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校本资源,落实劳动教育
2024-05-23屠小丽
屠小丽
【摘 要】《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确立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标志着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然而,许多城市学校在劳动空间和实践场域方面存在局限,导致劳动教育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有限资源,推动劳动教育的开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校园岗位体验”劳动项目应运而生。该项目依托校本资源,让城市学生全程参与劳动实践。学校在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校主场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关键词】校本资源;劳动教育;城市学校;校园岗位体验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确立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标志着劳动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学校“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制定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然而,许多城市学校在劳动空间和实践场域方面存在局限,导致劳动教育的实施面临诸多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学校可以从自身出发,结合校本特色,用好身边的资源,因地制宜地设计劳动项目。在劳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不仅要关注目标的设定、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开展,还要关注对劳动项目成果的评价。本文以“校园岗位体验”项目为例,阐述在城市学校推进劳动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结合城市学生特点,确定项目目标
相较于农村学生,城市学生在劳动空间和实践场域方面受到较多限制,导致他们参与劳动的机会相对较少,劳动体验也明显不足。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往往取代子女,承担了大量家务,使得学生的动手能力难以得到培养。在学校生活中,许多公共服务劳动都采取外包形式,如校园内的道路、走廊等都有专人清扫。学生只能参与打扫教室卫生等事务,劳动机会有限。这样的现实状况导致城市学生的劳动机会不足,正确劳动价值观和劳动素养的培养缺乏载体,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多样化的劳动项目能够为学生带来独特的体验。学生能在服务他人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获得“被认可”和“被看见”的喜悦。有鉴于此,学校确定了劳动项目的开展目标。
1.在校园实践中生发劳动热情,深刻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形成“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2.通过参与多种岗位实践,学会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劳动经验。
3.深刻领会“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道理,感受爱岗敬业、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初步形成艰苦奋斗、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二、挖掘学校现有资源,选择项目内容
学校即社会,生活即教育。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要充分挖掘现有资源,助力学生选择劳动项目内容。同时,要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具体劳动项目内容的策划,使其既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鉴于每所学校的校园面积、设施状况及可利用的空间、活动场域等存在差异,在推行劳动项目之前,学校要先梳理自身具备的资源。例如,教学楼、体育馆、报告厅、运动场等活动空间属于硬件资源,而教职工、外聘专家等则属于人力资源。硬件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推动劳动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笔者所在学校拥有医务室、生活部等硬件资源和校医、生活老师、食堂员工等人力资源。因此,学校确定了“校园岗位体验”劳动项目。
三、细化过程管理,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项目实施与项目成效评估是落实劳动项目的核心环节。为确保“校园岗位体验”项目高效推进,在保障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教师与其他职工明确各岗位的操作规范,研讨各岗位的劳动细节,包括劳动时间、地点、内容、器具及注意事项等。学校倡导师生共同参与,确保各类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劳动项目准备
1.完成劳动岗位申报
在完成校园盘点的基础上,学校列出可供学生体验的多个劳动岗位,如保洁员、校医、后勤维修工人、食堂洗菜员工、洗碗工等,并明确每个岗位的劳动时间、地点和基本要求。学生挑选最感兴趣的劳动岗位并进行自主申报,教师针对实际情况作一定调整,最后做好班级名单公示,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相应的岗位。
2.实施岗位人员结对
项目组选拔经验丰富的职工担任学生的劳动导师,并在校级劳动实践启动仪式上举行师徒结对仪式。学生明确劳动时间、地点、要求、注意事项、劳动纪律等。职工对学生展开一对一的劳动指导,助力学生更好地掌握劳动技能。
3.制定岗位实施细则
职工与教师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及劳动技能的提升展开深入沟通,共同制定各个岗位的实施细则。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不同,相应的劳动工具也不同。学生必须了解具体的劳动任务,使用恰当的劳动工具,并注意相关事项。
4.拟定岗位评价条目
在明确实施细则后,师生协同合作,从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品质等维度设定劳动岗位的评价项目,并根据各岗位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调整。评价项目以表格的形式分发至每个学生手中,便于学生根据评价项目进行自我调整,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慣。
(二)劳动项目实施
劳动项目的实施需要学校课程部进行统筹安排。“校园岗位体验”项目以班级为单位,在不同的时间开展,分步推进。对应的班级将在“劳动岗位体验日”当天暂停授课,由管理组教师陪同学生在劳动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劳动技巧。学生在观察、交流、操作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关岗位的劳动技能。在与师傅的劳动成果进行对比后,学生进一步反思自我,改进成果,完成迭代。
1.跟着导师学本领,掌握劳动技能
在“校园岗位体验”劳动项目中,学生在劳动导师的指导下全面体验劳动过程,感悟劳动的艰辛。这些劳动导师悉心教导学生“如何正确运用工具”“如何掌握劳动技巧”。从扫把的使用技巧到餐品的搭配,从蔬菜的清洗要领到烧饭用水量的控制,学生在劳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把握细节,不断提升实践能力。
2.依托岗位进行实践,亲历劳动过程
通过参与“校园岗位体验”劳动项目,学生亲身体验劳动过程,学习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劳动步骤及操作要点。如,在校园道路清扫岗位上,学生需了解劳动工具房的位置、道路清扫的起点、畚箕的装载方式以及垃圾的分类投放地点等。通过亲身实践,学生提升了劳动技能,深化了对劳动的认识,体会到了不同岗位的不同要求,明白了劳动智慧和劳动品质的重要性。
3.对比成效进行反思,淬炼劳动品质
在经历了岗位实践之后,学生需要将自己的成果与劳动导师的成果进行对比,反思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通过对比,学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劳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分析原因,改进不足,完善成果。比如,针对打饭时米饭粘在勺子内的问题,劳动导师指导学生用调羹刮除勺子内的米饭,或将勺子蘸湿,避免粘连。在此过程中,学生进一步领会劳动者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劳动品质。
(三)劳动项目评价
在劳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组采取前置评价的方式,确保每个学生都明确劳动要求。为确保评价的完整性和客观性,项目组设计了详细的评价量表,内容涵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各项表现,包括劳动纪律、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和劳动品质等方面。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劳动导师的一对一评价等,旨在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使评价结果更具参考价值。
四、城市学校落实劳动教育的思考
从“校园岗位体验”项目中不难看出,在城市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须结合学生特点,挖掘学校现有资源,鼓励师生共同参与。其中,学生是完成各项实践任务的主要操作者,教师重在启发和指导学生,而学校作为主要阵地,应充分利用已有资源。这是劳动项目顺利实施的必要条件。
(一)以学生为主体
校园劳动项目的策划与实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其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主体,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学生需要付出辛勤努力,这离不开他们对劳动项目的高度认同。因此,项目的研发应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学生出发。
(二)以教师为主导
在开发和实施劳动项目的过程中,教师团队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深入探索校园资源,抓住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融合学校德育主题,统筹规划劳动项目,推进劳动项目的持续更新与不断优化。
(三)以学校为主场
在确保劳动教育有效推进的过程中,学校的战略规划和课程体系构建也十分重要。学校应注重通过多元化的劳动实践,有目标、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此,学校必须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周边资源,研发具有针对性的劳动项目,彰显校本特色,在区域内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总之,要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城市学校应在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活动实施、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学校主场的作用,以此实现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劳动課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EB/OL].[2024-01-15]. https://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浙江省嘉兴南湖实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