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生的各种“解”
2024-05-26本刊编辑部柳淳王居
“您要找什么?”这是每个迷茫的人走进借阅室时,管理员小町都会问的一句话。这句话像是有魔法般,让每个人愣住,思考:我在找一本书?抑或是一种人生?
《人生借阅室》是日本治愈系作家青山美智子的力作,讲述了5段人和书的动人羁绊。
终其一生,我们在找寻什么?当人生走入瓶颈,怎样跳脱出来,寻找出路?让我们通过阅读来探索人生的各种“解”,勇敢做自己,找到新的生活动力和前进方向。
打破停滞第一步
很多人都会经历这样的状态:刚开始心怀冲劲,准备轰轰烈烈做出一番成绩,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每天做着重复性工作,整日沉浸在终点在哪里、自己的路是否正确等问题。
朋香就是这样一个人。她从小乡村到大城市求学,毕业后在大卖场里面做女装销售员。21岁的女生,干着一份自己不算喜爱也不算讨厌的工作,没有其他技能,虽然是村里唯一来到大城市里、被同伴认为很“厉害”的人,她却又自卑又迷茫。这样的人生,还有没有别的可能?
幸运的是,她在管理员小町推荐的图书《古利和古拉》中获得了力量,对人生有了全新的感悟。
《古利和古拉》
书中讲述了田鼠古利和古拉的日常生活,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做好吃的,吃好吃的”。他们经常背着锅去探险,到森林里捡坚果,如果捡到满满一篮子橡子,就放很多糖,把橡果煮得甜甜的;如果捡到满满一篮子栗子,就把栗子煮得软软的,做栗子酱。一天,他们在森林里意外发现了一颗大鸡蛋。这可难不倒古利和古拉——在遇见大鸡蛋以前,他们早就学会了做蛋糕的方法。他们拉着大锅,背着大碗,在林子里烤起了蛋糕。小动物们闻着香味儿都跑来了,大家一起分享了好吃的蛋糕。
运用示例
与朋香的感受类似,当下的我们大都感受过人生的“停滞感”,一种处于“抑郁”到“幸福”之间状态——日子好像也能过,却感受不到成长。有人一边感慨世事无常,一边宁愿趴窝也不愿走出怪圈。但也有人,即使风雨交加,也不放弃自己,愿意突破当下的自己。就像要去森林深处捡坚果的古利和古拉,一面打理自己的生活,一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慢慢掌握各种技能,把它们储存起来。处于人生的停滞期并不可怕,最重要的是,不断修炼技能,积蓄走出去的力量。
以初心不变驾驭万变时代
夏美在编辑部工作了十五年,一直勤勤恳恳。三十七岁的时候,她怀上了宝宝,本来可以休一年四个月的产假,但为了不耽误工作,她决定只休四个月。这四个月她也没歇着,一直在跟进工作。可惜她这么苦心经营,回来后还是被调岗降薪。育儿的琐碎和艰辛、失去职位后的愤怒与不甘,让夏美感到绝望。但在读了小町推荐的《月之女童》后,夏美明白了幸福没有优劣之分,永远是未完成。
《月之女童》
书中讲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两只眼睛,用来看肉眼看不到的东西。一只是理性的,从逻辑角度出发的“太阳之眼”,它用明晃晃的光照亮万事万物,帮助人们认识事物;另一只是用情绪或直觉捕捉、联结事物,并希望与它们对话的“月亮之眼”。“太阳之眼”和“月亮之眼”缺一不可,它们久久地注视着,万事万物相互协作,谁也不否定谁。而我们就像地球,自己在旋转,一会儿晒着太阳,一会儿望着月亮。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以初心的不变,应对环境的万变。
运用示例
生活中,很多事情很难真正达到平衡,就像一个人永远无法同时踏上两条不同的路。岔路口上,我们选择了其中一条,就意味着放弃了其他可能。我们总是纠结于那条未选择的道路,想象自己在那些未选择的路上会有如何精彩的旅程;我们永远站在脚下的路上寻找着别处的风景,永远在追赶,试图寻找生活中的平衡。然而,真正的生活,恰如《人生借阅室》书中所言:“生活永远乱作一团,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如愿以偿。幸福也没有优劣之分,永远都是未完成。”
空想不如行动
什么是“光想青年”?就是鬼点子很多,但永远不去行动,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永远停留在空想状态的青年人。
谅起初就是个“光想青年”,从高中开始就很喜欢逛古董店,毕业后虽然在家具制造厂做财务人员,但一直梦想着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店。然而他总有很多的疑虑:没有存够一百万不能辞职去开店,担心两边工作会起早贪黑很辛苦,担心创业失败会很丢脸……现实工作中的无奈和无处安放的梦想,让谅痛苦不已。读了小町推荐的《植物的神奇》,谅明白了生活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也可以像植物一样同时拥有两个并行的世界。
《植物的神奇》(又名《园丁手册:花园里的奇趣问答》)
人类眼中只看到地面上的花和果实,却忽略了地下的根系。而对植物来说,地上和地下都很重要,它们是要保持平衡的。《植物的神奇》告诉我们:“为什么一种植物总是招蜂而另一种只会引蝶,树木的根系会占据多大的空间(以及它们是否有可能让你的房子垮塌),不同的土壤怎么会令一些花改变颜色……植物、昆虫、土壤皆有其运作之道,它们既各司其职又彼此协作,即便在最小的空间里也有许多事情正在发生。”
运用示例
《人生借阅室》中写道:“‘今后’是让梦想持续的咒语,如果你想知道梦想的尽头有什么,就应该去探索。”我们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却总是瞻前顾后,给自己找很多借口。其实,只要我们行动起来,利用手头的时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一个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总谈今后的话,梦想只会像梦一般,一直存续下去却永远不会实现。最关键的,是要把“今后”变成“明天”,立刻行动!
活在这里,活在当下
浩弥三十岁了,绘画专业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一直在家里“啃老”。虽然妈妈没有责怪他,但与优等生毕业并在大企业工作的哥哥相比,浩弥觉得自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理解能力、沟通能力、体力,我样样不行,也许这世上根本没有我能做的工作。”他想找到一个能接纳自己的地方。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小町介绍的《进化之旅》,人生开始发生了改变。他尝试重拾梦想去画画,也找到了工作。
《进化之旅》
这是一场描述自然世界和它背后的生物进程的盛宴:生命从简单、单一到繁复、华丽;从草履虫到恐龙;从苔藓地衣到智人……这本书在溯源生命的同时,阐明万事万物都有消亡的时刻:新的生命会诞生,新的物种会被发现,而熟悉的会灭亡,繁盛的终有一天也会退幕。无论是火山爆发还是冰河世纪,进化从未停止向前,同时又无比脆弱,这就是无与伦比的美之终极。
运用示例
《人生借阅室》中,图书管理员小町总是问:“请问您要找什么?”这句问候引来人们对内心的叩问:我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浩弥没有想到答案,但在读了名为《进化之旅》的自然科学图鉴后,他明白了活在当下的意义,也得到了重新拿起画笔的灵感和勇气。阅读不能一劳永逸地为我们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难题,但是阅读会让我们发现自我、审视自我,借由书上的文字为引,得以关照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书摘
1.只要是人与人发生关系的地方,就都是社会。因交会而发生的事,关乎过去也关乎未来。
2.对于无法改变的事情,不妨尝试用感性,去接纳,去爱,“用当下最有效的办法”,然后顺势而为,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3.每个人都有两只眼睛,一只是理性的,一只是感性的,只有感性和理性都平衡了,一切才会顺利。
4.人生就像旋转不停的木马。很有意思吧,每个人都只顾跟在前面那个人的屁股后面,没有领队的,也没有压阵的。也就是说,幸福没有优劣之分,永远是未完成。
5每本书都是一样。比起书本身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读者采取怎样的方式去阅读,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6如果一直看着前面,视野就会变窄。所以每当我苦于不知该怎么走下去的时候,就会告诉自己:不妨试着换一个宽广的视角,卸下肩上的压力,学学螃蟹走路。
7.最重要的是一心一意地做好眼前的事。做着做着,之前的努力就会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开花结果,或者结下新的缘分。
8.人和人,是相互联结的。从一个节点开始,一点点发散出去。如果总在等待合适的时机,机缘也许就不会来。
(编辑:王冠婷 关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