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菜市场成年轻人打卡地
2024-05-26
南京科巷菜场、杭州大马弄、北京三源里……随着文旅市场的进一步复苏,不少年轻人在参观当地旅游景点之外,也更愿意去当地菜市场逛一逛。纵览当下的各大社交平台,不少打卡菜市场的年轻人或在攻略笔记里分享“菜市场打卡笔记”,或在评论区写下“菜市场收获记”。打卡菜市场,已经成为了时下年轻人新的休闲方式。
文本解读
角度一:摆脱“数字倦怠”的新方式。
过去,我们很难将“菜市场”与“年轻人”相联系。因为在公众的传统印象中,菜市场一直是中老年人的“大本营”,和喜欢追求潮流、前卫的年轻人格格不入。尤其是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年轻人很难有时间去菜市场购菜,比起在不同的摊位前讨价还价、精挑细选,他们似乎更喜欢在忙碌后点份外卖、躺平看剧。也许,正是因为这份“数字倦怠”,不少年轻人渴望从一成不变的“数字生活”中跳出来,体验独属于生活的自由和纯真。
角度二:精神寻根。
小小的菜市场,最具烟火气,也最抚凡人心,能够让年轻人收获超越生活的精神体验。如今,随着城市化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上“人口迁徙”的道路。他们身处异乡,远离家人和朋友,虽然社交媒体缓解了他们一部分乡愁,但物理距离还是在某种程度上阻隔了他们和家乡的空间联系。这时候,作为埋藏一个城市人文情感的菜市场,自然就成为了年轻人“精神寻根”的依托。在和商贩的一句句交谈中,在挑选喜爱的食材过程中,他们不仅可以了解所在城市独有的琐碎小事、人文魅力,也能在无形中更好地融入这座城市,获得一种熟悉的归属感。
运用示例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菜市场作为一座城市重要的民生场所之一,代表着城市温暖民生“底色”。所以无论逛菜市场的是“中老年”还是“年轻人”,人间烟火气应该是它永远不变的“内核”,而在这最朴素的“内核”下,城市顺应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城市建设等发展趋势,继续通过“创新+融合”的经营理念,不断修炼“内功”,这样的烟火气才会更抚凡人心。
(选摘自红网、微成都/编辑:于智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