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廉洁风险防控 全面建设清廉国企
2024-05-24王强
文|王强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反腐败斗争的新情况新动向要有清醒认识,对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有清醒认识,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精准发力、持续发力,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贯彻国家经济发展战略、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等方面承担着更多的使命和责任。加强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全面建设清廉国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保护企业的利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重要性和现状
党的二十大对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作出部署,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把国企、基建工程等领域明确列为监督重点,山东省委常委会鲜明提出要持续发力、纵深推进反腐败斗争,向全省发出了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动员令。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新局面新使命,以及发挥国企纪检监察机构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持续惩治国企腐败问题的新形势新部署,都对廉洁风险防控融入国企治理体系、发挥更大治理效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国企具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特点,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意义深远。
经过新时代十年坚持不懈的强力反腐,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国企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当前资金、技术、资源等集中的新业态所涉业务的廉洁风险防控缺乏可借鉴经验;防范治理机制、手段相对滞后,监督者与管理者、新业务从业者存在信息技术壁垒,难以及时准确预判防控风险、难以实现全流程精准监控。另一方面,廉洁风险防控工作开展水平不均衡。有的国企廉洁风险防控覆盖不全面,方式方法相对单一;有的与业务管理体系融合度不高,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有的廉洁风险识别精准度、有效性亟待提高。
廉洁风险产生的原因和危害
廉洁风险产生的原因是深层次、多角度的,必须时刻保持一份清醒和坚定。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力。有的国企传导压力不到位,制度机制建设未能全面覆盖管理“死角”,监督制衡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监督机制,为腐败行为的滋生提供了土壤。二是监督责任缺位。有的企业分布空间广、层级多,使得监管难以延伸到基层,廉洁风险防控难以落实到“神经末梢”,特别是对“一把手”监督力度不够,容易出现权力滥用、违规决策等问题。
国企廉洁风险绝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和国企改革发展的重大政治问题。首先,影响企业发展。损害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增值直接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浪费、贬值,削弱了国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影响了国企的效益和发展。其次,损害党的执政地位。败坏了国企的形象和声誉,违背了党的宗旨和初心,损害了党在国企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基础,影响了党员干部的信念和信仰。最后,影响国家发展。制约国企的改革和创新,影响了国企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从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
国有企业廉洁风险防控的思考和对策
全面建设清廉国企是一项系统工程,落实起来千头万绪,要取得实效,就要在落实管党治党、从严执纪问责、强化日常监督、扎紧制度篱笆上做足功夫。
坚持政治铸廉,落实管党治党一体深化。把推进清廉国企建设作为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重要抓手,制定下发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分工及清单,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负主责,建立专门机构协调开展清廉国企建设,系统性谋篇布局,跟踪协调重点任务完成情况,梳理推进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及时校正纠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深化建立和使用政治监督活页并动态更新,实施对廉洁风险的主动监督和长效常态监控,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决策环节,明确岗位职责,规范业务流程,强化考核评价,落实追责问责,促进党员干部严以律己、严以用权。加强同级监督及“一把手”监督,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及述责述廉制度,督促其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其辖。
坚持执纪护廉,从严执纪问责一体实施。规范接收受理信访举报,建立“访前调查准备+访中会上研究+访后限期办结”工作闭环,完善网络举报平台,官网、微信和举报箱同步畅通信访渠道。强化执纪问责,针对反映问题及时追根溯源,排查背后风险隐患,对违规违纪问题露头就打,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违规违纪违法造成国有资产损失的责任主体,严格追究相关责任。定期下沉到基层一线开展三类“四风”突出问题靶向纠治工作,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起密切联系群众的监督工作体系。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及时开展批评教育、约谈提醒,对出现问题严重的及时通报。同时,定期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联席会议,强化政治生态建设。
坚持监督促廉,强化日常监督一体统筹。扭住“关键领域”,加强对人、财、物的监督,除开展常规巡察、政治监督检查以外,定期开展固定资产、物资购销等专项检查,规范权力运行,及时堵塞漏洞,建立信息化防范、预警、测评机制,提升重点领域风险防控能力。紧盯“关键少数”,坚持挺纪在前,强化警示教育,坚持以防为主,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及警示教育活动,强化廉洁从业思想认识,规范权力的运行,针对新入职人员上好“廉政第一课”,杜绝权力滥用、关联交易、设租寻租、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等“靠企吃企”问题的发生。严防“关键节点”,重要节日前可通过印发廉洁过节提醒、推送廉洁过节短信等多种形式,营造风清气正节日氛围。
坚持制度固廉,扎紧制度篱笆一体保障。注重预防,标本兼治拓展“立体面”,坚持边查处问题、边整改落实、边完善制度,在建立健全内控体系、构建“大监督”体系、集中管控关键业务上不断寻求新突破,印发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及时梳理权力事项和流程图。进一步推动构建大监督工作格局,落实党委全面监督、突出纪委专责监督、强化部门职能监督、注重基层日常监督、拓展党员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各主体的监督作用,贯穿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加强对“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建立健全企业的决策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投资管理、采购管理、人事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国有企业党员干部行为,防控廉洁风险发生。着力提升企务公开信息化水平,加快招标采购、财务结算等数智平台建设,形成实时监督、处处留痕、协同高效、公开透明的管控体系。
坚持文化育廉,涵养清风正气一体推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充分将廉洁文化与企业生产经营、自身文化特色相融合,创新廉洁文化载体,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强起来、实起来、活起来。在企业公众号及官方网站开设廉洁教育专栏,积极发布廉洁稿件,及时通报国企领域违纪违法犯罪典型案例,强化教育效果。推动廉洁文化向基层延伸,重点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等内容开展学习宣贯,编印教育手册,积极开展廉洁教育入基层、纪法宣传到一线活动,将廉洁文化向基层渗透。构建廉洁教育课堂,通过人人讲党课、十分钟晨课、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提升素质水平。培育清廉家风,开展“廉内助”家风助廉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