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山东国企该怎么做?
2024-05-24本刊执行总编兰恒敏
文|本刊执行总编 兰恒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近期召开的全国两会都对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了部署。“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大海里强劲涌动的一股新潮流,我国也进入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阶段。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山东国有企业如何按照总书记所说的“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对于广东、江苏、浙江等南方发达省份来说,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储备先进、人才支撑足、产业配套完整、市场发育充分等诸多优势,发展新质生产力似乎水到渠成;而对于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占比较大的山东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似乎有点“勉为其难”。
但这只是问题的表象。
真相是:山东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虽然“先天”稍显不足,但“后劲”十分强大,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完全可以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大有作为。
任何技术,无论多么先进,如果不能落地,都是“想象中的先进”,都等于零。1994年日本工程师腾原弘发明了二维码,在日本没有引起重视,却在中国大行其道,引发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支付革命。这说明了先进技术与产业结合的重要性。
山东缺少像华为、腾讯、中芯国际、宁德时代等领军式高新技术公司,原创性、革命性的技术成果也不是很多,但山东国有企业强大的制造能力,可以充当先进技术嫁接的“原木”,这是其他省份所缺乏、山东几乎独有的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
最典型的例证是华为和山东能源、山东黄金等密切合作,推动“盘古大模型”在矿山行业落地应用,打造了矿山领域AI人工智能场景开发新模式,推动矿山行业实现“少人无人”的智能化目标。
华为的强项是信息技术研发,山东能源的强项是研究一个个场景和“应用”,双方技术优势互补,传统的煤炭产业焕发出人工智能开采的新质生产力。这可能是山东国有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贴合实际、最有效、最有力的途径。
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另一手。
3月21日省国资委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专题推进会指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领域积极推动掌握产业核心资源和关键技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另一方面,要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关键软件、人工智能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不敢投、不愿投、不想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在这方面,谁见识得越早、工作力度越大、调整得越快越到位,谁的工作就越主动,今后发展的空间越大。
当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绝不是一哄而上、大干快上,更不是通过过度负债充当超级投资人,不是盲目铺摊子,关键要做好有进有退。
做到了这一点,就做到了总书记所说的“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