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璧墓志》探析魏碑书法艺术特征
2024-05-25赵晓雨冀晓丹夏颖媛
赵晓雨 冀晓丹 夏颖媛
摘 要: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时期。其中,魏碑是碑学理论的重要支撑,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书法的美学体系。魏碑书法各具特色,或朴拙险峻,或舒畅流丽。《张猛龙碑》《郑文公碑》《元桢墓志》等,都是魏碑中的经典碑帖,而《李璧墓志》的出土更是给研究魏碑书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取法视角,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刻。通过与同时期的碑刻对比,研究《李璧墓志》的整体风格特征,并对《李璧墓志》的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感受魏碑书法在艺术特征上的独特美感。
关键词:李璧墓志;魏碑;书法;风格
一、《李璧墓志》创作背景
北魏时期正是隶书准备向楷书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书写的楷书形成了一种新的书体风格,被称为“魏碑”,多见于墓志和碑刻。魏碑书法上承汉隶,下启唐楷,在书坛可谓是独树一帜。该书法的特点主要是以险绝的笔势、强劲的点画等书写形式来表达。魏碑整体朴素灵动,虽然多为刀版碑刻,但是并没有因为刀刻而产生死板僵硬的气息,刀刻轨迹和字形都富有变化,尤其是在结体方面,更是别出新意,有很多可以吸收的养分。在这一时期,魏碑书法达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大量具有书法审美价值的魏碑作品诞生,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李璧墓志》正是在北魏书法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创作出来的。
《李璧墓志》是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创作出的杰出碑刻,它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沧桑巨变,非常幸运地躲过了自然灾害、战争和人为破坏的种种冲击,得以较为完整地流传到今天。这主要归功于《李璧墓志》的独特储存方式——被放置在整个墓穴内部,而不是坟墓前方部位。这种独特的摆放形式,有效地防止了墓志铭遭受到来自外力的破坏。墓志铭被藏于地下这一奇特现象的出现,正是受当时时代大背景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见到的墓碑,常常是碑刻在前,坟墓在后,而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当时“禁碑令”等相关政令的推行,使人们不得不把应立起来的碑刻,掩埋于地下,以作为墓志。同时,《李璧墓志》的出土时间也相对较晚,所以能够很好地被保存下来,让后人领略到其独特的风采。
二、《李璧墓志》整体风格特征
《李璧墓志》在魏碑中较为特殊,其风格雄强厚朴,猛劲果断。山东金石保存所称:“汉石以永和封墓之最,为世墓志之最古者,魏石则推《李璧墓志》。”书画家启功曾说:“学书别有观碑法,透过刀锋看笔锋。”魏碑的笔法很像秦汉时期具有“金石气”的金石碑版。《李璧墓志》可谓是北魏楷书的经典之作,具有古朴厚重的风格,此墓志的用笔方法特征以魏碑中常见的方笔为主,有明显的刀刻痕迹,给人一种果断而迅猛的感觉,但不仅仅有方笔带来的遒劲之感,又加以圆笔和带有弧线的线条来调节,很好地化解了因方笔所带来的僵硬之感而增加很多柔美的成分。《李璧墓志》虽为刀刻墓志,但是书写感强,相比于其他碑刻作品,笔画之间的连带关系很强,线条粗细对比非常明显,用笔的粗细处理符合常理。这种用笔的风格特点和墨迹书法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从中可以理解《李璧墓志》中书法用笔的规律所在。杨震方《碑帖叙录》评曰:“书法峭劲,极似《张猛龙碑》,而兼有《司马景和》之纵逸,可谓习北魏楷书者范本。”[1]《张猛龙碑》是魏碑书法的经典之作,此碑欹正相生,康有为称其“为正体变态之宗”,清代邓石如、赵之谦等很多书家,都从中受益颇深。《司马景和墓志铭》也为北魏墓志中的代表作品,影响力广泛。将此二者与《李璧墓志》并论,可见《李璧墓志》具有极高价值。
《李璧墓志》在用笔、结体、章法上也有其特色。它并没有魏晋时期小楷的圆润和简洁匀称的风格特点,也不似唐楷所表现的典雅肃穆的庙堂气,它更追求的是一种险峻挺拔之感。道法自然的结体、天真烂漫的线条、变化中求统一的章法,在《李璧墓志》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魏晋时期的小楷及唐代时期的楷书与《李璧墓志》的魏碑书法有很大的区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唐代楷书在楷书体系里都占据着很高的地位。魏碑形成于唐代楷书发展前,对于唐楷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铺垫作用。唐代楷书是在当时繁荣昌盛的时代大背景下形成的,由于社会条件比较稳定,所以楷书也呈现出气势恢宏、典雅肃穆的艺术特点。魏碑的发展则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比较动乱,不同的思想相互碰撞,使得书家在书写中加入自己的思想来表现书法,所以当时魏碑的艺术表现更加自由,在书法表现上与其他时代的楷书有很大的不同,在整个书法史上有着很高的成就。《李璧墓志》文字很多,笔法非常丰富,结体多变,具有奇特的风格特征。《李璧墓志》并没有程式化的字,都是根据字的形状来表现字的体势,所以可以做到形态的千变万化,在字的大小、欹侧等方面会有变化,有时将字形拉长,或处理字形偏短,错落交叉,变化多端。因此,它呈现出来的书法风格要比同时期的书法碑刻风格更天真烂漫。
三、《李璧墓志》用笔、结体、章法特点
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点画、结体、章法虽然拆开看是独立的,但它们又相辅相成、互相作用,营造出整体的风格特征和艺术效果。以《李璧墓志》看魏碑书法的艺术风格特征,可以从其用笔、结体、章法多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李璧墓志》用笔特点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中国人这支笔,开始于一画,界破于虚空,留下了笔迹,既流出了人心之美,也流出了万象之美。”[2]从用笔特点看,北魏时期的楷书常以方笔为主,笔画方折,线条如刀切,点画犀利,棱角分明,整体呈现出粗犷豪放的风格特点,比如《孟敬训墓志》《张猛龙碑》等。清朝时期出土的北魏“四司马墓志”四志中,以《孟敬训墓志》为最好,在《孟敬训墓志》中,用笔以方笔为主,线条变化丰富,一个字大多有三种以上的线条变化,在用笔上很多点画都还保留了隶书的书写意味,可谓颇有古意,特点非常鲜明。王昶《金石萃编》评此志说:“字画古质可喜,往往有隶意,尤多别体,为魏晋南北朝所罕见者。”[3]《张黑女墓志》则是北魏时期的另一种风格,用笔方式点横起笔多圆,而撇捺转折多用方,其精妙的地方就是整体方圆结合,给人一种婉约清丽的感觉,又从中呈现出劲健遒逸、刚而不硬、柔而不媚的视觉效果,展现出既独具特色又和谐的美感。对比以上两种风格的墓志,《李璧墓志》在用笔上有很大的突破,线条的变化并不比其上两个墓志少,方圆兼备,方笔起圆笔收、圆笔起方笔收都有呈现,既有《孟敬训墓志》的刚劲和锐利,同时又具备《张黑女墓志》的圆柔飘逸,既朴素又巧妙,有想要从早期粗犷的风格中跳脱出来之感。碑刻中的相同筆画在处理方式上方圆结合,富有变化,形成了明显的对比,使作品丰富且多变。《李璧墓志》另一个用笔特点就是点画与点画之间的粗细对比非常明显,增强了书法的节奏感。这种变化存在于点画与点画之间。如在一个字里面,在出现很多相同笔画时候,此碑表现出来的是赋予笔画不同的特点,通过笔画之间的粗细、位置、空间大小等做出变化。《李璧墓志》点画粗细对比明显,使笔画的丰富性增强,同时也提升了魏碑整体的视觉冲击力。
(二)《李璧墓志》结体特点
《李璧墓志》的结体具有非常典型的北魏时期楷书的书写特征:欹正相生、内紧外松、疏密结合、大小错落。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说:“作书所最忌者,位置等匀。且如一字中,须有收有放,有精神相挽处。”[4]在魏碑中,每个字都没有固定的字势,没有追求稳定的书写形式,都是因字形取势,完全打破日常书写的惯性,更加自由洒脱。在字的处理上,形成了左放右收的态势,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让字形看起来更加舒展开放。主笔突出,是其结字的一大特点,有些点画进行了夸张处理,突出主笔,使字形更加分明。这些结体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书法的趣味性。《李璧墓志》中有很多字的字形都呈现出左低右高、呈放射状之态,给人一种气势雄强的感觉,虽然看似险绝,但是每个字又非常稳定,可谓是欹正相生,整体看起来刚劲遒逸,变幻莫测。其字疏密对比强烈,字的留白巧妙,笔画多的地方紧密,笔画少的地方疏朗,有密处不透风、疏处可走马之感。《李璧墓志》结体之间的变化,处理得非常恰当。同时代的《司马景和墓志》在书法结体上更加趋向于平正统一,粗细对比不够明显,在空白处理上更加匀称。再如《孟敬训墓志》的结体险绝,加重了主笔画左撇的重量,使整个字更加往左倾斜。《李璧墓志》打破了这种魏碑的表现形式,更加具有运动的美感,细细观察,其交叉错落、顺应自然的书写特点,浑然天成,毫无矫揉造作之感。
(三)《李璧墓志》章法特点
章法是书法作品中所有元素的组合形式。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关注的不仅仅是一个点画、笔势或者单个字的空间结构,更是对一幅作品的整体把握。起承转合、左顾右盼等是书家在处理章法时常用的手段,以协调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李璧墓志》在章法上的特点,是从结体的变化开始的,在多变中求统一。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5]到了法度森严的唐代,楷书就变得规范化了。
《李璧墓志》作为北魏时期的墓志,和唐代时期典雅肃穆的楷书不同,在章法上有很多精彩的地方,与同一时期的魏碑楷书相比,也更加富有变化。首先,在空间的疏密处理上非常精妙。字与字之间空间的大小不同,增强了整个书写节奏性,使其章法有了音乐似的流动感。其他墓志如《崔敬邕墓志》的法度谨严,每个字在处理上大多是相似的空间排列,井然有序,布局匀称,相比于《李璧墓志》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略显刻板生硬。其次,《李璧墓志》中字形的变化也对章法的形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李璧墓志》中有些字偏大,有些字偏小,大小交叉错落,空白奇特,让空间的处理更加跌宕起伏,改变了字中笔画的长短,使字与字之间纵横变化,形成长短不一的章法效果。可见字之间的变化在《李璧墓志》中是一种常用的章法形式。而《崔敬邕墓志》《孟敬训墓志》等碑刻的结体更加内敛平正,使得章法上体现出较为收敛统一的特点。再如《张黑女墓志》中取法隶书的成分占比很大,因而字形偏扁。最后,北魏时期的碑刻是先书再刻的,而长时间受到界格的影响,使书写的节奏感大大减弱,尤其是在楷书的书写上。北魏时期的墓志大多是有行有列的形式,在《崔敬邕墓志》碑刻中可以看到都是有界格的,所以上下左右之间缺少了左顾右盼、呼应连贯。《李璧墓志》在章法上就有很大的突破,可以看到它与其他墓志之间的很大区别在于在章法处理上,字与字、行与行之间更加具有运动感和流动性,给人一种自由的感觉。
章法中的元素是多种多样的,不仅仅是局限于字和字之间的关系,要具体到用笔、结体、字与字及行与行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对《李璧墓志》中的用笔、结体、章法的探析,我们可以看到在《李璧墓志》中章法有疏密对比,也有轻重的变化,又有大小的变化。《李璧墓志》整体风格統一,书法用笔猛劲迅捷,结体处理虚实结合,字形大小交叉错落,整体字形的态势表现出欹侧相生的效果,和同时期其他墓志风格具有很大的差别,但也有北碑刻石茂密雄强的强大气象,在书法史上可谓独树一帜。
四、结语
北魏时期的碑刻书法有着与其他时代完全不同的特点。从《李璧墓志》中我们可以观察到,魏碑中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相同笔画、结构等的处理千变万化,极少雷同。《李璧墓志》笔画方圆结合,转折处方正果敢,棱角分明,圆笔处稳健厚重,追求自然,体现出一种天真烂漫、意趣横生的意境;在结体上,变化多端,欹侧相生,纵横交错,相互交映,使人感觉活泼生动,毫无倦怠之感;其章法布局自然,在统一中寓求变化,在整体态势中又求得平衡。因此,《李璧墓志》真正达到了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在魏碑楷书中造诣极高,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李璧墓志》技法上相当成熟,气象开阔,值得认真揣摩及学习,从而为书法创作开辟更多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杨震方.碑帖叙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
[2]宗白华.宗白华全集:卷三[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2.
[3]李永辉.浅析北魏张黑女墓志[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248.
[4]董其昌.画禅室随笔[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539-540.
[5]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M]//上海书画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27-28.
作者简介:
赵晓雨,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
冀晓丹,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
夏颖媛,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