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之处蓄深情
2024-05-26白利
白利
范本呈现
母亲的厨房
◎李秀萍
冬日,乡下人家的厨房,烧火做饭的热气和寒气交融在一起,雾气缭绕。清晨,我在睡眼惺忪之时听到锅碗瓢盆相互触碰的声响,就知道母亲已经在厨房的一片雾气中准备早饭了。
我们家的厨房是母亲的厨房。母亲似乎永远都精力充沛地在厨房里忙碌着,为全家人准备一日三餐。她的厨艺谈不上精湛,但她总是力所能及地满足着全家人的口腹之欲。我品尝过天南海北的许多美食,但偏偏钟情于寻常食物——母亲蒸的馒头,烙的油饼。
母亲蒸的白面馒头特别好吃,尤其是刚出锅的。母亲迅捷地揭开锅盖,馒头便赫然呈现在眼前,白白胖胖,热气腾腾。她捡出热馒头,双手来回倒换着放在小篮筐里。我忍不住抓起一个放到嘴里,嚼起来面香浓郁。一些饅头下面没有屉布,面团膨胀时直接穿过蒸笼的小孔,出锅后馒头下面便有了很多小凸起。我就喜欢吃小凸起,挨个揪着吃。
母亲烙饼时我爱到厨房帮忙——帮着往灶膛里添柴。柴不能随便添,玉米秸秆或是稻草秸秆要轮换着添,还要控制好数量,以保证大铁锅温度适宜。母亲烙饼我添柴,我配合得恰到好处。新出锅的油饼让我垂涎,油汪汪,香喷喷,既酥脆又松软。母亲烙饼的手艺在亲戚中是出了名的,但她还是会问我好不好吃,我嘴巴忙着吞咽,顾不上说话,只能点头。
小时候最喜欢除夕那天厨房里煎炒烹炸、热气腾腾的景象。平时不下厨的父亲登台亮相,一展身手。香气透过门缝飘出来,我和弟弟悄悄溜进厨房,看见父亲手拿一把勺子,动作夸张地翻炒着,锅里腾起一股油烟。母亲在灶下添柴,不时地递酱油,递白糖,递醋,递盐……两人呼来唤去,又转来转去,厨房里仿佛有千军万马的喧嚣。弟弟馋得厉害,不时询问什么时候开饭。
雏鸟终会长大,在广阔的天地间独自飞翔。我和弟弟也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生活。从此,母亲的厨房沉寂了许多。只有节假日时,全家齐聚一堂,厨房里才会重现昔日生机勃勃的景象:大铁锅里炖着肉,电磁炉上煨着汤,煤气灶上炒着菜。我们在厨房里各自施展厨艺,母亲在一旁看着,时不时地告诉我们各种调料的位置。她心里应该很快乐吧。我从年少到现在,母亲和我说的许多话——那些鼓励的话、劝慰的话,大多是在厨房里我们一起做饭时说的。
后来,母亲在我家帮我看护孩子多年,于是,我家的厨房也成了母亲的厨房。母亲识字不多,但并不缺少生活智慧,说话做事讲究分寸,她通常征求我们的意见为孩子准备食物,也为我们准备可口的饭菜。有时下班晚了,疲惫不堪,饥肠辘辘,在昏黄的暮色中,望见家里的厨房亮着灯,便不由得加快了脚步。待我推开家门,厨房里正飘出饭菜的香气,还未等我坐定,母亲已经把饭菜摆在了餐桌上。
母亲从一个厨房辗转到另一个厨房,交付了全身心的热忱,使得她常常忘记自己,也从不觉得单调乏味。她把厨房当作自己的道场,演绎着她的情感与责任,她只希望她的孩子们能够积蓄力量,如鸟儿般从地面一跃而起,翱翔在生活之上。母亲的生活是简单的,又是丰富的;是狭窄的,又是辽阔的。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1月6日)
技法提炼
汪曾祺老先生曾说:“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母亲的厨房》一文就是最形象的诠释。母亲的厨房,满足着家人的味蕾,抚慰着子女的内心,将人间烟火中蕴蓄着的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好的细节描写凝结着人物丰富的情感,彰显着人物鲜明的个性。
1.细节选取要独到,描写饱满有张力。
《母亲的厨房》中写馒头刚出锅时“母亲迅捷地揭开锅盖……她捡出热馒头,双手来回倒换着放在小篮筐里。”这里“迅捷地揭开”“双手来回倒换着”是一个独到的细节描写。作者将这一细节摘取出来并进行描绘,展现出了一个动作麻利、厨艺精湛、生动干练的母亲形象。
2.侧面细节多渲染,人物形象更丰满。
写人的文章,除了运用正面描写外,还应该运用侧面描写渲染,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抒发情感更真挚。如文中“我忍不住抓起一个放到嘴里,嚼起来面香浓郁”“我就喜欢吃小凸起,挨个揪着吃”这两句中的“忍不住抓”“挨个揪着吃”就是典型的侧面细节描写,通过作者的反应表现出母亲的厨艺非凡;再如“我嘴巴忙着吞咽,顾不上说话,只能点头”“弟弟馋得厉害,不时询问什么时候开饭”都属于侧面细节渲染,塑造了母亲厨艺高超、关怀子女的形象。
学以致用
外 公
◎马旌越
外公的脸上遍布岁月的痕迹,皮肤上大大小小的老年斑,就像旧衣服上的一块块补丁。他昏黄的双眸毫无神采,流露出的常是忧郁、消沉,找不到一点快乐的痕迹,常常一天到晚紧皱眉头,沉默不语。
外公的耳背很严重,家人们几乎要贴在他的耳朵上大声吼叫,他才能听得见。费尽口舌地和他交流,恐怕他也不能明白一个字。
外公的烟瘾极重,整天吞云吐雾,仿佛一台蒸汽机。一踏进他的家门,扑面而来的就是一股令人窒息的烟味,然后便会看到从房间里悠悠飘出来的缕缕烟雾,呛得你喘不上气。再看看外公,他正悠哉地斜坐在桌旁,靠在椅背上,左手夹着烟,食指和中指因长期夹烟甚至有些发黄。外公右手举着手机,一次次地将烟递到嘴边,每吸一口,烟头都泛红一下。外公一边吸烟,一边盯着手机,时而皱眉,时而眯眼,口中似乎还喃喃着什么,拿着烟的手不时在空中比比画画,画出一道道“弧”。我想:“外公果然是老了,行为都让人难以理解。”
外公对手机是如此地痴迷和狂热,简直就是“网瘾老头”。从清晨至深夜,都是他的手机时间。因为这件事,外婆也对他发过无数次牢骚和怒火,可最终都以外婆的失败告终。我对他的这点也心存不满。
但有一天,当我看到外公在手机上观看的内容时,我发现我将他想错了,大错特错!因为他所有观看的内容都围绕着三个字展开——书、诗、画。
外公在书法的墨香中浸润着自己,整天流连于几本字帖间,体味着篆书的古拙多变、隶书的稳健醇厚、草书的飘逸洒脱。他在提笔顿笔间摸索着书写的力度和劲道,在烟雾缭绕中思考着笔画之间的相互勾连,汉字的神韵和意旨。我才明白,外公用手在空气中划过的“弧”原来是他思维的彩虹。
缘于对书法的热爱,外公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练得独具一格,在我们小县城也颇有名气。
外公还写诗。沉默寡言并不是因为他郁郁寡欢,而是正在字斟句酌、细细推敲,他力求将自己的情感恰当地融于表达中。外公诗书并举,他的作品也多次发表于书刊诗集,是一位名副其实的文人。
外公每天还坚持在网上学习国画,笔耕不辍,已经磨禿了好多根笔。我经常能看到他手上残留着的斑斑点点的颜料。外公从刚开始画的四不像,到如今画花绘鸟惟妙惟肖,仿佛鸟儿一不留神就会蹦出纸面展翅而飞。
我疑惑:外公怎么能学了这么多?外公说:“我喜欢呀!”
哦,热爱,是外公一切行动的源泉。一个古稀老人尚能在热爱中奔走并获得成功,那么我呢,我们呢……
【山西吕梁市第三中学】
●点评
本文外公的形象十分鲜明突出,离不开小作者细微而独到,饱满而富有张力的细节描写。不论是对外公老年斑的描绘,还是盯着手机时“口中似乎还喃喃着什么,拿着烟的手不时在空中比比画画”的怪异举动,都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情节欲扬先抑,铺陈渲染,为后文写外公晚年钻研诗、书、画做了铺垫。再加上几处“我”的心理描写,如:“我想:‘外公果然是老了,行为都让人难以理解”从侧面烘托出了外公的好学精神。结尾处以“热爱”一词收束,使外公的形象鲜明突出;结尾处的省略号,言有尽而意无穷,立意深刻,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