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金陵后曾国藩如此表功
2024-05-23姜楠
曾国藩亲自操刀的“表功贴”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6月24日,湘軍攻克金陵。身在安庆大营的曾国藩,将此次战役的详情,写了一道长长的奏折,送往北京。这就是著名的《奏报攻克金陵尽歼全股悍贼并生俘逆酋李秀成洪仁达折》。
为什么说它著名,因为它是曾国藩亲自操刀,与极少数幕僚详议而成。奏折里规避了最重要的细节,如洪秀全幼子去向、金陵城财货的去向等;对很多关键问题,进行了巧妙的掩饰,如明明洪秀全是病死,曾国藩却说他是因为湘军猛攻而被迫服毒,这还是从俘虏那里辗转得知的信息。表功更是草蛇灰线贯穿全篇,无一字表功,但实际上处处在表功,字字菁华。
开头的三分之二部分,就是汇报材料的写法——细节极度写实,比如:“杀贼七百余人,夺伪玉玺二方、金印一方,宽广约七寸,即洪酋僭用之印也。其伪宫殿侍女缢于前苑内者不下数百人,死于城河者不下二千余人。”
这种写法,有详细数据,有真实案例,务必让看折的人深信不疑。因为人只愿意相信自己,只愿意相信通过自己判断得出的结论,对他人扔过来的结论从来都是半信半疑。
曾国藩与幕僚们深知人性这一点。
最精彩的还属描写太平天国祸乱的部分
曾国藩极言此次祸乱程度之深,已经远远超出了历届历次,把太平天国叛乱定性为清朝立国以来最大的危机,这为下文表功奠定了基础。
叛乱之严重,才能彰显我方战果之辉煌。前乱后治,方显战绩之成效。曾国藩又巧妙解释了没有活口的原因:是因为李开芳、林启容、叶芸来这些都是宁死不降的死硬派,他们死硬,所以麾下也不降。结果在城破之日,全部聚众自焚,无一活口。清廷信吗?肯定不信。但是有什么办法呢?没有活口就没有漏洞,很多关键问题就能掩盖过去。灭口被写成了敌方宁死不降的主动行为,而敌方的宁死不降,也衬托了我方战况之艰难。
圆谎、表功,一举两得。
因彰显自己功劳时,必须要揭清廷的丑,就得先给个彩虹屁:“我朝武功之盛超越前古,屡次削平大难,焜耀史编。”
给彼此一个台阶下,真是滴水不漏,面面俱到啊。
先上“鸡汤”,再说重点
再往下看:这次能够彻底铲除元凶,扫平逆贼。我们臣子们深深地觉得,是因为我文宗皇帝(指咸丰皇帝,此时已去世三年)德行宽广,发现了破敌之法。宫里用度已经非常节俭了,还能够筹措巨额军饷来招募战士;官位授予虽然朝廷极其慎重,但也不惜破格奖励有功之臣;朝廷班子的筹谋已经非常高明,但不惜压抑自己高明的见解来俯首听从将士们的意见。特别是主要领导——皇太后、皇帝的功劳更是大大的。(必须单独拿出来点一下)。高帽子拿出来,给慈禧、给朝廷班子戴上。“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把你们推到这样的高度和位置,你们赏与不赏,奖与不奖,都不好意思不作表示,不好意思拒绝。
下文终于进入正题了,在说真正诉求这个关键点前,也不能硬着陆,得铺垫一下。这时适合端上一碗“鸡汤”,顺便表一表工作决心:可惜我文宗皇帝没等到胜利之日就去世了,生灵涂炭太久了,我们一定要始终勤勉,坚决扫清剩余匪徒,为主分忧。
整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下面这么一句:“此次应奖应恤人员,另缮清单,吁恳恩施。”
客气话说尽了,姿态做足了,涉及最重要的待遇问题,涉及最现实的奖励问题,也高明提出。聪明人说到此,不用多言,大家都懂了。
(摘自《特别关注》 姜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