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新时代正确党史观“四论”

2024-05-23段丽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

收稿日期:20230328修订日期:20240112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体系建构研究(21ZDA113)

作者简介:

段丽,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Email:1319794198@qq.com。

摘要: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树立正确党史观、坚持正确党史观是有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对党的历史所持有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决定着我们能否以历史原貌认识、看待党的历史,能否以客观正确的政治立场和公正科学的态度评价党的历史。正确党史观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置于整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比较下进行科学审视后得出的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根本立场、基本观点和科学方法,核心是回答什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必须科学审视中国共产党的全部历史,抓住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厘清正确党史观是什么的问题;必须深刻认识党的历史,明晰“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厘清正确党史观为什么的问题;必须科学把握党的历史,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客观性原则、整体性思维和科学的标准学习总结评价党史,厘清如何坚持正确党史观的问题;必须用心对待党的历史,坚持用党的奋斗探索史、初心使命史、政治锻造史和自我革命史增进以史鉴今的行动自觉,厘清正确党史观指导下要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关键词: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党史学习教育;历史自信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24)02003111

坚持正确党史观,是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前提。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首次提出“树立正确党史观”[1]这一重要命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2]65“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2]44。为此,迫切需要厘清以下问题:什么样的党史观才是正确党史观?为什么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怎样坚持正确党史观?坚持正确党史观要做什么、怎么做?只有从这四个层面科学把握正确党史观的内在逻辑,才能增强正确历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自信与行动自觉。

一、正确党史观内蕴历史、价值与方法相统一的独特属性

堅持正确党史观,首先要科学审视党的历史,从根本上回答“什么是正确的党史观”这一根本性命题。正确党史观内蕴了历史、价值与方法相统一的独特属性,是对党的历史阶段、价值旨归、奋斗历程的正确审视。作为正确历史观,它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科学把握;作为崇高价值观,它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实践表达;作为科学方法论,它是党在百余年实践探索中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现实遵循。

(一)正确党史观是对百余年党史主流与本质的科学把握

所谓正确的党史观,就是要紧紧抓住“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主线,把正确观点建立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之上。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推动救国、立国、兴国、强国的历史进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坚定初心、担当使命,勇于探索、不懈奋斗,这是党的历史发展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的现实写照。我们要从开创与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的高度,清晰把握党的历史发展脉络,全面看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科学认识党的历史与现实,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会议和重要历史人物为逻辑线索,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谋求伟大复兴的必然结果。

党史发展的主体脉络及主流本质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得以呈现。从理论探索维度看,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内在统一于党的历史。我们党的历史,既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历史,也是一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将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紧密结合,把握中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新时代不同阶段的特点与规律,先后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历史性飞跃。这些重要理论成果作为党的历史的理论形态呈现,彰显着马克思主义贯穿中国共产党整个历史的真理伟力。从实践探索来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是党的历史的实践主体,其历史的全部实践主题和奋斗主线就是带领中国人民破解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历史任务,进而实现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成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核心力量,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3]。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一大历史任务的完成。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地为完成“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第二大历史任务而接续努力,引领人民团结奋斗,使我国从落后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标志着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奋斗下得以实现,由此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坚持正确党史观,就是要旗帜鲜明地批驳和抵制党史问题上的一切错误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历史观错误,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1]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为代表的错误历史观以主观逻辑预设解构真实的历史逻辑,以表象遮蔽本体,以局部概括全貌,以支流倾覆主流,以话术掩盖史实,呈现出“虚无化”“碎片化”肢解历史事实、“泛娱乐化”戏谑领袖人物、“价值中立”消解主流价值认同等多重面相表征。因此,我们必须从正确历史观念出发,深刻分析其哲学内核、逻辑进路及发展衍变,同种种错误历史观念划清界限。

(二)正确党史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价值理念的实践表达

正确党史观是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表达与情感凝练。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无论走得多远,走到哪里,人民永远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和源。党的百余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回应人民之问的历史,是党与人民共同书写的历史。“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为正确党史观铸牢了思想之魂。

党的历史映射着中国共产党不负人民所盼的人民情怀和大我品质,承载着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其一,人民是党的最初价值所指,党的历史就是党践行“为人民而生”的初心的历史。“井冈山革命火种是在苏区人民的支持和掩护下得以燎原的,延安红色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4]这都是党史为人民而写的生动写照。其二,人民是党的最高价值导向,党的历史就是党担当“因人民而兴”的使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5]511;“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6]。这些重要论述充分阐明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能够历经百年从稚嫩弱小走向强大,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将人民视为党一切奋斗、一切创造的力量源泉和价值指引。只有将人民置于党百余年奋斗的历史逻辑中,才能深刻理解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危险。其三,人民是党的终极价值旨归,党的历史就是党不负“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民所盼的历史。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7]立足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5]58百余年来,无论党处在何种历史方位,无论党的事业发展到哪个历史阶段,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坚持正确党史观,就是在把握历史规律与时代大势中始终清醒认识我们党站在谁的立场、维护谁的利益、实现谁的诉求这一根本问题。一方面,从党的历史长河中,深刻体悟我们党始终秉持的赤子之心、复兴之志,保持为民担当的自觉意识,牢记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及真正与人民同心同向同行的本质内涵;另一方面,深刻把握我们党以清醒的思想认识、坚定的政治立场、正确的行动方向,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放在首要位置,将民心视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始终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充分激发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革命动力、发展潜力、实践伟力的鲜明特征。

(三)正确党史观是党在百余年实践中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现实遵循

正确党史观以牢固掌握唯物史观为基础和前提。李大钊同志曾指出:“欲得一正确的人生观,必先得一正确的历史观。”[8]唯物主义历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9]405,为我们以什么样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党史”提供了根本遵循。在百余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和大历史观视野,用历史决议、纪念活动等方式牢牢掌握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叙述权、阐释权、评价权”[10],形成了正确揭示党的历史发展和本质规律的党史观。正确党史观与唯物史观一脉相承、辩证统一,二者统一于党的奋斗历史和伟大成就之中。

唯物史观是坚持正确党史观的科学理论遵循。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本分歧所在。唯心史观将历史视为由绝对精神等主观意志所创造的产物,而唯物史观把历史看作是人们自己的活动及其产物,认为“行动着的群众”[11]决定历史的发展,由此实现了历史观上的伟大变革。列宁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指出,唯心史观的缺陷在于,一方面“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研究产生这些动机的原因,没有探索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没有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做这些关系的根源”[9]1718;另一方面“忽视居民群众的活动”[9]18,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决定作用。“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9]18,从而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主体地位。“自从历史也得到唯物主义的解释以后,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也在这里开辟出来了。”[12]即是说,唯物史观把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看作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无穷发展的动态上升过程,从而揭示出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唯物史观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运行规律、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的前瞻性认识,为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历史使命、根本立场和最终目标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实践和历史依据。

唯物史观是堅持正确党史观的方法论指南。“唯物史观是分析一切历史最根本并具有总体性的方法论。”[13]作为我们认识历史、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尤其是贯穿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矛盾分析方法,唯物史观为我们坚持正确党史观提供了重要思维方式。“学懂了这一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就能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筑牢信念的压舱石,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14]百余年来中国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的成功,就是得益于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以及新时代各个时期,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世情、国情、党情、民情,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使主观适应并符合不断发展着的客观实际。坚持正确党史观,就要通过科学认识、理性分析、创新运用,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驾驭复杂局面的思想武器。

二、在学史明理、增信、崇德中力行建党初心和民族复兴使命

坚持正确党史观的目的,就在于深刻认识党的历史,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深刻把握党的历史的主流与本质,从对党史正确而深刻的认知出发,明晰“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增进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涵养崇尚坚定党性的大德、一心为民的公德、严于律己的私德,在明理、增信、崇德中力行建党初心和民族复兴使命。

(一)为明晰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之理提供前提保证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高擎马克思主义旗帜,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若没有正确的党史观,就无法感悟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真理性,无法领悟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事业的必然性,无法践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坚定性,深刻认识我们党领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也就无从谈起。

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成为中国立党立国、强党强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对这一历史与时代之问的解答,只能立足于正确党史观,从我们党的辉煌成就、艰辛历程、历史经验、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中去找寻。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人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15]147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2]16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武器,也是我们党实现长期执政的精神基因和自信来源,必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正确党史观不仅为明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提供前提保证,也为掌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16]26只有坚持正确的党史观,才能在对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性思考中,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和马克思主义“行”三者之间的学理、道理、真理,以及“马克思主义行”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之间的深层逻辑;才能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新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来之不易”,真正洞察“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发展逻辑;才能深刻感悟这一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知其言更知其义”,真正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建立起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自觉。

(二)为增进信仰、信念、信心提供动力支撑

信仰、信念、信心既是共产党人立身、处世、干事的精神支柱,更是映射美好未来的历史坐标。“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17]237正确党史观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崇高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内化为政治信念、政治意识和党性觉悟,把对党的历史的感性理解上升到理性认知,最终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对中国共产党产生发自内心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构筑起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精神支柱,凝聚起党和人民同心同德奋进的磅礴力量。

正确党史观为筑牢共产党人信仰信念信心提供牢固的思想根基。邓小平同志指出:“要懂得些中国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18]358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凝聚和培育了共产党人具有历史特点和时代精神的优良品质,如使命观、荣誉观、生死观、气节观等独有精神特质,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政治品格,这些都成为我们党克敌制胜、经受考验的政治灵魂与精神支柱。中国共产党经历百年艰险磨难而不倒,靠的正是对信仰的无限忠诚、对信念的无限坚定。在回溯和重温党的历史中,只有以正确历史观把握共产党人的根与本、知与行、始与终,才能对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形成更深刻的理解、更由衷的认同和更坚定的自信。

正确党史观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標,同时也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5]321“不可逆转”是对我们党实现历史使命的大势不可阻挡的宣示,依然还需要更为主动、更为自觉的精神力量去加以实现。在处于时代变局与民族复兴全局的紧要关头,党的百余年奋斗史给予我们以伟大斗争精神开创新时代伟大事业的决心与信心。从党史来龙去脉中汲取精神养料,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和认识,能增强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贯彻党的创新理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有效应对历史洪流中的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提供重要法宝与精神动力。

(三)为涵养崇高大德、公德、私德提供根本准则

崇德是一个道德内化、涵养情操的过程,是在深刻的体认、强烈的认同的基础上,将外在约束上升为内心自觉追求的过程。从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共产党人崇德修身的客观需要,正确党史观为“崇什么样的德、怎样崇德向上”提供理论依据和行为准则。

正确党史观涵养坚定党性的大德。共产党人首先要修炼的大德就是要自觉锤炼坚强党性,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规定性。刘少奇同志曾对什么是“党性”作出了精辟论述,“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19]。涵养崇尚坚定党性的大德,就要从我们党百余年生死考验和艰苦奋斗所形成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中汲取精神滋养,培育与党的性质、宗旨相适应的优良党风。具体而言,崇尚干净之德,牢记党员第一身份,时刻做到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崇尚忠诚之德,忠诚于党的信仰、党的纪律、党的事业;崇尚担当之德,明确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使命担当,勇于担当作为。

正确党史观涵养一心为民的公德。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绝不是游离于人民之外甚至凌驾于人民之上、为特殊利益服务的政党,其力量不仅来自于广大党员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忠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更来自于亿万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面对新征程上更加复杂艰巨的使命任务,要以正确党史观涵养一心为民的公德,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事业观、政绩观,从党的历史中感悟共产党人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伟大力量,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用心用情用力感悟革命时期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锋模范不计得失、发奋图强以及如今奋斗在改革创新、乡村振兴、疫情防控一线的榜样人物担当和践行为民誓言的精神品格,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努力开创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正确党史观涵养严于律己的私德。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为最高价值追求,这也是我们党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的最大底气。我们要从党史中汲取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价值滋养,“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把为党和人民事业无私奉献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17]135。以正确党史观涵养严于律己的私德,强化向上向善的道德自律,锤炼坚强的革命意志,涵养崇高的道德追求,将红色血脉融入立德立言立行之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清廉自守,自觉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守住廉洁自律底线、不越党纪法规红线,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四)为力行建党初心和复兴使命提供行动指南

正确党史观作为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体,既是学史力行的前提和先导,也是检验共产党员能否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了解历史,才能看得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远。”[17]261我们要以正确党史观为指引,将“明理”“增信”“崇德”外化为实际行动,同时又以强烈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实践中进一步强化“明理”“增信”“崇德”。

正确党史观为力行党的初心使命增强历史意识。历史意识是一种用联系的观点把现在和过去、未来看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式。只有对国家、对民族和对党的发展历程有正确的观感和认知,才会进一步对国家、对民族和对党产生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坚持正确党史观,才能以历史思维审视近代中国陷入列强欺凌和被动挨打的境地下,历史和人民为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何选择了社会主义;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何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5]477,为何能够改变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以及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质言之,党的历史是解码“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重要场域,要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双向互济中增强新时代守初心、担使命的历史自觉。

正确党史观为力行党的初心使命明确历史方位。如果不能准确定位历史坐标,就无法正确把握现实,更无法科学预判未来。建党百余年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内外形势、所肩负的历史任务的深刻变化,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路线蓝图,从贫困到温饱、从富裕到小康、从全面小康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了“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超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立足于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起点,系统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党的奋斗历程,总结出四个“伟大成就”。只有运用正确党史观科学总结党在这四个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才能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和实践契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价值引领、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

正确党史观为力行党的初心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正确党史观,能够厚植复兴中华民族大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自信。毛泽东同志曾宣告:“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15]1465正是以“同敌人血战到底”“自力更生光复旧物”“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顽强意志和坚定决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坚定走好“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人民、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推进了国家从危亡到独立,实现了民族从自立到兴盛,使中国人民正以崭新面貌阔步向前,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16]62只有坚持正确党史观,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长期奋斗、新中国成立后的持续探索以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才能深刻领会走稳走好这条道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歷史结论,深刻把握中国人民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华民族以自信自立的姿态不可逆转地走向伟大复兴的逻辑理据。

三、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科学把握党的历史

科学把握党的历史,既是党史学习的原则,也是党史学习的方法。坚持正确党史观,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与时俱进地审视党的百余年历史,做到历史、现实和未来相贯通,理论、实践和价值相结合,历史事实和客观规律相联系,在把握历史规律和增强历史主动中运用正确党史观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和引领时代。

(一)用发展的眼光深入细致学习党的历史

党的历史生动镌刻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形成、发展及其兴盛的历史全貌。“历史是以若干年为单位来计算的,不能以一时的议论为准。”[20]我们对历史的认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深入、认知能力的提高、认识手段的扩展以及历史资料的增多而不断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学习党的历史,要把握住历史发展的主流规律,把党史这门必修课修好。“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21]深入学习党在推进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切感悟实现伟大历史飞跃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深刻洞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和势不可挡的历史趋势,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历史担当,从党的历史学习中增强奋进新征程的千钧底气和磅礴动力,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事实中把握党的历史前进方向,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延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不断开创历史伟业。

(二)以客观性原则准确立体认识党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17]57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丰富生动的教科书,限于当时所处历史时期环境与时代背景的不同,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看待与分析可能难以做到准确、客观,这就必须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历史决议为依据,把握党史发展的基本脉络与主流本质。“尽管历史研究、历史信息传播、历史知识学习的渠道和手段不断更新,但历史客观性的原则却永恒不变。”[22]要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深层逻辑,把握历史主流,从历史的细枝末节、是非曲折中抽离出来,不囿于历史的支流、片段和表面现象,清醒认识我们党始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的大趋势。要注重联系历史的前因后果、把握内在联系,不仅要看到历史事物本身,还要关联它的社会背景;不仅要看到事物的状态变化,还要看到变化的缘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既要关照当时历史的评价,也要注重后来人的评价,更要坚持时代发展与历史真实面貌的高度统一,站在历史发展新高度去评价和对待党的历史,这样对党的历史认识才会更全面、更深刻和更透彻。

(三)从整体性出发全面系统总结党的历史

我们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大势,从历史主流中全面系统地分析历史。毛泽东同志曾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中指出:“我们是用整个党的发展过程做我们研究的对象,进行客观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不是研究个别细节,而是研究路线和政策。”[2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17]3我们党先后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可分为若干阶段,需要以大历史观视野全面把握不同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脉络、主流本质、历史规律等,从历史纵深研究与宏阔分析比较中,把握我们党不断引领人民走向胜利的道路和方向。要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500多年曲折探索史、中国近代以来180多年斗争史、新中国70多年建设史和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史的宽广视野,深刻把握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变革在不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意义,在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联中全面总结党的历史。

(四)用科学的标准实事求是评价党的历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24]要摒弃否定历史、虚无历史、歪曲历史等错误党史观,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揭示我们党百余年历史的主流和本质。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悲剧,正是因为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地认识与评价党的历史。赫鲁晓夫时期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导致了党内无数党员信仰的崩塌。戈尔巴乔夫时期打着揭开历史“空白点”的旗号,再次对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进行极端批判,苏共领袖的形象被严重丑化,苏共的历史被严重歪曲,最终导致了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悲剧。我们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评价历史。邓小平同志指出:“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也才符合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25]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坚持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将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别开来,坚定维护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同志在我们党的历史地位,成为我们党坚持正确党史观、以科学的标准实事求是评价党史的典范。

四、增进正确党史观指导下的历史自信与行动自觉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必须坚持用正确党史观凝聚党心民心、塑造价值共识、增进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7]121。要在正确党史观的指引下,自觉遵循历史规律,主动学习历史智慧,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坚持把握历史主动,从党的恢宏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增强以史鉴今的行动自觉。

(一)坚持用党的奋斗探索史立德树人

正确党史观为如何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提供科学指导。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18]20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正确党史观更深入、更广泛地树立起来,让正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5]546。我们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因此要坚持用党的奋斗探索史立德树人,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一方面,要从生动具体的党性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加强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的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增强对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与曲折发展的感悟体验与情感认同,深入了解我们党从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遭遇的无数艰难险阻、经历的无数生死考验、付出的无数惨烈牺牲,深入了解我们党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攻克的一个又一个难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逻辑叙事。另一方面,要坚持用党的百余年奋斗探索实践史正本清源,坚决反对肆意抹黑歪曲党的历史,将党的历史庸俗化、娱乐化、碎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进行黑化、丑化和污化的意识形态渗透,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深刻体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和艰难,坚决厘清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切错误认知。

(二)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史凝心铸魂

正确党史观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黏合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忘记初心和使命,我们党就会改变性质、改变颜色,就会失去人民、失去未来。”[17]271党的初心使命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重要历史见证,承载着中华儿女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共同愿景和历史记忆,是新时代凝心铸魂的重要营养剂。一方面,要坚持用初心使命史夯实我们党不忘革命本色的信仰基石。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仅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有近370万人[26],正是信仰的力量赋予了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的坚强意志,锻造了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中国共产党。立足新时代新征程,要凝聚民族复兴的思想共识,必须“确保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薪火相传”[17]44,用党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坚定奋进信念、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必胜信心,铸牢全体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要坚持用党的初心使命史筑牢广大党员不忘为民本色的价值基石。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在任何重大历史考验面前,总能取得最終胜利的独特优势和动力之源。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务必赓续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血脉,站稳人民立场、永葆为民情怀,用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鼓舞斗志,不断汇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

(三)坚持用党的政治锻造史资政鉴戒

正确党史观是党的政治建设的思想基础,为增强党的政治向心力、思想凝聚力提供了可靠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起草的有关情况说明中指出,要在深入研究党的百年政治锻造史中“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16]79。党的政治锻造史是标记党的政治方向、政治领导、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纪律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路标石。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从党的百年政治锻造史中汲取经验智慧。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无论面临何种形势、任务和环境,始终保持着加强政治建设的传统和优势。正是依靠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路线,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政治方针,坚持民主集中制、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政治原则,我们党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的巨大政治勇气,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新时代新征程,面对“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2]14等诸多问题,必须要以党的政治锻造史为鉴戒,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从政治上防范和化解各种动摇党执政根基的危险,着力破解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不纯、政治立场不稳、政治操守不端、政治能力不足等难题,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锤炼党员干部政治觉悟、砥砺政治担当、永葆政治本色。

(四)坚持用党的自我革命史固本培元

坚持正确党史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自我革命中淬炼而成的。”[16]70党的百余年历史,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不断锻造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政党的自我革命史。党的自我革命史是新时代我们党固本培元的清醒剂。一是要坚持用党的自我革命史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中华民族复兴伟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不斷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定盘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面对新征程上更加光荣艰巨的使命任务,要始终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革命精神,以刀刃向内的政治自觉,使党在革故鼎新中获得不竭创造力、坚固凝聚力和强大生机活力。二是要坚持用党的自我革命史增强党的肌体免疫。纵观党百余年的历史,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从不犯错误,而在于能够在失误中修正、在曲折中反思,在发现、制止、纠正错误中不断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依然复杂尖锐,需要翻越的“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依然层出不穷,要以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历史主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敢于刮骨疗毒和去腐生肌、勇于坚持真理和正视问题、勤于修正错误和弥补不足、善于自我净化和自我革新的自我革命精神,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021年2月20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24.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9.

[4]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新中国发展面对面[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73.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外文出版社,2020:137.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04.

[8]李大钊.李大钊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7.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0]徐成芳.论正确党史观的当代建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3):27.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7.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1282.

[13]韩庆祥.唯物史观与历史经验[J].天津社会科学,2022(1):4.

[14]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7.

[1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17]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1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613.

[2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0.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404.

[22]任苒,陈殿林.网络图像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4.

[23]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113.

[2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44.

[26]任仲文.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21:72.

(编辑:蔡秀娟)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学习教育”笔谈(续前)
立足高质量发展 锻造过硬干部作风
党史学习教育重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党史学习教育重大意义的三重维度
学史增信:增信仰信念信心信任
立政德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