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让幼小无缝衔接
2024-05-23杨婧滢湖南师范大学
杨婧滢 (湖南师范大学)
陈艺瑜 (福建省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有力的教育工具,对幼儿园和小学阶段的学生在适应“小学生”身份以及提升阅读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通过逐步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阅读能力,有效缩小幼小衔接过程中的认知鸿沟,助力学生更好地适应小学环境。
一、绘本阅读:缓解幼儿心境变化,构造幼小桥梁
一般来说,幼儿学前班的孩子比较依赖老师和家长。对于新环境,他们可能会表现出一些敏感的情绪,如抵触、恐惧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运用创新,优化的教学方法来指导与教育幼儿,让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环境。绘本阅读符合幼儿的审美需求、身心特点和喜好,可以帮助幼儿积极面对新环境,逐步适应学习和生活。通过选取适合不同阶段的绘本,教师能够借助绘本的魅力,促使孩子培养积极态度,增进情感理解,融入集体。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通过绘本阅读,教师可以改善抵触情绪。选择富有亲和力的绘本,能够引发孩子的共鸣,帮助他们理解并面对自己的情感。
例如,选取绘本《小鸭鸭上学去》,大班下册,幼儿老师可以选《小鸭鸭上学去》 这一绘本,这本图画书主要讲述了鸭子普多第一天上学时的心理变化和情感经历。教师从小鸭鸭的经历中引导幼儿理解新环境的不同,降低他们的不安情绪,培养积极的适应能力。读前半段,幼儿的心理与普多相似:对即将到来的小学生活充满好奇,对于新老师、新伙伴也会有所些期待。
当然,也有对小学老师严格要求的紧张,不愿与父母分离,担心交不到新朋友。随着阅读阶段后半程的进行,孩子们发现新学校并没有当时设想得那么糟糕,在全新的环境中,他们认识了很多新老师、新朋友,学到了很多知识,逐渐产生了感恩的情感,也更加珍惜父母相处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心境也会发生变化,渐渐地,幼儿不再抵触小学,而是开始期待、憧憬小学生活。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在面对新学校和同学时也可能产生不安。绘本阅读也在这一阶段发挥作用。进入小学,小学老师可以选《小鸡小鸡上学去》这一绘本和学生一起阅读,故事中的小鸡充满勇气去认识新朋友,呼应了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教师可以引导孩子分享与故事相关的经历,促进孩子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在阅读完整本书后,鼓励记录下第一天上小学的心情和故事,分享经历中的美好和快乐。第一次上学会发生什么事呢?小鸡们最害怕的事就是他们不认识学校里的同学,也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第一次上学是孤单的、难过的。但是,勇敢的小鸡们会主动去破解难题。
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会很自然地发表自己的感想。正如孩子们说的,外表胆小的小鸡们却有一颗勇敢的心,敢于走近陌生的同伴,敢于去牵手个头大自己好几倍的同伴。他们心里只有一个很单纯的愿望:我想和你交朋友。故事有个完美的结局:“小鸡们说:‘对啊!我们好喜欢学校,我们交了许多朋友呢!’”孩子们也在微笑中喜欢上了这本书。
结合《小鸡小鸡上学去》的主题,老师引导学生写《第一天上学的感受》。布置写话作业的时候,老师先启发学生:“亲爱的小朋友们,第一天上一年级是什么心情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请你用画笔把它画下来,画完后别忘了让爸爸妈妈帮忙,和你一起把画中的故事写下来哦。”借助爸爸妈妈的力量提升学生说话写话的能力。学生的作业:第一天上一年级,我觉得找一个朋友不好玩,找很多朋友一起玩才最好玩。爸爸留言:哈哈,你认识了这么多朋友,全是男生,可以组成一支部队了嘛。
“第一天上一年级”是老师布置给学生周末回家去和爸爸妈妈合作的一项作业。这次特别的作业,让忙碌了一个星期的家长们加入到亲子阅读的活动中来。家长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一位清晨送孩子来上学的妈妈说:“通过这次写‘画’作业,我真切地了解了孩子第一天上学的心情,听到孩子说‘第一天上学,我的压力很大,早饭都不想吃’时,我进行了及时的开导。作业的意义远远大于它本身的价值。”老师评选出了班级中优秀的作品,并对学生们进行了嘉奖。恰逢中秋节临近,我们的奖品是每个孩子一个小小的月饼。在按下相机快门的一刹那,记录下孩子们灿烂的微笑,记录下共同创造的甜蜜。
通过多形式、多层次、多学科融合的绘本阅读和创意性写作,孩子逐步适应新环境,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通过情感沟通、共读等多种方式,绘本阅读为幼小衔接提供了可持续的情感支持,促使孩子积极面对新学习环境,享受学习的乐趣。
二、绘本阅读:培养幼儿社交技能,促进社会交往
绘本阅读中情感丰富的故事可以成为幼儿情感发展的桥梁,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可以积累口语表达能力和技巧,树立合作精神,形成良好的品质。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不断更新班级阅读角中的绘本材料,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引导性问题,帮助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绘本故事情感丰富,能够引发幼儿的共鸣,帮助他们了解情感交流的重要性。
例如,就《你是我的好朋友》一书以“友善、友爱”为主题,通过故事中的鼹鼠和小狼,展现了纯真的友谊和友爱,向幼儿传递友善与合作的信息。幼儿在故事中感受到友谊的温暖,培养情感表达和合作的能力。同时告诉家长不要过度干涉幼儿的交友,做一个合格的“旁观者”。在讲述绘本阅读时,教师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小朋友们,鼹鼠小莫认识了一个新朋友,是谁呢?小动物们是怎样相互帮助回到家的呢?你的好朋友是谁呢?让幼儿思考、探讨,切实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刚进入小学的孩子,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同学,会有一定的焦虑或压抑情绪,老师要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们学会主动地去寻找朋友,珍惜友情。可以借助绘本《我有友情要出租》,通过大猩猩和女孩咪咪的故事,强调友情的珍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喜欢的游戏,并组织课堂活动,如丢手绢游戏,促进学生互相认识和合作。再以此书为阅读辐射源,进行友情主题的“群诗”阅读,让学生在诵读中多角度地感受友情。
绘本阅读在幼儿社交技能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一个关于友情的故事,一首关于友情的诗,一个关于友情的游戏,让孩子们情感碰撞,绘成一首歌。
三、绘本阅读:联结现实生活情境,塑造良好习惯
幼儿通过模仿绘本里的正面角色,能够学习并养成良好习惯。在这种情况下,绘本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一种有力的教育工具,教师通过有意识地潜移默化地灌输行为习惯教育,可以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中逐步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绘本阅读是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有效途径。以《小熊不刷牙》为例,主要讲述一个不喜欢刷牙的小熊,在梦中体验了牙齿掉光带来种种不方便的生活,醒来后养成主动刷牙的好习惯,通过小熊的经历,幼儿可以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教师应引导幼儿思考不刷牙的后果,从而在阅读中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教师可以利用绘本《我的肚子里有个火车站》,通过简单直观的图片,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消化系统的基本结构,知道不吃饭、少吃饭、强迫吃饭的危害,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一年级的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爱忘事的母鸡》故事中的情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记事的习惯,让他们在故事的熏陶中慢慢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老师带领孩子反复读故事根据情节,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适时互动,让学生说母鸡葱花把钥匙放哪个花盆,并记在心里,再帮葱花出谋划策。再延伸到生活实际,围绕“怎样不忘事”这个问题讨论,孩子各抒己见,训练表达能力的同时还深受教育。绘本阅读不仅发生在课堂,还可以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开展“葱花便利贴”活动,把“葱花”形象做成便利贴,让学生把要记得做的事写在上面提醒自己。除了课堂上写,还提倡学生们把“葱花”便利贴带回家,和爸爸妈妈要一起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的阅读就慢慢地与生活链接起来,具有更强的实用价值。
为了让阅读发挥更佳的效果,老师可把“葱花”便利贴一直使用下去,也可用旧纸板做个葱花备忘栏,专门开辟一角,用来张贴学生们写的“葱花”便利贴。这种方法不仅提醒了学生要养成良好习惯,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共同成长。
四、激发幼儿创造力:绘本阅读与思维能力同发展
有研究标明,在3~8岁的儿童阶段,我们需要帮助他们建立起自主阅读的认知和技能,这是他们基本的阅读能力。通过绘本阅读,幼儿可以积极参与思考、提问以及创作活动。
例如,《米莉的帽子变变变》是一本富有想象力、充满童真童趣的绘本,在绘本中,帽子可以变成孔雀帽、蛋糕帽、花瓶帽、喷泉帽……是场帽子“魔幻”秀。在引导幼儿阅读时,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幼儿思考角色的帽子变化,加深对绘本内容的理解。如“米莉的帽子发生了哪些变化?你对哪顶帽子印象最深刻呢?为什么?”教师还需要提炼问题的精华,尽可能做到令每个问题都有价值。同时,教师应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小朋友们,如果你的头顶上也有一顶帽子,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把它画下来。”促进儿童发散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幼儿在面对绘本、阅读绘本故事时的表现、表达是其心理想法的投射,亦是情绪上的宣泄,因此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发展的关键。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升问答质量,不仅要对所提问题有深度和广度的考量,还要积极回应幼儿的回答,发挥教育机智引导幼儿思考。
例如,阅读生动的绘本故事《你会写字吗?》时,通过角色和情节引导学生思考文字沟通的作用,把要求融入学生们的心里,让他们识好字、学好字。故事角色和情节的丰厚,会使绘本更贴近学生的心灵。老师让孩子们猜:你觉得切叶蚁咬的三个洞是什么意思?毛毛虫回信的四个洞呢?大多孩子都猜错了,更能让大家明白文字沟通的作用。老师再让孩子们在树叶纸上把自己想对老师、朋友、家人说的真心话写下来,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让学生运用汉字、拼音表达真心话,锻炼写作能力。
绘本阅读为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独特机会。以童诗创作为例,教师可以提供模板,让学生模仿创作。这样的活动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使思维火花在创作中闪烁。