩马奕菲,坎坷的人生并未将她打倒,她饱含泪水把一首曲子弹上几千遍,最终收获音乐学院作曲专业录取通知书;请看苏炳添,面对近30岁的高龄和满身的伤病,他也迷茫过,但仍努力向前,用拼搏的汗水最终冲破“十秒”大关……他们敢于与命运对抗的精神令我们动容,他们赋予了我们处于困境时,勇敢面对“命运的礼物”的力量。面对命运的馈赠,吾辈青年何不向他们学习,挥洒青春汗水,创造属于我们的未来,这正是我们赋予礼物的价格。(辩证思考,命运的礼物可能还有负面的影响,论证时对价格的阐释不够鲜明。)
青春无边,奋斗以成。对中国青年来说,欣然接受伟大时代这一礼物,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前进道路上,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更应激发强国有我的青春激情,不懈奋斗,广大青年定能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书写壮丽的青春篇章!(结尾论述回扣即将步入高三的青年学生的身份,呼吁号召由此较为空洞。)
技巧点拨
文章在论证上,有以下问题:
1.审题有标签式的问题。对于命运的礼物及其价格这一话题的理解有套路式的写作之嫌,前两个分论点有重叠之处,皆论证新时代青年应有家国情怀。
2.论证主体段中对核心概念的阐释分析不足。分析材料时没有鲜明地体现出与观点的契合,对观点的进一步阐述缺失。
3.写作者的身份意识不强。文中论述没有针对性,即将步入高三的青年学生,对自己已经得到的,正在享用的,或将要收获的命运的馈赠,如何给付相应的价格。
升格建议
1.准确解读“命运的礼物”与“礼物的价格”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2.紧扣两个核心概念,有的放矢地分析材料,增强说服力。
3.写作者的身份意识要加强,作为即将步入高三的学生,思考如何备考,如何面向未来命运的挑战。
升格作文
珍视命运的礼物
□广东省佛山市实验中学" 谭颖妍
茨威格在小说《断头王后》中留下一句经典名言:“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人生路途,命运的礼物接踵而至,每份礼物都有属于它的价格。我们在面对命运赠送的礼物时,要认识到这份礼物的价格,甄别,珍惜,以奋斗之姿拥抱礼物。(开篇以材料破题,亮出写作者身份,表明观点。)
命运赐予的很多礼物,其实早已暗中标好了价格,我们要甄别。(分论点一,指出礼物需鉴别,不是一味接收,初显辩证分析锋芒。)
有时,我们拥有别人眼里的好运气,一帆风顺、心想事成,或许就是得到了命运的青睐。命运赠予的这些礼物,自有其标价,倘若仅是短暂虚幻的荣耀,自身尚无相匹配的实力,则须舍弃。王后玛丽拥有无上的权力,却耽于享乐,不去尽责,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武亦姝16岁一夜爆红,18岁拿到北大的保送名额,命运女神的眷顾令人艳羡,她却没有欣然领受,而是坚持高考,凭实力入读清华新雅书院。她恰恰意识到这些幸运的礼物,会让她迷失自我。只有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才能安然领受命运的馈赠。甄别礼物,辨识礼物的价格,最好的路径是阅读,从书籍中找寻人生导师,烛照人生之路。(正反对照,从女性素材角度对比论证,指出礼物需辨别,培养辨别能力的路径是阅读。)
然而,命运的礼物也许并不是公平的,不总是美好的。(分论点二,礼物并非总是美好的,也许是厄运,拓展思维空间。)
命运似乎在人们面前打开盲盒,有人随机抽到了“下下签”,“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他们却以百倍的努力,逆天改命。盲人女孩马奕菲,幼年失明,面对命运的不公,她并未熄灭心中那颗热爱音乐的心,最终以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星海音乐学院录取;苏炳添,对于运动员来说近30岁的高龄,满身的伤痛,他也曾迷茫过,但仍无畏挑战,用拼搏的汗水最终冲破“十秒”大关……他们给予了我们处于困境时泰然面对“命运的礼物”的力量、异乎寻常的勇毅,超越自我,正是我们从容给付的价格。(正面排例论证,以年龄为序,阐述面对命运的不公,以个人的奋斗交付礼物的价格,改变命运。)
即将步入高三的我们,在最美的时光,无忧地受用着命运最慷慨的馈赠——和平安定的环境。这份礼物凝聚着多少志士仁人的守望:23位研制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隐姓埋名潜心俯首于荒漠,古稀尚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青年战士用身躯保卫边境,“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犹在耳边……俄乌战争仍在持续,加沙的炮火还在燃烧,今天的和平环境,并非永恒不变的存在,需要一代一代的青年接力守护。珍惜这最珍贵的礼物吧!(结合写作者身份,关注世界变幻的形势,强调珍惜时代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要接力守护。)
命运无论赠予什么样的礼物,我们都要仔细甄别,以智慧直面它,辨清其价格,在美好的青春年华,珍惜时代机遇,以奋斗之姿拥抱它。(总结全文,再现观点,简洁得当。)
评点
升格后的文章亮点在于思维空间的拓展,如何迎接“命运的礼物”是一个常规话题,作者从材料“断头玛丽”故事带来的思索着手,得出不可盲目接收命运赠予的美好礼物,先要辨别,再谈及命运赋予另一种礼物——厄运、挫败等,指明要抗争改命,最后关联写作任务、写作者身份,结合时代特征,阐发青年正享有最珍贵的礼物——和平安定的环境,必肩负责任使命。写作思路层次分明,解决问题有深度,体现身份而视野开阔,语言富有时代气息。
(编辑:李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