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助推农业产业进阶
2024-05-25宋建章王晓燕张利霞
宋建章 王晓燕 张利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把农业强国建设正式纳入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战略体系。
近年来,世界经济和国际格局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农业发展与国际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农业国际贸易在保障国内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国际市场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做大做强农业国际贸易,增强农业国际竞争力,可以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助力。
农业国际贸易对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回顾历史,农业国际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尽管国内农产品总量供给短缺,但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一度高达80%,出口创造的外汇用来购买工业设备和技术,促进我国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随着各个领域逐渐开放,激发了市场活力,中国的贸易地位显著提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二、货物贸易总额第一的国家。首先,农业国际贸易对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稳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也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其次,农业国际贸易对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一方面,农业国际贸易使国内农业企业不得不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国际市场,增强了企业提升自身实力和提高产品出口附加值的紧迫性,有助于提高农业企业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此外,农业国际贸易为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农产品国际贸易得到快速增长和全面发展,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304亿美元发展到2022年的3334亿美元,增长了10倍。
农业强国建设的奋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农业强国,基本要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要建设的农业强国、实现的农业现代化,既有国外一般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农业农村部唐仁健部长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农业发展方式的创新,也是农业发展进程的提速,既体现农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跃升,又彰显打破常规的后发优势和赶超态势。要准确把握建设农业强国的内涵特征和基本要求,明确发展目标,找准突破重点,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纵观世界,农业强国不仅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而且农业国际竞争力要强。而我国目前农业大而不强问题比较突出,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出口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国际竞争力较弱,缺乏掌控国际价值链的大型跨国公司。因此,我们要从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和供给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外向型农业企业主体等方面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这是从农业国际贸易角度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奋进方向,也是我们谋划农业国际贸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业国际贸易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路径建议
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粮食安全观,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和供给能力
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和供给能力是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进口农产品的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而出口的优势农产品品种和数量却越来越少,农业对外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大宗农产品长期处于净进口状态,且进口国家主要集中在美国、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少数国家,农业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性问题较为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我为主”粮食安全观,增强全民憂患意识和底线思维,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和供给能力。
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对外贸易实现大幅增长,国内的水果、蔬菜、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世界市场,进口的牛肉、车厘子、榴莲等产品也丰富了国内人民的餐桌。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进出口总量第二,已经是贸易大国,然而却不是贸易强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做大做强农业国际贸易,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带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一是营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我国优势农产品出口,有序扩大我国农产品和农业投资市场准入,引进更多满足人民需要的农产品、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经验模式,带动农业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创造更加便利的贸易条件。充分利用RCEP带来的新机遇,促进农产品的快速通关和贸易增长以及农产品跨境电商发展,为更高水平的贸易合作创造优惠条件。三是建立健全农业贸易政策体系。积极出台农业贸易促进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涉农优惠政策宣讲力度,为企业主体提供精准信息指导。利用贸易救济等措施帮助企业全面了解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保护出口企业利益,为农业国际贸易提供有利的外部保障。
积极培育外向型农业企业主体,提升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
积极培育外向型农业企业主体是助力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手段和具体举措。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农业企业自身实力的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出台农业贸易促进政策培育外向型农业企业主体,提升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一是加强农业出口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国际贸易打下坚实基础。近几年,各地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要求,围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努力创建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以及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基地出口的农产品生产标准更高,加工过程更加规范,能够整体提升出口农产品的质量,为促进农产品出口打下基础。二是培育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品牌,加大国际品牌宣传力度,为促进农业国际贸易增添助力。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境外注册商标,申请国际良好农业规范(GAP)、美国有机农业标准(NOP)、欧盟良好农业规范(GLOBAL-GAP)等产品质量管理认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与国际接轨,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助力我国农业企业和农产品走向全球。三是搭建多元化产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充分挖掘农业国际贸易增长空间。组织或带领企业参加境内外有影响力的展会,比如渔博会、薯博会、食博会、意大利果蔬展等各类国际展会,帮助企业开辟国际市场,拿到订单、促进出口。举办各类专项优质农产品出口产销对接会、特色优势农产品全球品鉴分享会等活动,实现国内外产销“面对面”对接洽谈,“线上”与“线下”同频交流,扩大农业国际贸易规模,拓展贸易空间。
(作者宋建章单位系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作者王晓燕、张利霞单位系河北省农业对外贸易促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