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

2024-05-24郭俐君

关键词:数字贸易粤港澳大湾区

【基金项目】东莞城市学院青年教师发展基金项目《绿色设计驱动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创新发展有效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QJY001R。

【作者简介】郭俐君(1993-),女,河北邢台人,从事会计信息系统方向研究。

【摘  要】伴随着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进步,贸易方式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数字贸易正以全新的姿态呈现。在双循环战略大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引擎和开放门户,承担着扩大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功能,但也同时面临着科技创新质量不足、产业数字转型不一、贸易制度不健全等挑战。面对挑战,粤港澳大湾区应加强政策协调、完善监管机制、推动技术创新以促进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在战略选择上,重点发展数字技术创新、数字贸易平台建设、数字化物流、数字文创、数字金融等领域,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数字贸易体系,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蓬勃发展。基于此,论文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现状,提出了双循环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双循环战略;数字贸易;粤港澳大湾区

【中图分类号】F49;F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3-0161-03

1 研究背景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通讯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贸易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伴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也在显著增强,并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1]。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国际经济发展仍面临着贸易保护主义、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疫情影响等多重挑战[2]。为了加强内部市场建设和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部经济循环良性互动,中国政府及时提出双循环战略,即以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引擎和开放门户,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消费潜力、丰富的人才和科技创新资源及广泛的产业领域等,是我国进行数字贸易的重要区域。在双循环战略背景下,进一步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贸易,对于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提升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进一步,深入探讨双循环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2 文献综述

目前关于双循環战略背景下数字贸易的研究,主要集中探讨当前形势下数字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数字贸易规则与标准、数字贸易平台建设、数据跨境流动与隐私保护等[3]。洪俊杰等[4]认真分析了中国数字贸易具有的优势条件及制约因素,提出我国应以创新为发展引领,聚焦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深挖超大规模市场潜力,规范数字平台,参与全球数字贸易治理,提高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的建议。伍湘陵[5]认真分析了美国、欧盟以及中国数字贸易规则的主要内容、特点以及影响,基于各国与地区主要数字贸易规则文本,从数据存储、数据安全、数据跨境流动以及数字产品关税规则等主要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典型国家与地区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领域中的经验,为中国有效参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谈判及探索制定“中式模板”提供借鉴。沈玉良[6]认真分析了全球数字贸易平台的发展趋势及影响,提出了上海要围绕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以及国际经济、 金融、 贸易、 航运、 科技创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的总目标,以数字贸易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为基础, 建设“ 一带一路” 电子商务平台、 全球数据科技平台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建议。此外,也有一些学者将研究方向聚焦于粤港澳大湾区,探究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构建与发展。彭倩倩等[7]认真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数字政府”,完善区域治理,打造“数字基地”,积蓄“数字人才”,建设绿色湾区。李之松等[8]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现存问题和对策,探索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路径,提出协调产业结构、区域特征和发展规划,共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优化升级。相对来说,鲜有学者具体结合双循环战略背景、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及面临挑战来具体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及战略选择。

因此,本文认真分析双循环战略内涵及特点、数字贸易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现阶段存在优势及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对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蓬勃发展。

3 双循环战略与数字贸易发展概述

3.1 双循环战略的内涵和特点

双循环战略旨在通过发展内部市场和加强对外开放,实现内外经济循环良性互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战略的特点是坚持以人为中心,注重消费升级和提升供给质量;注重内外联动,追求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双赢。双循环主要包括内循环、外循环、内外循环互促及对产业结构的优化。其中内循环强调以国内市场为主导,通过提升内需、加强消费结构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而外循环的重点是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9]。双循环战略还注意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10]。通过推动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中国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2 数字贸易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数字贸易是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过程。它涵盖了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数字支付、物流和数字化贸易等多个方面,成为全球贸易发展的重要趋势。整体上来说数字贸易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历程: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利用电子邮件、网站和在线购物等方式进行交流和商业活动。这一阶段以B2C(企业对消费者)和B2B(企业对企业)模式为主,通过网站和电子邮件进行线上交易[11]。2000年初,随着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如eBay、亚马逊等,电子商务开始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购买商品,而企业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供应商和合作伙伴。2010年,随着物流和支付技术的发展,跨境电商开始迅速崛起。消费者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购买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商品,而商家也可以将产品推向全球市场。21世纪10年代中期至今,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成为推动数字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进行在线购物和支付,而商家也可以通过移动应用推广产品和服务。数字贸易从基础的互联网时代到电子商务的崛起,再到跨境电商的兴起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最终进入了技术创新的阶段。当前,一系列新兴技术如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正在推动数字贸易的创新发展。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为数字贸易提供了更安全、透明和可追溯的交易环境[12]。数字贸易也注重可持续发展,推动低碳、绿色和可持续供应链成为主题。这些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应用、绿色包装和物流、碳中和等在内的一系列可持续实践将进一步推动数字贸易的发展。

4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现状分析

4.1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的基本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的一体化发展区域,也是中国政府推动经济发展和创新的重点区域之一。在数字经济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相对较高,网络基础设施完善,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粤港澳大湾区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相对发达,拥有众多知名电商企业和跨境电商平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在税收、金融、人才和创新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些政策为数字经济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未来,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将会继续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4.2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现状和特点

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优越,与世界各地的贸易往来密切,跨境电商在该区域蓬勃发展。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在线市场,企业可以直接与全球消费者进行交易,实现商品的跨国销售。粤港澳大湾区在跨境金融方面积极推动合作,包括货币流通、资金结算和金融监管等。积极参与国际数字贸易的交流与合作,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总体来说,这些特点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区域经济的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4.3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涉及多个国家和地区,各自的监管标准和法律法规存在差异,跨境数字贸易中存在监管和法律风险,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数字贸易涉及大量的用户数据和个人隐私信息,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重要问题。数字贸易涉及大量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如何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防范侵权盗版,是数字贸易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数字贸易需要具备跨境贸易、跨境金融、技术研发等多方面的人才和创新能力,如何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任务。综上所述,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合作与交流,推动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

5 双循环战略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分析

5.1 基于双循环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战略

在双循环战略思想指导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可以从下面几个方向具体努力,具体包括培育数字经济产业,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推进新技术应用,培育数字经济产业。同时,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提升网络通信、数据安全等基础条件,为数字贸易提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可以积极打造数字贸易平台,促进跨境电商和数字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的方式,吸引各类企业和机构参与数字贸易,搭建开放共享的数字贸易生态系统。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提升数字贸易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培育数字贸易相关的新兴产业。通过以上战略举措,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资源,促进数字贸易的发展,提升区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5.2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合作模式的创新和拓展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合作模式上也需要进一步的创新和拓展,如积极推动跨境电商平台的建设,为企业提供一个便捷的数字贸易交易平台。这些平台通常具有集成的物流、支付、通关等功能,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商品在线销售、海外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等环节的一体化管理。此外,平台还提供市场推广、品牌宣传等支持,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推动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数字贸易解决方案。通过这些平台,企业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贸易活动,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加强数据共享与合作,鼓励各方共享和合作利用数据资源,以提升数字贸易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建立跨境电商数据共享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市场信息、消费者偏好、物流数据等,从而更好地调整产品策略和市场定位。同时,也鼓励企业之间进行数据共享和合作,通过共享销售渠道、客戶资源等实现互利共赢。促进跨境支付体系创新,粤港澳大湾区推动跨境支付体系的创新,为数字贸易提供便捷、安全的支付方式。例如,推广数字货币支付,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支付的快速结算和低成本;推出多种支付工具,如电子钱包、移动支付等,方便海外消费者购买粤港澳大湾区的商品和服务。提供创新物流模式,探索创新的物流模式,提高数字贸易的物流效率和可追溯性。例如,推广智能物流技术,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货物的实时监控和追踪,提前预警和解决物流问题。通过以上创新和拓展,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合作模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这些创新举措将促进数字贸易的便利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融合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6 结语

本论文基于双循环战略的内涵和数字贸易的发展特点,结合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系统探讨了在双循环战略指导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的发展路径与战略选择,强调了在国内市场需求、跨境合作与开放、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政策扶持与产业生态等方面的创新点。未来,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将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引导下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地区经济融合和数字经济繁荣注入新动力。

【参考文献】

【1】翟士尧,许光建.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出口促进效应研究[J].中国商论,2024(04):9-12.

【2】张志敏,开鑫,李静.国际经济秩序的发展、困境与中国方案——兼论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J].西部论坛,2020,30(05):70-81.

【3】张翔.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01):19-22.

【4】洪俊杰,史方圆.中国培育数字贸易竞争优势: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J].国际贸易,2023(04):11-18.

【5】伍湘陵.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发展趋势及应对措施:基于美国、欧盟以及中国数字贸易规则的对比分析[J].上海商学院学报,2023,24(02):48-59.

【6】沈玉良.上海率先构建全球数字贸易平台研究[J].科学发展,      2019(07):33-41.

【7】彭倩倩,裴以明.“双循环”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数字贸易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商业经济,2023(12):88-91.

【8】李之松,邓鹏丽.“双循环”背景下粤港澳数字贸易协同發展路径研究[J].北方经贸,2023(08):108-111.

【9】朱欣然.跨越拉美陷阱:适应、把握、引领经济新常态[J].现代经济信息,2016(18):14-18.

【10】刘爱明,刘占明.对承德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6(01):98-100.

【11】孟万化.黄酒网络营销策略研究——以绍兴黄酒为例[J].中国酿造,2008(23):114-116.

【12】王涛,诸方卉,刘丁.论金融科技创新与金融监管平衡[J].行政管理改革,2020(08):56-64.

猜你喜欢

数字贸易粤港澳大湾区
构建我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长效机制的路径
美国-墨西哥-加拿大协定数字贸易规则的内容评述及影响评价
浙江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和趋势探究
贸易强省建设视角下河南省数字贸易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钻石模型”的中国数字贸易国际竞争力实证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的企业运营创新变革
论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生态系统
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