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我们把目光再次投向“河流伦理”
2024-05-24都潇潇
都潇潇
“河流伦理”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涉及面广、跨度大,无论是对水利界,还是对社科界来讲,都是一门全新的课题,国内多所院校专家学者对这一课题展开了研究,成果丰厚。作为一家人文社科类综合性期刊,为何选择这个题目作为本期的主题。原因有二。
一是河流伦理诞生于黄河,为世界江河治理讲好河流故事提供“中国范例”。
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为世界上最难治理的河流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加剧和自然气候的变化,在治理黄河的过程中,管理者们借鉴伦理学和西方深层生态学,结合黄河和世界上其他河流治理經验,集体构建了河流伦理学,且得到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2003年2月,黄委在全球水伙伴中国地区高级圆桌会议上率先提出了“维持河流生命的基本水量”概念,第一次把河流作为一个生命体来看待。2004年,河流伦理体系与治河理论体系、生产实践体系一起,成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框架三体系之一。20年来,该体系在黄河保护治理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万里长河从断流频仍到河畅其流,从羸弱不堪到水复其动,以全新的生命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支撑着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为世界江河治理与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中国范例”。
二是通过河流伦理的构建,从中国河流文明中展示新时代中国治理智慧。
人类历史与河流息息相关,人类命运与河流密切相关。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认为:“只有充分认识了河流文明,才能进一步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人应该与河流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关系。河流伦理和河流文明的研究不仅是为了黄河,而且是对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作出贡献。”
河流是人类及众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哺育人类历史文明的摇篮。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人类对河流无节制地开发利用,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致使当今全世界范围内许多河流都面临生存危机。
面对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的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亲自谋划江河战略,擘画国家水网建设,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将河流复兴、伦理觉醒行动推向一个新的时代。
大河与大国,河运即国运,河兴则国兴。新时代大江大河治理革故鼎新,为人民群众建设幸福河湖、为民族永续发展打造坚实基础。
新时代,我们再次把目光投向河流伦理体系,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多维视角,从哲学层面认同河流、理解河流的全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才能讲好人与河流共同体的千年故事,才能从中国河流文明中展示新时代中国治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